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肾相关”理论干预尾吊大鼠骨形成的作用和经典Wnt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以不同治法干预尾吊大鼠,考察健脾方药、补肾方药和补肾健脾方药对尾吊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并揭示其分子机制,从而探索防治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SPF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0)g,2月龄,雄性,50只。所有大鼠先适应性喂养之后,依据体重分层后按每组10只随机进行分组,分成空白对照组、尾吊组、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将尾吊组、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大鼠采用尾部悬吊法造模。以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比换算出的等效剂量给予中药药液。从实验第1天开始对中药干预的各组大鼠予以相应健脾方、补肾方、补肾健脾方灌胃,空白对照组与尾吊组用相同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于实验第28天进行最后一次灌胃,称量并记录大鼠体重,灌胃2h后取材。处死大鼠的方式采用麻醉过量致死。无菌环境下取大鼠的双侧股骨和胫骨,将骨骼周围附着的软组织及肌肉剔除干净。称量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重量,计算双侧股骨和胫骨与体重的比值。检测大鼠右侧股骨和胫骨BMD和骨矿含量;三点弯曲实验检测大鼠股骨和胫骨生物力学和结构力学性能;HE染色法检测大鼠胫骨干骺端骨小梁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胫骨内ALP、SPARC、ATF4、β-catenin、DKK1、Kremen2、SFRP2蛋白表达量。
  结果:
  1各组大鼠胫骨体重比和股骨体重比的变化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的胫骨体重比和股骨体重比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健脾组、补肾组大鼠的胫骨体重比和股骨体重比升高(P<0.05),补肾健脾组大鼠的胫骨体重比和股骨体重比显著升高(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补肾组和健脾组大鼠的胫骨体重比和股骨体重比降低(P<0.05)。
  2各组大鼠胫骨和股骨BMD的变化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的胫骨和股骨BMD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补肾组、健脾组大鼠的胫骨和股骨BMD升高(P<0.05),补肾健脾组大鼠的胫骨和股骨BMD显著升高(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补肾组和健脾组大鼠的胫骨和股骨BMD降低(P<0.05)。
  3各组大鼠胫骨干骺端骨小梁微结构的变化情况
  空白对照组大鼠的松质骨部位骨小梁粗壮、饱满,紧密、整齐、规则地排列并连接成网状,骨小梁形态结构完整,骨髓腔大小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骨松质部位的骨小梁总量明显减少,骨小梁明显变细,结构紊乱稀疏,连接性差,出现大量骨小梁断端,有扭曲,形态结构差,骨小梁间的间隙增大,骨髓腔扩大融合明显,骨髓腔增大;各给药组治疗28天后,和尾吊组比较,补肾健脾组较健脾组、补肾组改善效果好,骨小梁变粗、增宽,骨小梁数目增多,小梁间连接性与完整性改善,排列较紧密规则,骨髓腔大小较正常。
  4各组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变化情况
  4.1各组大鼠股骨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股骨最大应力、抗弯强度降低(P<0.05),断裂力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健脾组大鼠股骨最大应力、抗弯强度升高(P<0.05),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股骨最大应力、抗弯强度、断裂力升高(P<0.05);与补肾健脾组比,健脾组和补肾组大鼠股骨最大应力、抗弯强度、断裂力降低(P<0.05)。
  4.2各组大鼠胫骨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最大应力、抗弯强度、断裂力降低(P<0.05);与尾吊组比,补肾组大鼠胫骨抗弯强度升高(P<0.05),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最大应力、抗弯强度、断裂力升高(P<0.05);与补肾健脾组比,补肾组大鼠胫骨最大应力、断裂力降低(P<0.05)。
  5各组大鼠胫骨骨形成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
  5.1各组大鼠胫骨ALP蛋白表达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中ALP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健脾组和补肾组大鼠胫骨中ALP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中ALP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健脾组和补肾组大鼠胫骨中ALP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5.2各组大鼠胫骨SPARC蛋白表达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SPARC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健脾组和补肾组大鼠胫骨SPARC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SPARC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健脾组和补肾组大鼠胫骨SPARC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5.3各组大鼠胫骨ATF4蛋白表达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中ATF4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健脾组和补肾组大鼠胫骨中ATF4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中ATF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健脾组和补肾组大鼠胫骨中ATF4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6各组大鼠胫骨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
  6.1各组大鼠胫骨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补肾组大鼠胫骨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6.2各组大鼠胫骨DKK1蛋白表达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DKK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尾吊组比,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DKK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健脾组大鼠胫骨DKK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
  6.3各组大鼠胫骨Kremen2蛋白表达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Kremen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尾吊组比,健脾组、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Kremen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补肾健脾组比,补肾组大鼠胫骨Kremen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
  6.4各组大鼠胫骨SFRP2蛋白表达情况
  与空白对照组比,尾吊组大鼠胫骨SFRP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尾吊组比,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胫骨SFRP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补肾健脾组比,健脾组大鼠胫骨SFRP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结论:
  1基于“脾肾相关”理论,结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采用补肾健脾方、补肾方和健脾方干预尾部悬吊大鼠骨丢失模型,发现三种治法均能够增加尾吊大鼠股骨和胫骨BMD、骨量,改善骨小梁微结构,对尾吊大鼠骨丢失具有改善作用,从而防治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以补肾健脾方为优。
  2补肾健脾方、补肾方和健脾方均能够改善尾吊大鼠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以补肾健脾方为优。
  3补肾健脾方、补肾方和健脾方干预尾吊大鼠骨形成的机制:通过增加骨形成早期蛋白ALP表达,相应的转录因子ATF4的表达,以及激活下游通路的SPARC、SFRP2蛋白的表达,减少通路拮抗剂DKK1和Kremen2的表达,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促进核心蛋白β-catenin入核表达,进一步促进下游转录调控骨形成,从而对抗尾吊导致的骨丢失。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切挂置管拖线引流术对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的治疗的安全性和优益性。  方法:收集从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一科)经门诊收治入院的共50名患有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的住院患者,以上患者均已严格按照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试验,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和方法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切挂置管拖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选取患者
目的:将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外用自拟消肿促愈汤塌渍的与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塌渍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和记录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消肿促愈汤塌渍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及对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于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一病区就诊、确诊为低位肛周脓肿,住院治疗并行低位肛周脓肿根治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采用陕西省中医研究院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基础方和经验方“玄黄药膏”为外敷治疗药物,动态测定前后大鼠损伤症候指数、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补体活性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以及脾重、脾重指数,探讨玄黄药膏对实验动物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作用发生的可能机制,进一步阐述玄黄药膏在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为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性抑郁症模型,并用开心解郁颗粒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血流量等宏观改变;检测大鼠脑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及双孔隙钾通道TREK-1(TWIK-RelatedK+Channel1,TREK-1)、KCNK9(potassium channel, subfamily K, member 9,KCNK9)蛋白表达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
目的:通过复制PLGC大鼠模型,检测miR-216b/beclin-1自噬通路中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研究金果胃康胶囊对PLGC大鼠miR-216b/beclin-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阐明金果胃康胶囊治疗PLGC的作用机制。  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80只、空白组10只。造模组采用MNNG(150ug/mL)负荷雷尼替丁(0.03g/kg)、乙醇(45%)及饥饱
目的:运用“半量饮食+左旋肉碱+过度运动”方法建立大鼠过度瘦身模型,探讨过度瘦身后大鼠的卵巢病理、Bcl-2、Bax、VEGF蛋白表达量及性激素变化,为研究过度瘦身对生殖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左归丸干预后的逆转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雌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造模4周,B组造模8周。A组分为A1、A2、A3、A4组,B组分为B1、B2、B3、B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恢复饮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灌胃不同剂量生大黄免煎液对新生SD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肠肝肾脏病理切片的亚急性毒性作用,为其在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48只新生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分别称重标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B、C、D组,每组12只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评估太白续骨胶囊Ⅲ号方治疗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医学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患者按Doll’s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钙D3片、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组30例给予碳酸钙D3片、太白续骨胶囊Ⅲ号方。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创愈液外用治疗蛇串疮在改善皮损变化、缓解皮损局部疼痛是否存在明显优势,系统客观地评价创愈液外用治疗蛇串疮的疗效性及用药安全性,为其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充分挖掘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方法:1.将确诊并符合观察标准的的80例蛇串疮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患者。2.治疗组口服龙胆泻胆汤加减、重症患者加泛昔洛韦颗粒(片)
学位
目的:通过对王捷虹教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的门诊病例的信息采集及统计分析,总结出导师对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辨证分型及各型的用药规律等,更好的为科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方向。本研究对王捷虹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对于名中医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按消化一科门诊病历系统中筛选出95例治疗有效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患者,根据他们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