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产后抑郁与ADCY3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婴儿超重/肥胖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q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母亲产后抑郁与儿童体重之间的关系,但仅有少数队列研究探讨产后抑郁对儿童早期BMI_Z以及超重/肥胖的影响。此外,最新研究表明,腺苷酸环化酶3(ADCY3)基因突变可导致单基因严重肥胖。然而,母亲产后抑郁与ADCY3基因位点在儿童肥胖发生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母亲产后抑郁与ADCY3基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儿童早期肥胖的影响,本研究将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母亲产后抑郁对婴儿BMI_Z及超重/肥胖的影响
  目的:(1)探讨母亲产后抑郁对1-12月龄儿童体质指数z评分(BMI_Z)的影响。
  (2)分析母亲产后抑郁与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此关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珠海市三家医院建档且从孕早期随访至儿童12月龄的1542对母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收集人口学信息以及儿童体格发育数据,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产后抑郁。采用t检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异。使用混合线性回归模型评估母亲产后抑郁和非抑郁两组中儿童1-12月BMI_Z轨迹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产后抑郁和孕期体重增加对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的相乘交互作用。
  结果:共纳入1542对母婴,母亲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6.5%。混合线性回归型分析发现,母亲产后抑郁与儿童1-12月龄儿童BMI_Z呈正相关(β0.39,95%CI0.29-0.50)。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产后抑郁可增加12月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OR 1.95,95%CI 1.46-2.59),与产后非抑郁以及孕期增重不足/正常比较,母亲产后抑郁以及孕期增重过多可协同增加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风险(OR 2.54,95%CI 1.58-4.10),且二者对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存在交互作用(P<0.05)。
  结论:母亲产后抑郁与子代1-12月龄BMI_Z轨迹有关。母亲产后抑郁可独立增加儿童12月龄的肥胖风险,且孕期增重过多可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关联。维持合适的孕期体重增长,为母亲提供产后心理支持,减少产后抑郁有助于预防儿童早期超重/肥胖。
  第二部分ADCY3rs6545814多态性与产后抑郁交互作用对儿童超重/肥胖影响
  目的:探讨母亲产后抑郁和ADCY3基因rs6545814位点多态性对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的交互作用。
  方法:以第一部分中收集了脐血样本且儿童12月龄体格数据完整的452对母婴作为研究样本,根据WHO推荐的BMI百分位法(P85≤BMI  结果:共纳入452例研究对象,对照组338例,病例组114例。ADCY3rs6545814位点AA基因型是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相对于携带GG/AG基因型的儿童,携带AA基因型的儿童在12月龄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较高(OR 1.70,95%CI 1.07-2.69),母亲产后抑郁与ADCY3rs6545814位点对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当母亲产后抑郁且儿童携带AA基因型时,儿童12月龄时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是对照组(母亲产后非抑郁且儿童携带GG/AG基因型)的4.17倍(95%CI 1.92-9.08)。相加交互作用结果则显示,在全部的超重/肥胖儿童中,由于母亲产后抑郁和儿童携带AA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导致的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占58%(AP 0.58,95%CI 0.20-0.96)。
  结论:ADCY3rs6545814位点的AA基因型与母亲产后抑郁对12月龄儿童超重/肥胖有交互作用,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来验证这一发现,并探讨可能的相关机制。
其他文献
背景:胎儿在子宫内暴露于多种化学物质,先前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孕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有毒金属(如镉、砷、铅)与不良出生结局有关,但目前对必需微量元素与出生体重和孕周的研究资料仍然有限。由于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单暴露模型评价金属暴露与出生体重和孕周的关联,而不能反映多种金属同时暴露对出生体重和孕周的影响。此外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描述的是暴露变量与结局变量平均值的关系,却不能反映生长发育迟缓
学位
第一部分金属复合暴露水平与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金属复合暴露水平与糖尿病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研究对象基于深圳市老年相关疾病队列(Shenzhen Aging Related Disorder Cohort)的基线人群(n=9411,≥60岁),该基线人群完成了健康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当剔除本研究中涉及变量信息缺失者〔包括教育水平(n=90)、主动吸烟(n=48)、被动吸烟(n=3
目的:评估武汉市18-30月龄儿童智力及运动发育现状,探讨影响儿童智力及运动发育的相关因素,为今后促进和改善儿童认知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和二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和疫苗接种的295名18-30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儿童智力及运动发育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随后采用贝利婴幼
学位
目的: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饮水及食物为人体锶的主要来源,现有研究表明,锶为人体骨代谢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其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锶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及血浆钙锶稳态与T2DM、IGR的
学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聚集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其中,Aβ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研究发现其可通过下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
目的:多酚类化合物在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准确评估中国成年人膳食多酚摄入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是探究多酚类化合物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基础。然而,截止到目前尚未见类似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成年人膳食多酚摄入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后续研究多酚类化合物的健康效应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方法:本研究利用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年CHNS膳食调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非GDM孕妇肠道微生物的特点;比较GDM孕妇和非GDM孕妇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探索影响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其他因素。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纳入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且已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妊娠中晚期(孕24周后)孕妇。经知情同意,共收到20个非GDM孕妇(对照组)和19个GDM孕妇(病例
目的:调查早期创伤、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和抑郁症状在武汉市青少年中的现况,探讨早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关系及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症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省武汉市5所小学(5-6年级)、3所初中(7-9年级)以及2所高中(10年级)10-17岁在校中小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儿
学位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中文版《适应障碍自评量表》在我国癌症群体中的信效度,并应用该量表研究女性乳腺癌患者适应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运动和社会支持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适应障碍的影响,为《适应障碍自评量表》在我国的使用推广以及女性乳腺癌患者适应障碍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选取武汉市同济医院病程在1年内的214名大肠癌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学位
目的:调查武汉市青少年早期创伤、心理弹性及抑郁症状的现况,探讨早期创伤、心理弹性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通过对NPY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NPY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并研究NPY基因多态性与早期创伤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在基因、早期创伤和抑郁关系中的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9月至12月,对湖北省武汉市3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