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缺损直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儿童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改变;以及经导管封堵术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到2015.12.30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功实施封堵术的333例室间隔缺损、205例房间隔缺损儿童的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并将术前有心脏增大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超声心动图资料完整的50例室间隔缺损和61例房间隔缺损纳入随访研究。 结果: 1.333例室间隔缺损中位年龄3岁;中位缺损直径4.5mm;按缺损直径大小分为 4 组;分别为直径<3mm(n=44)、3mm≤直径<5mm (n=150)、5mm≤直径<8mm(n=102)、直径≥8mm(n=37);缺损直径增大;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值相应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随之减小(均 P<0.05);术前有心脏腔室增大者共195例(58.6%);各缺损直径组心脏增大例数分别为13例(29.5%)、75例(50.0%)、70例(68.6%)、37例(100%)。 2.205例房间隔缺损中位年龄3.83岁;中位缺损直径8mm;按缺损直径大小分为3组;分别为5 mm≤直径<10 mm(n=135);10 mm≤直径<15 mm(n=49);直径≥15 mm(n=21);缺损直径越大;右室内径测值越大(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所有房间隔缺损儿童左房及(或)左室均无增大;且有20例(9.8%)左心腔减小。右心室增大者有107例(52.45%);各缺损直径组右室增大例数分别为48例(35.6%)、41例(83.7%)、18例(86.7%)。 3.术前有心脏增大且有完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者;室间隔缺损50例;房间隔缺损61例。与术前比较;室间隔缺损术后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测值减小;术后6月内心脏大小全部恢复正常。房间隔缺损术后右室内径测值减小;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测值增大;术后6月内也全部恢复正常。术后6月缺损直径≥8mm室间隔缺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他室间隔缺损分组及房间隔缺损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较术前无明显改变。 4.术前心导管检查提示有肺动脉高压者室间隔缺损24例;房间隔缺损24例;术后1月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 结论:大部分缺损直径≥8mm 的 VSD 儿童及缺损直径≥10mm 的ASD儿童有心脏增大;应加强TTE随访评估;小型VSD部分也可导致心脏增大;不应忽视。经导管介入封堵可以在短期内逆转儿童 VSD 和ASD心脏重构;使其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