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传统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一定调整,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于不同存款类机构实行不同的准备金要求,防止宏观调控中出现“一刀切”的问题。2008年9月25日开始,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各自适用的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开启了不同规模金融机构上缴不同比率存款准备金的时代。由于传统的存贷业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净息差成为衡量我国银行盈利水平的关键指标。2008年至今,我国对差异化设置的准备金率的调整多达30余次,调整时间间隔较短、频率较高。在此背景下,研究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参考国内外对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研究,结合近十年国内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实际情况,引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传导机制、商业银行流动性与银行行为理论及净息差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净息差产生影响的机制与路径,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实证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选取的样本周期是2008-2017年第二季度,样本银行是2016年之前上市的十六家商业银行,并将上市银行样本分为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对全样本及分组样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回归,用实证结果阐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净息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分析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该种关联关系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人民银行优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和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与盈利性管理能力两个角度分别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上市商业银行净息差呈正相关关系,且该种相关关系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适用的两类银行——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存在差异。其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贷存比的影响是负向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净息差的路径是先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再到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能力,最后影响到银行放贷行为来实现的。第三个结论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净息差的影响随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减弱。规模大的银行净息差受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冲击小于规模更小的银行。即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不同规模银行净息差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影响效应随着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减小。
本文参考国内外对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研究,结合近十年国内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实际情况,引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传导机制、商业银行流动性与银行行为理论及净息差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净息差产生影响的机制与路径,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实证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选取的样本周期是2008-2017年第二季度,样本银行是2016年之前上市的十六家商业银行,并将上市银行样本分为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对全样本及分组样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回归,用实证结果阐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净息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分析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该种关联关系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人民银行优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和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与盈利性管理能力两个角度分别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上市商业银行净息差呈正相关关系,且该种相关关系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适用的两类银行——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存在差异。其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贷存比的影响是负向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净息差的路径是先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再到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能力,最后影响到银行放贷行为来实现的。第三个结论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净息差的影响随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减弱。规模大的银行净息差受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冲击小于规模更小的银行。即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不同规模银行净息差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影响效应随着银行规模的增大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