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以五藏功能为核心的五藏体系形成发展的思维和语言认知影响因素,探讨以中医思维模式解析现行教材中五藏功能的重要性。
方法:通过结合思维心理学、思维发生学等学科知识,“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等认知语言学理论,采用文献搜集与整理的方法,以《黄帝内经》及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五藏相关内容为基础,参考历代医家著作及现代相关文献,以中医五藏发展史等相关研究为基础线索,分析五藏功能形成发展阶段的思维模式以及语言影响因素。
结果:
一、五藏功能体系思维模式特点:
1、思维过程反映该模式的一般性与特殊性;2、该模式以“象”为思维操作的基本要素;3、独特的地理生态是思维发生基础;4、传统观念提供了不同思维角度;5、气一元论为思维模式的理论依据;6、类比推演为模式的主要思维方法;7、相似性是该模式归类思维依据;8、一词多义是该模式的语言特点;9、层次性是理解该理论体系的思维关键。
二、综合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历史发展因素,研究认为:五藏功能以《黄帝内经》相关内容为基础,理论阐释发生部分变化,但五行-五藏的整体模式相对稳定,因此五藏体系仍以取象思维为统领,以五行之象为核心,确立五藏基础与核心功能,从而使五藏各有偏颇,临床各有侧重。
三、五藏功能分析如下:
肝藏象范畴上,肝脏与肝藏,交叉不对等,功能上取象于曲直,以疏泄为主;
心藏象范畴上,心脏与心藏,层次有区别,功能上取象之于火,主司血与神;
脾藏象范畴上,胃肠到脾藏,迁移与泛化,功能上取象之于土,以运化为主;
肺藏象范畴上,肺脏与肺藏,相似与延伸,功能上源本于呼吸,以主气为本;
肾藏象范畴上,肾脏与肾藏,层次有提升,功能上取象之于水,以藏精为本。
结论:五藏功能的形成与确立受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及历史发展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思维模式起决定作用,语言文字的一词多义影响思维模式的理解,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五藏功能的理论内涵。在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历史发展因素综合影响下,五藏功能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仍保持一定稳定性,即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取象五行为主,确立五藏各自主要功能。因此,现行教材的五藏功能分析应继续采用五行—五藏模式,以培养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
方法:通过结合思维心理学、思维发生学等学科知识,“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等认知语言学理论,采用文献搜集与整理的方法,以《黄帝内经》及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五藏相关内容为基础,参考历代医家著作及现代相关文献,以中医五藏发展史等相关研究为基础线索,分析五藏功能形成发展阶段的思维模式以及语言影响因素。
结果:
一、五藏功能体系思维模式特点:
1、思维过程反映该模式的一般性与特殊性;2、该模式以“象”为思维操作的基本要素;3、独特的地理生态是思维发生基础;4、传统观念提供了不同思维角度;5、气一元论为思维模式的理论依据;6、类比推演为模式的主要思维方法;7、相似性是该模式归类思维依据;8、一词多义是该模式的语言特点;9、层次性是理解该理论体系的思维关键。
二、综合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历史发展因素,研究认为:五藏功能以《黄帝内经》相关内容为基础,理论阐释发生部分变化,但五行-五藏的整体模式相对稳定,因此五藏体系仍以取象思维为统领,以五行之象为核心,确立五藏基础与核心功能,从而使五藏各有偏颇,临床各有侧重。
三、五藏功能分析如下:
肝藏象范畴上,肝脏与肝藏,交叉不对等,功能上取象于曲直,以疏泄为主;
心藏象范畴上,心脏与心藏,层次有区别,功能上取象之于火,主司血与神;
脾藏象范畴上,胃肠到脾藏,迁移与泛化,功能上取象之于土,以运化为主;
肺藏象范畴上,肺脏与肺藏,相似与延伸,功能上源本于呼吸,以主气为本;
肾藏象范畴上,肾脏与肾藏,层次有提升,功能上取象之于水,以藏精为本。
结论:五藏功能的形成与确立受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及历史发展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思维模式起决定作用,语言文字的一词多义影响思维模式的理解,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五藏功能的理论内涵。在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历史发展因素综合影响下,五藏功能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仍保持一定稳定性,即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取象五行为主,确立五藏各自主要功能。因此,现行教材的五藏功能分析应继续采用五行—五藏模式,以培养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