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保盼“一号文件”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环保“门槛”越来越高,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企业已越来越难在城镇立足,开始逐步转向农村,在一段时间的无序发展之下,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生态环境的告急。
  2011年,环境保护部共承办479件建议、提案。而今年,环境保护仍然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农村环保成为新的视点。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
  政策先行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如今的农村,已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净土’,曾经的青山绿水在逐渐消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许多农村的形象写照。”“两会”前夕,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潘碧灵忧心仲仲地表示。
  针对这一现状,他建议出台“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工作:硬化投入政策,加快整治步伐;整合各方力量,实现整体联动;强化机构队伍,加强环境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提高整治实效;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
  “农村环保属于‘三农’领域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重视程度不够。中央连续出台了9个‘一号文件’关注‘三农’,有农业生产方面,也有基础建设方面,但唯独就没有关注农村环保。”
  同时,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是关键。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每个村治理至少需要200万元,按80%的治理率,需要投入近万亿元。因此,必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积极推动农民投資投工投劳,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各级排污费、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应明确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
  “农村环境整治涉及环保、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建设、水利、国土、卫生等多个部门。建议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统一部署,共同推进,特别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镇豪:
  源头治理 推动环境净化试点
  
  “对广大百姓赖以生存的中小城镇和乡村人居环境推行一种更加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十分紧迫和必要。”宋镇豪说。
  治标须治本,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也应从源头开始。宋镇豪认为,首先应当全面启动全国中小城镇和乡村垃圾围场调查,如实透明评估环境风险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制定长、中、近期治理目标与规划,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理良策。
  而面对已经存在的农村环境问题,应当广泛设立小型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和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及垃圾后处理的完整链。
  在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典型中小城镇和农村,应当推行净化环境试点,从而实现点面效应,以典型带动一片,推广其成功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简易可行、利于可持之以恒保持环境洁净的生活垃圾就近处理良方,应大力倡导和推广。”
其他文献
能够走进一所国际知名大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可最近有两位中国农民的经历却让人大吃一惊。2010年11月底,他们不但造访了哈佛大学,还站在了哈佛大学举办的农业与食品论坛上侃侃而谈介绍自己科技致富的经历,让外国专家听了都赞不绝口。  这两位农民就是陕西农民致富带头人惠国海和曹谢虎。去哈佛做演讲,赢来赞誉无数,两位农民却把一大半功劳记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身上。    红枣致富的惠国海  现年57岁的陕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时光荏苒,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虽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极端特例,但仍然有更多人,继承和发扬了雷锋乐于助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活空间中,做着平凡却闪亮的“螺丝钉”。    3月5日一早,湖南省长沙县暮云镇高云村青年党员杨士泉急匆匆直奔他的“爱心基地”。一路上,不
静静是一名在信用社工作的高材生,最近被单位安排到某市基层网点锻炼。离开繁忙的城区,来到偏远的乡下,新的旅程,也让她有了新的感悟。  “大暑”刚过,气温就“飙”了上去,室外热得像个蒸笼。基层网点不比市区,这里没有大型的购物超市、商场、图书馆等休闲场所。如何避开高温热浪的“威逼”,免费纳凉成为不少老百姓的梦想。所幸的是,基层网点的房子虽然简陋,但设备齐全。 ATM机自助服务区内配置的空调更是24小时待
台湾的美容美颜游,泰国的变性手术游,韩国的整形手术游,新加坡的老花眼矫正医疗观光……随着全球医疗旅游的兴起,到国外体检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国外医疗旅游的内容正在日渐丰富,也将面向更广大的市场。    一流的环境  “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治病、疗养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自己的游览区,在旅游的同时进行治疗。  一家有着一流就医环境的新加坡医疗机构在我国推
今年下半年,全国全面启动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8月1日,卫生部发布《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为防止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要实行医患双方签署协议书制度。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  住院先签拒绝红包的双向协议,有点像高考生要签“诚信承诺书”、奥运参赛运动员要宣誓“公平比赛”,既是一
近日,“爱心衣櫥”基金启动“衣 衣·春暖行动”,号召爱心人士将闲置衣物捐给贫困地区的人。此次活动收集的衣物主要是八成新的棉衣、羽绒服、外套类御寒冬衣。北京城区的31处荣昌·伊尔萨和香港拓铺洗衣店成为临时收衣点,接受普通居民的捐赠。  据“爱心衣櫥”基金发起人王凯介绍,“衣 衣·春暖行动”通过联合各企业,搭建免费消毒、免费包装、免费运送、到达公示的便利平台。这批衣物将送往四川凉山,捐赠给当地的贫困家
面对似乎愈演愈烈的啃老问题,昔日舆论都是停留于道德批判的层面,而有专家提出了建议,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比如政协委员景天魁就提出《关于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的提案》。对于屡次拒绝就业建议,长期赋闲在家的年轻人,他则建议,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教育和激励年青一代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综合近日媒体报道)  去年江苏拟立法禁止啃老,曾引起很大争议。自然,景委员关于“取消啃老者福利”的建议,
最近,某银行员工在网上发帖抱怨,年薪20万元在北京生活压力依然很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此说法引起不少网友热议。近年来,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微博上,类似的“哭穷帖”并不鲜见:有人感叹自己月入数万过的却是“穷人生活”;有白领发帖称夫妻月入1.8万元却“穷得吃不起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56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6%的受访
刷牙是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必备功课”之一,那么古人是怎样刷牙的呢?  未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来护齿。《礼记》中即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用漱口来护齿。不仅如此,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惯。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明确提出了漱口对保护牙齿的作用。宋人张呆的《医说》中则直接对漱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世人奉
当“核辐射”之殇还没有消去,山东菜农韩进之死让“菜贱伤民”的阴影再次笼罩。而在市场的另一头,消费者还在无奈地接受着“高价菜”的现实。在蔬菜供求市场,“伤不起”的菜农和吃不起的消费者,让人们一度质疑蔬菜市场为何如此风云变幻。甚至不乏对每个环节剖根究底者,而最后的求证结果却始终显得扑朔迷离。  针对“菜贱伤民”而菜价又贵这个“怪圈”,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双方都受益。“农宅对接”,或许是不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