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改善民生问题,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基层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充分利用。社区作为“吸纳”社会资源的基层治理单元,将大量下沉到社区的社会资源转化为社区居民所需的社区服务。社区能否有效地整合与配置资源,能否将社会资源转化为优质的社区服务,是当前中国城乡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当前学术界关于社会资源与社区服务的研究并未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本文试图厘清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二者之间存在的复杂互动关系。本文引入了政治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借鉴政治学与社会学已有的相关研究,通过建构“社会资源—社区服务”双向互动结构与分析框架,以城乡一体化为研究背景,以十九大报告与政策导向为行文契机,以整体性治理为理论指导,以互动影响因素作为深度分析的切入点以及行文框架的主线,借助50个实践案例分析用以佐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之间的互动受到主体、客体、平台、机制、体制、格局六个维度的影响,由此形成“强资源—强服务”、“强资源—弱服务”、“弱资源—强服务”、“弱资源—弱服务”四种互动关系,不同互动方式体现不同的互动特征,内蕴着互动充分、互动不足、互动断裂三种互动强弱,四种互动类型适合概括中国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能力互动所形成的较为稳定而鲜明的特征。同时,基于“社会资源—社区服务”互动案例的分析,总结当前“社会资源—社区服务”互动的积极面向与消极面向,由此提出增强二者间互动的相关建议,帮助实现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的优化升级,提高社区辖区范围内对社会资源的全域统筹能力。
由于当前学术界关于社会资源与社区服务的研究并未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本文试图厘清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二者之间存在的复杂互动关系。本文引入了政治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借鉴政治学与社会学已有的相关研究,通过建构“社会资源—社区服务”双向互动结构与分析框架,以城乡一体化为研究背景,以十九大报告与政策导向为行文契机,以整体性治理为理论指导,以互动影响因素作为深度分析的切入点以及行文框架的主线,借助50个实践案例分析用以佐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之间的互动受到主体、客体、平台、机制、体制、格局六个维度的影响,由此形成“强资源—强服务”、“强资源—弱服务”、“弱资源—强服务”、“弱资源—弱服务”四种互动关系,不同互动方式体现不同的互动特征,内蕴着互动充分、互动不足、互动断裂三种互动强弱,四种互动类型适合概括中国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能力互动所形成的较为稳定而鲜明的特征。同时,基于“社会资源—社区服务”互动案例的分析,总结当前“社会资源—社区服务”互动的积极面向与消极面向,由此提出增强二者间互动的相关建议,帮助实现社会资源配置与社区服务的优化升级,提高社区辖区范围内对社会资源的全域统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