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有助经济增长。当前中美贸易战持续开展,中国的出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且贸易战前景尚不明确。因此,我国经济亟需发掘新的增长点,这就为拉动内需、提升居民消费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较大,且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尚处于较低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顺利地提升居民消费,则可以为经济发展进一步提供动力,完成经济平稳转型。与此同时,我国的住房价格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一方面,房产作为极其重要的家庭财富,其价值的增长对家庭消费起着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一直高企的房价使得居民不得不在消费时考虑到换购房需求,可能对居民消费起着抑制作用。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居民房屋自有率较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房价的压力和还贷的压力。如果房价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造成消费的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住房,是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住房价格的波动,是家家户户都要面临的变化。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有效提升居民消费,研究房价波动与居民家庭消费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当前的环境下,房价成为较为热门的议题,研究住房价格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国消费金融研究的发展,也能为我国应对房地产泡沫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具有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双重意义:宏观上,通过探讨住房价格对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是否存在影响以及通过怎样的路径产生影响,有利于政府针对住房价格的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微观上,通过对各个类别的家庭进行分层研究,探究房价波动对不同类型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对不同类型家庭的生活状态、生存压力进行探究,加深我们对我国社会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一是理论分析法,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在经典的消费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房价波动对于居民家庭消费的不同传导机制,从理论上阐释了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挤出效应等影响的原理。二是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对21世纪以来我国住房价格波动情况、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使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描述。在实证部分,利用stata13软件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三是分层分群控制法,在进行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多种方式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进行分层研究,探讨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对于不同层级家庭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研究的思路是先介绍本文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梳理本文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介绍研究方法,然后综述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接着,结合经典的消费理论、现有文献研究以及我国实际情况对房价波动向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进行逐一分析,梳理出财富效应、挤出效应等传导机制,并从理论上分析每种机制的原理。接下来本文通过宏观经济数据的整理,对21世纪以来我国住房价格的波动情况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叙述和分析,然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我国历年来家庭消费情况的纵向对比以及与国外居民消费情况的横向对比。然后建立研究假设,介绍本文采用的数据,说明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选取的原因及模型设定,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实证方面,为分别研究房价波动对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正向的财富效应影响和负向的挤出效应影响,本文利用CFPS最新的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在研究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时,采用有房家庭作为研究样本,在控制了个体、时间固定效应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探究家庭所拥有的房产财富对于家庭消费的影响。在研究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时,采用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为避免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人均国有住宅用地供地面积的变动率作为房价变动率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在总体分析了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之后,本文基于异质性的视角,对不同房屋产权、不同人均居住面积、不同教育程度的城镇居民进行分群分层分析,研究了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对不同家庭的不同影响。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房价的财富效应在我国拥有房产的城镇居民家庭中显著存在,但这种效应的影响非常微弱;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也同样显著,房价变动率越高,这种挤出效应的影响越大。房价向上波动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整体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房价的财富效应虽显著但非常微弱,反而是房价的上涨抑制了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房价向上的变动率越大,居民消费受到的抑制作用就越强。其次,房价波动对于不同类型的消费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体到细分消费领域,房价的财富效应主要作用于食品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其中对于文教娱乐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程度也最大;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则主要作用于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和家庭设备日用品支出。最后,一系列因素使得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对不同家庭有着异质性的影响,财富效应在多套房家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挤出效应则对于无房家庭的作用最为明显;相比于人均居住面积处于中高水平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家庭并没有受到房价的财富效应的影响,相反,面对房价的向上波动,人均面积处于低水平的家庭有着更明显的削减消费行为;与中等或高等教育水平的家庭比起来,低教育程度的家庭中没有检验到财富效应的存在,而其消费受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本文最终发现房价的向上波动对家庭消费是一种抑制作用,财富效应虽然显著但影响微乎其微。房价的上涨导致房产成为优良的投资品,投资需求的增长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表面上居民房产财富增值,但实质上是一种财富幻觉。房价的财富效应对于多套房的富裕家庭更为显著,而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则主要作用于文化程度较低、居住条件较差、无自有住房的家庭,当房价持续向上波动时,消费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其一,研究的角度较为新颖,有别于以往文献仅研究房价上涨对有房家庭的财富效应,本文对比分析了房价波动向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传导的不同机制,将无房家庭也纳入了研究范围,通过实证回归对不同的机制分别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挖掘,将不同类型的家庭所受到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利用微观面板数据,能够观察到单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其他信息,避免使用宏观数据的弊端,同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了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遗漏变量的问题。研究房价的挤出效应时,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其二,数据时效性更强,房地产市场受政府政策工具的干预较多,现有文献研究在时效性方面有所欠缺,一些政策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新的状态、新的情况、新的发展,而本文采用的样本引入了CFPS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调查的数据,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缺乏房价下跌时的数据,由于研究期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上升态势,本文讨论的更多的是房价向上波动时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缺乏房价下跌时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样本,未能观察到房价向下波动时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二是研究挤出效应时缺乏合适的房价数据,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未能将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房价波动情况精确到家庭所处的具体县市或是社区,只能参考现有文献做法以省级房价数据衡量家庭所面临的房价波动情况。如能找到更精确的房价波动数据,结论可能可以更加精确。
在当前的环境下,房价成为较为热门的议题,研究住房价格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国消费金融研究的发展,也能为我国应对房地产泡沫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具有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双重意义:宏观上,通过探讨住房价格对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是否存在影响以及通过怎样的路径产生影响,有利于政府针对住房价格的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微观上,通过对各个类别的家庭进行分层研究,探究房价波动对不同类型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对不同类型家庭的生活状态、生存压力进行探究,加深我们对我国社会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一是理论分析法,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在经典的消费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房价波动对于居民家庭消费的不同传导机制,从理论上阐释了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挤出效应等影响的原理。二是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对21世纪以来我国住房价格波动情况、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使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描述。在实证部分,利用stata13软件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三是分层分群控制法,在进行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多种方式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进行分层研究,探讨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对于不同层级家庭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研究的思路是先介绍本文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梳理本文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介绍研究方法,然后综述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接着,结合经典的消费理论、现有文献研究以及我国实际情况对房价波动向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进行逐一分析,梳理出财富效应、挤出效应等传导机制,并从理论上分析每种机制的原理。接下来本文通过宏观经济数据的整理,对21世纪以来我国住房价格的波动情况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叙述和分析,然后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我国历年来家庭消费情况的纵向对比以及与国外居民消费情况的横向对比。然后建立研究假设,介绍本文采用的数据,说明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选取的原因及模型设定,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实证方面,为分别研究房价波动对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正向的财富效应影响和负向的挤出效应影响,本文利用CFPS最新的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在研究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时,采用有房家庭作为研究样本,在控制了个体、时间固定效应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探究家庭所拥有的房产财富对于家庭消费的影响。在研究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时,采用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为避免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人均国有住宅用地供地面积的变动率作为房价变动率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在总体分析了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之后,本文基于异质性的视角,对不同房屋产权、不同人均居住面积、不同教育程度的城镇居民进行分群分层分析,研究了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对不同家庭的不同影响。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房价的财富效应在我国拥有房产的城镇居民家庭中显著存在,但这种效应的影响非常微弱;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也同样显著,房价变动率越高,这种挤出效应的影响越大。房价向上波动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整体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房价的财富效应虽显著但非常微弱,反而是房价的上涨抑制了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房价向上的变动率越大,居民消费受到的抑制作用就越强。其次,房价波动对于不同类型的消费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体到细分消费领域,房价的财富效应主要作用于食品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其中对于文教娱乐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程度也最大;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则主要作用于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和家庭设备日用品支出。最后,一系列因素使得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对不同家庭有着异质性的影响,财富效应在多套房家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挤出效应则对于无房家庭的作用最为明显;相比于人均居住面积处于中高水平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家庭并没有受到房价的财富效应的影响,相反,面对房价的向上波动,人均面积处于低水平的家庭有着更明显的削减消费行为;与中等或高等教育水平的家庭比起来,低教育程度的家庭中没有检验到财富效应的存在,而其消费受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本文最终发现房价的向上波动对家庭消费是一种抑制作用,财富效应虽然显著但影响微乎其微。房价的上涨导致房产成为优良的投资品,投资需求的增长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表面上居民房产财富增值,但实质上是一种财富幻觉。房价的财富效应对于多套房的富裕家庭更为显著,而房价波动的挤出效应则主要作用于文化程度较低、居住条件较差、无自有住房的家庭,当房价持续向上波动时,消费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其一,研究的角度较为新颖,有别于以往文献仅研究房价上涨对有房家庭的财富效应,本文对比分析了房价波动向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传导的不同机制,将无房家庭也纳入了研究范围,通过实证回归对不同的机制分别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挖掘,将不同类型的家庭所受到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利用微观面板数据,能够观察到单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其他信息,避免使用宏观数据的弊端,同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了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遗漏变量的问题。研究房价的挤出效应时,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其二,数据时效性更强,房地产市场受政府政策工具的干预较多,现有文献研究在时效性方面有所欠缺,一些政策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新的状态、新的情况、新的发展,而本文采用的样本引入了CFPS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调查的数据,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缺乏房价下跌时的数据,由于研究期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上升态势,本文讨论的更多的是房价向上波动时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缺乏房价下跌时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样本,未能观察到房价向下波动时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二是研究挤出效应时缺乏合适的房价数据,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未能将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房价波动情况精确到家庭所处的具体县市或是社区,只能参考现有文献做法以省级房价数据衡量家庭所面临的房价波动情况。如能找到更精确的房价波动数据,结论可能可以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