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CF患者PVP术后邻椎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防治对策。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因新发单节段OVCF入住广东省中医院总院脊柱科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患者共198例,随访12-24月,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电子病历和影像学资料(华海影像系统),根据随访期间有无邻椎骨折分为邻椎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邻椎骨折组32例,邻椎骨折时间为(8.44±4.49)月,平均年龄(77.97±7.62)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26例,非骨折组患者166例,平均年龄(75.02±8.34)岁,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9例,平均BMI(24.25±4.08)。记录患者的住院号/门诊号、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体质量指数(BMI)等术前一般资料;记录手术节段、手术时间、穿刺方式、骨水泥用量、有无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术前术后局部Cobb角度以及术后局部Cobb纠正角度、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手术相关指标。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骨密度T值平均值为(-2.30±0.97)SD,非骨折组骨密度(T值)平均值为(-1.71±0.68)S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邻椎骨折组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18例(56.25%),非骨折组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139例(8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手术时间为(38.22±5.06)min,非骨折组手术时间为(36.87±4.61)min,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中双侧穿刺22例(68.75%),单侧穿刺10例(31.25%),非骨折组中双侧双侧穿刺109例(65.66%),单侧穿刺57例(34.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4.31±0.51)ml,非骨折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4.28±0.50)ml,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术前伤椎局部后凸角度为(15.81±4.89)°,术后伤椎局部后凸角度为(10.38±3.17)°;非骨折组术前伤椎局部后凸角度值为(14.79±4.19)°,术后伤椎局部后凸角度值为(10.98±3.79)°,两组术前术后伤椎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伤椎局部后凸纠正角度平均值为(5.44±3.95)°,非骨折组伤椎局部后凸纠正角度平均值为(3.81±3.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T5-T10:2例(6.25%),T11-L2:29例(90.62%),L3-L4:1例(3.13%);非骨折组T1-T10:17例(10.24%),T11-L2:125例(75.30%),L3-L4:24例(14.46%),两组分布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骨折组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9例(59.38%),非骨折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7例(10.2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骨密度、术后局部Cobb纠正的角度过大、术后未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椎间盘泥渗漏是PVP术后邻椎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发生率为14.7%,低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和术后局部Cobb纠正的角度过大等均是术后邻椎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预防术后邻椎骨折具有的一定作用。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尤其是椎间盘渗漏,应引起重视并密切随访,严格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注意制动保护,以预防邻椎骨折。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能活动伤害(PhysicalActivity-RelatedInjury,PARI)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多发性PARIs的心理、行为和分子遗传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上述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以有效预防控制PARI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研究多发性PARIs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初步证据。  方法:  在2017年3~4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潮汕
学位
研究目的  多重慢病日益常见,已成为挑战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问题,对其防治的研究,也成为医学创新和医疗改革的热门课题。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疾病上,鉴于多重慢病的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单一疾病的防治并不适用,因此需要针对多重慢病,制定适用的防控策略。本研究旨在了解深圳市某社区多重慢病患病现状和多重慢病模式,探讨多重慢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治疗负担的转变情况,并应用初级卫生保健评估工具(PCA
学位
目的:  基于logistic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结局为二分类变量的、阳性对照、双臂临床试验结果的亚组识别方法,并利用R软件采用Monte Carlo法对所提亚组识别方法的错判率和正确判断率进行评估,最终尝试利用亚组相关协变量建立亚组人群判别模型。  方法:  首先基于两处理组,分别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出每一个患者在不同处理组内的阳性概率并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所建立的规则将患者分
背景与目的:  全氟辛烷磺酸(PFO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及生物体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FOS的内暴露可导致成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推迟和妊娠时间延长。实验动物经PFOS暴露展现出其潜在的生殖毒性及内分泌干扰特性。然而很少有研究系统性地探索PFOS对于成年斑马鱼生殖行为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肝脏(HPGL)轴上生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由于激素分泌具有时间节律性,不同时间点暴露
背景和目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气象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其中,环境气温的改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如热浪和冷潮对死亡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已往关于环境气温与死亡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低海拔地区,对低纬度高原地区的研究数据较少。另一方面,人群对环境气温及其变化的易感性不同,受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以及所身患疾病等因素影响。但目前较少研究关注职
目的背景: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全身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是经雌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已有约128个国家或地区的39亿人口处于登革热风险之中,每年约3.9亿人(2.8亿~5.3亿)感染发病,发病率逐年持续上升,且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万。近年来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以城区为主。输入性病例中以轻症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最具流行病学意义,
学位
背景与目的:  疟疾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巨大,特别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和特殊地理位置,疟疾疫情非常严峻。耐药性疟原虫更是给疟疾流行国家与地区卫生健康事业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抗疟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耐药性相关基因突变流行情况的调查,对疟疾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①对非洲赤道几内亚地区进行恶性疟
颈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出现最早期的一类,是影响现代坐姿工作人群生活质量的特殊疾病,难以根治,极易反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工作学习的质量。基于以上前提,为了发掘出更先进优效的针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特地设计出以下临床试验。  目的:  本研究运用了临床科研方法、医学统计软件,采用了标准化的中医病症疗效评定以及VAS、NPQ、NDI等评定量表,建立标准严谨的临床疗效实验以探讨平衡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
目的:  通过运用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并与口服乳癖消对比,观察和探讨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确切疗效,为刮痧治疗乳腺增生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从佛山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及各内科病房及门诊选取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乳腺增生病患者6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刮痧疗法,每次刮痧总时间45分钟,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口服乳癖消,一次
在民国时期的中医,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改变、新式中医教育模式的诞生、医学期刊的出现、针灸的复兴、西方思维的冲击、战争的威胁和破坏等多个因素影响,令他们无论在对疾病的理解、诊治方法,以至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交流等都有明显的改变,形成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中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阶段。  中风病的诊治历代医家研究甚多,在民国时期的中医对中风病各个范畴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改变,但与现今的中风病诊治比较却有不少差异,这些理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