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呈指数上升。来自家庭成员的照护是我国老年人最广泛的照护选择。众多研究表明,来自家庭的照护可以延缓老人失能,降低照护成本。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儒家文化思想和以家属照护为主的养老模式,使得在探索正式照护模式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家庭,提高家属照护的供给和质量,从而强化居家照护的基础作用。国内外长期照护研究领域对家属照护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较少涉及探索影响家属照护的因素和提升路径,未系统回答我国家庭成员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提升策略。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65周岁及以上居家失能老人的家属照护现状,分析影响家属照护现状的因素,探索提升我国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照护的提升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居家失能老人的家属照护水平,帮助解决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二手数据分析法,在前期研究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中国老年健康调查2018年数据集”(CLHLS),研究居家失能老人的家属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样本的纳入标准包括:居住在家、拥有家属照护、轻度失能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不满足其中任何一项标准的样本都会被剔除,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样本量为1750。主要的结果变量是家属照护现状五个维度的内容:生活照护人员、情感支持、照护时间、照护者表现评价、照护需求满足程度。主要的自变量包括失能老人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主要的统计学分析包括:对居家失能老人的一般资料特征、家属照护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和差异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对家属照护现状的影响。
  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1750个居家失能老人中,68.7%为女性,未上过学的老人占71.6%,中、重度失能老人占所有失能老人的53.6%。自评社会经济条件比同地区好的老人占17.1%,46.0%的失能老人有退休金或者养老金。老人们的生活照护和情感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其次是配偶,90.1%的老人对家属照护者表现评价良好,50.5%的老人认为目前的家属照护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果显示,居住在城市和镇的居家失能老人、居住在城市和乡的居家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情感支持、照护时间、照护需求满足度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失能和重度失能的居家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P=0.001)、情感支持(P<0.001)、照护时间(P<0.001)、照护者表现评价(P<0.001)、照护需求满足度(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经济条件好和条件差的居家失能老人的家属照护者表现(P<0.001)、照护需求满足度(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人员类别与性别、年龄有关;情感支持来源与性别、社会经济条件、居住地有关;家属照护时间与性别、年龄、失能等级、居住地区有关。男性(OR=1.58,P=0.033)、居住在城市(OR=1.91,P=0.001)的失能老人得到更长家属照护时间的概率大。79周岁及以下(OR=0.43,P=0.030)、轻度失能或中度失能(OR=0.17,P<0.001;OR=0.45,P<0.001)的老人更可能得到短时间的家属照护时间。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的照护者表现评价与失能程度、社会养老保障、自评社会经济条件、照护时间有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满足程度与失能程度、社会经济条件、居住地区、照护者表现有关。重度失能(OR=2.23,P<0.001)、自评社会经济条件差(OR=5.02,P<0.001)的失能老人其照护者表现评价差的风险高。有社会养老保障(OR=0.60,P=0.008)、接受到72小时及以上家属照护时间(OR=0.49,P=0.002)的失能老人倾向于好的照护者表现评价。中度、重度失能(OR=1.77,P<0.001;OR=2.59,P<0.001)、自评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差(OR=2.80,P<0.001;OR=4.81,P<0.001)、居住在乡(OR=1.53,P=0.010)、照护者表现评价差(OR=4.37,P<0.001)的失能老人照护需求未完全满足的风险高。
  结论及建议
  结论:本研究发现老人们的生活照护和情感支持主要依靠子女,其次是配偶,绝大部分老人对家属照护者的表现评价良好,且认为目前的家属照护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失能老人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家属照护现状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建议:积极构建面向家属照护支持的社会政策,如为失能老人家属照护者提供带薪照护假期、照护补贴、照护公共设施等多样、灵活的政策支持;以支持家庭为本制定我国的长期照护政策,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支持家属照护者;加强乡镇地区的照护公共设施建设和财政投入,减小社会保障、就业环境和生活资源在城乡间的差距;加强家属照护者的专业培养;增强社区对家属照护的辅助能力。
其他文献
回应行政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蓬勃发展的重要话题。打造社会共治格局,就是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通过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持续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提高政府回应性、将政府回应这一行为形成持续稳定的机制和模式,推进回应型政府建设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的改革方向。  而电视问政无疑是为回应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电视问政是公众和社会参与治理的新形式,在形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全国多个省份进入老龄化,更有部分省份达到“深度老龄化”,与之相伴随的,是养老服务需求数量与质量的不断增加。为适应养老服务新形势,政府通过购买养老服务、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等方式,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起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核心城区养老资源短缺,机构、居家与社区养老三者之间存在割裂等问题,嵌
如今,中国正大跨步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一个国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规模高达14.43亿人。其中,1.9亿人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13.5%。按照联合国现行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中国已经是处于一个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并且由于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态势猛,养老矛盾突出,解决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构建一套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的养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各个城市逐步推进“村改居”改革,越来越多的“村改居”社区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类别的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的存在及运作是“村改居”社区区别于普通城市社区的重要特征,其与社区治理高度黏合,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对治理逻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青岛市的两个典型“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相对强大的S社区和集体经济相对滞后的D社区进行比较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安全生产风险治理体系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安全生产保持着稳定向好的态势,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等传统高危行业风险还未得到全面有效的防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领域的责任落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安全生产风险治理任重道远。  本文以安全生产责任规避为研究对象,从责任政府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文献归纳和案例对比的方式,对安全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大众也进入了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生活,ICT也就是信息与通信技术业务多样化的转变,孕育出了智慧社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要强调了社区治理的建设问题,他提出社区治理中心应该转移到基层,当前社会治理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加强现代技术应用,通过现代技术来实现社区治理。在社区治理中引入私营部门参与进来,共同建设智慧社区项目,这一方法被多个地方政府应用,主要目的是
学位
研究背景  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癌症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且我国是烟草使用大国,烟草的流行不仅增加了癌症患病风险,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吸烟会降低治疗的有效性,使得患者死亡风险上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戒烟对于癌症患者的预后很重要,但仍有大量癌症患者确诊后仍持续吸烟。我国尚缺乏关于癌症患者烟草使用现状方面的研究。了解癌症患者吸烟情况并对其进行干预对于提
学位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以滴滴司机、外卖骑手和快递员群体为代表的大量的新型灵活就业岗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但快递行业人员流失却越来越严重,快递员群体的合法权益收到严重侵害。根据作者进行研究背景的调查和从新闻报道了解的情况来看,快递员的休息休假难以得到保证,严苛的业务考核标准和高额罚金使他们的收入不断减少,快递员不参加社会保险也是一种行业“潜规则”。作者期望通过对快递员群体社
学位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我国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劳动力供求体系,这已经引起了我国现行就业体制的巨大变化。传统的计划式的退役士兵安置方式已经不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安置条件的限制下,越来越多的退役士兵选择了自主就业的安置方式。但限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退役士兵的自主就业日趋困难,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自主就业退
学位
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现阶段的国家战略,实施和推进积极老龄化工作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态势增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基于老年人口数量激增、老年人力资源浪费、老年需求难以满足等实际现象,积极开发老年人的自身价值,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对于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至关重要。老年人社会参与,是社会对老年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的需要,也是维持其身心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