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中医体质类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局报告的影响力,为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提醒人们发挥中医体质调节优势以及将患者结局报告作为评价标准对中医药发展的独特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自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住院部就诊的、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般信息、体质判定结果、患者结局报告情况,运用统计的方法判断不同体质的患者结局报告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①调查122例患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为1∶5.42。总体平均年龄51.59±12.14岁,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3年以下病程分布比例最高,占36.07%。患者BMI指数多数位于正常水平。RA患者多数为体力劳动者,占总体38.52%,确诊RA疾病前多数患者既往体健。②统计中医体质类型分别为:阳虚、阴虚、血瘀、湿热、痰湿、气虚、气郁与平和、以及过敏质。按占比排名前三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占31.97%,阴虚质27.87%,血瘀质占24.59%。③纳入患者疾病活动度总体处于中、高度活动水平,DAS28评分平均为5.55±0.67,且分布在不同体质类型间存在差异(P<0.05)。④122例RA患者RA-PRO评分总体处于中度活动范围,平均评分为5.50±0.95,且RA-PRO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好。⑤不同体质类型间RA-PRO评分经统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体质分布在RA患者中有一定规律,以阳虚、阴虚及血瘀为主。疾病活动度与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关联。研究选用的RA-PRO量表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好,但RA-PRO评分在不同体质类型间无明显差异。
探索中医体质类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局报告的影响力,为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提醒人们发挥中医体质调节优势以及将患者结局报告作为评价标准对中医药发展的独特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自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住院部就诊的、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般信息、体质判定结果、患者结局报告情况,运用统计的方法判断不同体质的患者结局报告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①调查122例患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为1∶5.42。总体平均年龄51.59±12.14岁,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3年以下病程分布比例最高,占36.07%。患者BMI指数多数位于正常水平。RA患者多数为体力劳动者,占总体38.52%,确诊RA疾病前多数患者既往体健。②统计中医体质类型分别为:阳虚、阴虚、血瘀、湿热、痰湿、气虚、气郁与平和、以及过敏质。按占比排名前三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占31.97%,阴虚质27.87%,血瘀质占24.59%。③纳入患者疾病活动度总体处于中、高度活动水平,DAS28评分平均为5.55±0.67,且分布在不同体质类型间存在差异(P<0.05)。④122例RA患者RA-PRO评分总体处于中度活动范围,平均评分为5.50±0.95,且RA-PRO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好。⑤不同体质类型间RA-PRO评分经统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体质分布在RA患者中有一定规律,以阳虚、阴虚及血瘀为主。疾病活动度与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关联。研究选用的RA-PRO量表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好,但RA-PRO评分在不同体质类型间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