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僧相关论文
“书画同源”一词在中国书画史上被广泛提及,无论是绘画实践过程中还是各种画论等理论资料中,中国书画都与“书画同源”脱离不开。文......
“四王”和“四僧”是清初文人画发展的两个分支,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但由于地位和境遇不同,使他们的绘画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四王”......
近人对"四王"的否定,带有很大的偏见.对此从清初社会风气与画人意识、与清廷的亲疏关系、"四王"的师承环境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四王"......
17世纪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充满异质、多元发展的时期,以董其昌和四僧为代表的17世纪艺术家在绘画空间形式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临......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
天启五年乙丑(1625),担当进京应礼部试,名落孙山。对于这件事,在他的自述诗中只留下一句十分平淡的描述:"聊此借公车,实纵五岳游。......
“四王”和“四僧”是清初文人画发展的两个分支,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但由于地位和境遇不同,使他们的绘画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四王”......
本文从“四、王”与“四僧”山水画的产生,以及所处的时代,形成的相关因素,思想意识,审美取向,和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刍议。......
"仿"是清初"四王"及其传派的主要特点,而"四僧"以艺术上的独创著称。不过"四僧"也有仿古之作,髡残就留下以"仿王蒙山水"命名的画作......
2017年5月6日至6月28日,"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在故宫武英殿亮相。此次展览的展品数量为历次"四僧"相关主题展览之最,多达81件套,总......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传统山水画至明初,宫廷画兴起,由于统治者的专制,画坛出现以南宋线硬、笔强、墨重院体画格的"浙派"和以元人重气、抒情、尚韵元人......
石涛、望破灭后隐退山林,八大、髡残、渐江,是谓清“四僧”他们生逢明清易祚乱世,各种愿削发为僧。......
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与创新两种趋势,山水画方面以"四......
本文以清初"四王"绘画为论证基点,阐述了其在笔墨研究方面的贡献,并论述了同时期"四僧"绘画的艺术特点,提出应在美术教学中将"四王......
当中国思想史出现重大理论成就时,艺术思想必然产生一次激变。这当中后人研究最多的是禅宗与中国艺术发展的关系,但在研究哲学思想与......
在明末清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苛刻的新政使社会变得异常的动荡,也就是在这混乱的社会环境中,涌现大量和尚画家,这在中国绘画史上都......
在明末清初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四僧以及担当的绘画风格相比当时的传统更为独立。他们作为先朝的遗民而在内心抱有矛盾的情绪,最终使......
"四王"与"四僧"的绘画,以不同的艺术思想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清代山水画的多元局面,使清代山水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近百......
四王提倡“元笔宋法”,但他们之学元四家 ,多侧重在“法”而非“道”,缺乏代表时代精神的“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四僧以“乱......
担当(1593—1673),俗名唐泰,法名普荷、通荷,号担当,云南晋宁人。担当诗、书、画三绝,是17世纪非常重要的山水画家。本文首先简要......
康有为《论语注》认为:“盖学道,贵中行之资,刚柔兼备;而任道,则非志高气上者不能,虽有小偏,终有大成。”明末清初,“中”只能是短暂的不稳......
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石、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四画僧"。这些有创造精神的画家,带着强烈民族意识,以愤世、压抑的情感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