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相关论文
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如果和日本“朱子学”、“阳明学”所产生的大量论著相比,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沃壤的开垦就显得......
胡方是清代岭南地区重要的儒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修德和教育,学问与著书是他一生所致力的工作。胡方著述甚多,现存可以查找到的......
本文从湛若水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的阐释出发,指出湛若水对自身学问......
【摘要】江门市陈白沙小学为发挥名人效应,擦亮白沙文化品牌,近年来,学校秉承“博雅至善”的办学理念,传承陈白沙文化,通过“雅境熏雅、......
湛若水(1466—1560),广东省增城县甘泉乡(今新塘镇)人,初名雨,又名露,字元明、民译,号默翁,又号甘泉。学者尊称为“甘泉先生”。......
明代学术史的书写,并不仅仅是后人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历史对自身的反思。明末清初,诸儒们一方面对明代学术进行清算,另一方面,也有黄宗羲......
“自然之乐”是陈白沙心学境界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儒家道德境界论和道家审美境界论的综合和发展,实现了儒、道境界论的统一,具有一种......
在明代,理学从朱学向王学的转变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陈白沙(献章)的哲学思想及其所开创的江门学派。江门学派......
陈白沙乃明代心学之肇始者,他的思想承前启后,存留着前一代思想家的印记又启迪着后来的心学。“先生之学,以静为门户”,“主静”学说是......
12月3日,广东第四次入冬成功,30多度直泻到10来度.笔者一行四人躲在温暖的汽车里,望着窗外的雨丝飘飞,想像着江门海事的模样.rn听......
《新会县志》(新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人物传介绍陈白沙弟子区越:“他善撰诗文,诗风清逸刚健,著有《见......
中国思想史上的“研几”议题典出于《易传》,而《易传》对“几”的论述经由周敦颐的重构,成为宋明理学重要话头。宋明时代的理学家......
提“勿忘勿助”是孟子心性论中的重要工夫,以往学者或者将重点放在文本的疏通,或者集中探讨与之相对的“必有事焉”的工夫,惟程明道、......
追求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体现为追求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在继承、借鉴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陈白沙的和谐观......
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质和特点,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为了实现明朗澄彻的"自......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描述明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云 :“盖自弘治、正德之际 ,天下之士 ,厌常喜新 ,风会之变 ,已有其所从来……。......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
湛若水对陈白沙的思想从重建儒家道德主体哲学,确立心的主体性、对"天理"的内涵、特征和发用流行机制的阐释、追求人与天地同体的......
陈白沙及江门学派具有良好的家风与学风。孝、义及工夫论上笃实的体证构成了陈白沙家风、学风的核心内容。陈白沙以“敬”作为孝的......
在黄宗羲“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的暗示下,后世不少学人认为白沙、阳明一脉相承,束景南在《阳明大传——“......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
作为明代心学的先驱人物,陈白沙(1428-1500)不仅是独辟蹊径的思想家,更是成就斐然的教育家。他一生志存高远,以道德和学问显名天下......
论文对道教和佛教静坐法的由来和意义、性理学家朱熹和陈献章静坐说的内容和特征进行研究。朱子的“主敬”和“格物穷理”重视读书......
陈白沙经常强调"自得",其心学也可看成"自得之学"。在他看来,孔孟圣学就是自得之学,这是儒家整体之学的本质特征。这种强调整体之学的......
潮州白沙门人是白沙门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位居广东第二。与省内其他州府相比,潮州白沙门人有朱子学的背景,同时又与阳明学......
湛甘泉师承陈白沙,但是,在学术观点上两位则有所异同.关于认识方法白沙主张"由内而外",推崇"静坐",甘泉主张"从外而内","随处体认"......
学界长期以来对心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以陆象山为代表的金溪心学和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姚江心学(合称“陆王心学”)的研究,而忽视了以陈......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
在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一自身合目的性的至上存在,修道成圣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追求。然而,这种至上的道却又是无法言说描状的......
白沙门人是明代心学的重要建构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对我们全面理解明代心学有重要意义。《白沙门人考》是白沙门人研究中的基本文......
陈白沙春阳台静坐是明代儒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白沙门人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述有五个不同的版本,从影响力的角度看,张诩《墓表......
林光是白沙学派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成员,一方面他是少有的能准确理解并承继白沙学术思想的门人;另一方面他又颇受同门批评、排挤,......
静坐是陈白沙的根本为学方法与教法,其思想史意义已被广泛提及,其技术操作却鲜为人知。在"坐法"上,白沙既承继了宋儒的"瞑目""调息......
“勿忘勿助”是陈白沙儒学体证的核心功夫,“勿忘”是提撕唤醒的功夫,“勿助”是祛除私欲的功夫。主静或静坐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主要......
陈白沙继承了原始儒学心性论德性进路,在体证、践证仁、善的基础上确立了"先立其大"的德性本体,此即"立心"说。在"立心"说的基础上,陈白......
二程对儒学易简性的阐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日常生活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自然的顺理推演......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提出了人与物"一本"的理论,即人与物同根同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与物、心与理、人心与道心、心体与道体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