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相关论文
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复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学者,其《訄书.清儒》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今从撰著收录、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诸方......
刘师培《清儒得失论》云:“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刘师培史学......
王力先生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汉儒的故训。我们在研究《论语》疑难词句时发现,当清儒之说和汉儒之说不同时,往往汉儒正确。本文选取上述......
范成大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一生是在亲切刻意状态下为诗的。他的为诗特点是并没有落入"出入江西"的时风、维度,也不是以不同于江西......
张子《正蒙》向以难读著称,历代注释颇多,尤以清代为盛。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流传至今的《正蒙》清代注,包括《宋元学案》、王夫之、李......
人与宇宙始终为相即相融的关系,在诠释的活动中,主体客体始终无从分离,儒家经典的汉学解释和宋学解释,均不例外。通过分析《易经》“身......
二十载潜心郑学,历时五年穷究郑注,杨天宇先生皓首磨一剑,《郑玄三礼注研究》终于付梓面世,正可谓文史学界一大幸事。作为后学,余虽在教......
仁孝关系问题在宋代被提出后,一直争论不休。程朱理学构建"仁体孝用论",将仁与天地之心、生生之仁相结合,确立仁为第一原理;同时,......
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两大师,唐以前率皆并称,至宋儒将《孟子》提升为经,而荀子以“异端”见斥,其书黤昧了七八百年之久,殆至清季乾......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
况周颐是清末四大词家之一,是公认的常州派的接力之人。世人一般是从怎样才是一首好词、如何能填好一首词、历史上哪些词人是成功......
清代的学者大都在坚持“气一元论”的前提下,来谈人性问题,批判宋儒把“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绝对对立起来的作法,尤其是发挥了性一......
清儒对治生问题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强调儒者治生的合理性以及治生对儒者独立人格的重要意义,......
晋代杜预所作的<春秋经传集解>(后人简称之为"杜解"或"杜注"),是现存唯一完整的<左传>古注.清代学者们从义理和考证两个方面对<左......
"贤贤易色"历来有诸多解释,而以"夫妇之道"来解释的则在有清一代居多。其中,清中叶以来,以宋翔凤、戴望、刘宝楠、康有为等人的观点最......
清儒对《诗经》遗说作了系统的三家《诗》分类研究,前人对其分类方法与归派理据已有反思。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详析《齐诗》、《......
清代学者在整理古籍方面成绩卓著,既超越了前代学人,后人也难以企及。从清儒整理古籍的学术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虽无系统的关......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
【正】 《上党记》是山西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但因历代藏书目录都未著录,所以编纂山西方志、研究地方史的人都不知道它。即或知其书......
有清一代,学术昌明,学者济济.大凡前代之学问,清儒无有不涉猎,无有不质疑,无有不梳理,无有不光大.但清儒的成就中更值得我们今人珍......
近百年来学术界多认为清代学者治学以经部为主,史学亦甚衰微,遑论先秦诸子?自梁启超提示晚清诸子学大盛,学者始着眼于晚清,而不悟清初至......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期,仅以笺注唐人别集而言,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即前无古人。此外,清人在笺注唐人别集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