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电子病历数据,探索过敏性紫癜真实临床环境下的辨病、辨证及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以过敏性紫癜为第一诊断的患儿,从HIS病历系统中提取患儿的基本信息、诊断辨证、症状体征及治疗用药等数据真实、维度丰富、结构完整的信息,录入EXCEL表,采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分析辨证分型、选方及用药规律,评价真实临床中的治疗疗效,探究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核心药物组合。
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3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2016年74例,2017年81例,2018年82例,2019年106例,男女比例1.35∶1,以学龄期高发。
2.合并有病原学感染者127例,感染常见的病原学为EB病毒、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幽门螺杆菌、白色念珠菌、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合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2例,消化道出血9例,27例患儿发生并发症,按照排序依次为心肌损害、肝功损害、附睾炎。
3.中医辨证选方后两年较前两年增加了银翘散类方、大柴胡汤类方、桂枝茯苓丸类方的应用。并有效减少了激素在皮肤型+腹痛、皮肤型+关节症状方面的应用(P<0.05);有效改善了患儿出院证候积分(P<0.05)。
4.核心药物苍术、牛膝、薏苡仁、甘草、黄芩、连翘、紫草、牡丹皮、黄柏、赤芍、白芍、防风。
结论:1.HSP以学龄期高发,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肌损害。
2.中医辨证思路的演变和证型方剂的添加减少了激素在皮肤紫癜伴有腹痛或关节症状方面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儿出院证候积分。
3.中药用药规律体现了过敏性紫癜“祛湿清热、凉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以过敏性紫癜为第一诊断的患儿,从HIS病历系统中提取患儿的基本信息、诊断辨证、症状体征及治疗用药等数据真实、维度丰富、结构完整的信息,录入EXCEL表,采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分析辨证分型、选方及用药规律,评价真实临床中的治疗疗效,探究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核心药物组合。
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3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2016年74例,2017年81例,2018年82例,2019年106例,男女比例1.35∶1,以学龄期高发。
2.合并有病原学感染者127例,感染常见的病原学为EB病毒、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幽门螺杆菌、白色念珠菌、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合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2例,消化道出血9例,27例患儿发生并发症,按照排序依次为心肌损害、肝功损害、附睾炎。
3.中医辨证选方后两年较前两年增加了银翘散类方、大柴胡汤类方、桂枝茯苓丸类方的应用。并有效减少了激素在皮肤型+腹痛、皮肤型+关节症状方面的应用(P<0.05);有效改善了患儿出院证候积分(P<0.05)。
4.核心药物苍术、牛膝、薏苡仁、甘草、黄芩、连翘、紫草、牡丹皮、黄柏、赤芍、白芍、防风。
结论:1.HSP以学龄期高发,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肌损害。
2.中医辨证思路的演变和证型方剂的添加减少了激素在皮肤紫癜伴有腹痛或关节症状方面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儿出院证候积分。
3.中药用药规律体现了过敏性紫癜“祛湿清热、凉血化瘀”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