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思维起点” 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解题能力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物理试题解题的能力的提升,然而高中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都感到头疼,久而久之对高中物理这一科目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很容易走向放弃的极端;本文中笔者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阐述巧借“思维起点”探寻的具体内容与方式来提升高中物理解题的实际能力,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点借鉴与参考.
  1 根据题设中的等量关系探寻思维的起点
  高中物理试题中涉及到的物理状态变化往往都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各种状态的变化之中总是存在一些不变的物理量,在解题分析中利用自身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与物理方法探寻已知和未知量之間的关系,从而获取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实践证明,这些思维起点的获得往往都是伴随着等量关系的构建而来;在高中物理问题中存在许多这种等量关系作为思维起点的范例,譬如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变压器问题中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等关系,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我们解题思维的起点,在具体的问题中,有些等量关系体现得十分明显,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与确定,但是有些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隐蔽,这就需要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根据题设有效挖掘隐含信息,利用这一思维的起点,形成解题的方案.
  例1 如图1所示,MO为光滑墙壁,ON为光滑水平地面,MO⊥ON,现有一轻杆AB斜放置在MON处且初始被锁定,当解除锁定后杆开始运动,在杆A端下滑速度为vA时,B端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为多大?
  解析 根据题意将A、B两点的速度进行合理的分解,如图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
  vA∥=vAsinθ,vB∥=vBcosθ,
  令vA∥=vB∥,即vAsinθ=vBcosθ,即vB=vAtanθ.
  点评 本题中的轻质杆不发生形变,运动过程中沿着杆方向上的速度相等,这一隐含条件的挖掘是本题解题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处理该问题的思维起点,在这一信息的启发下后面的思维活动就顺理成章了.
  2 紧抓物理问题中的临界点探寻思维的起点
  高中物理试题中经常遇到动态变化的问题,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由一种物理状态向另一种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存在过渡的、突变的转折点,此时的状态为临界状态,对应的特征值为临界值,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起点,为成功解题提供有效的思维途径.
  例2 绝缘粗糙的长直细杆水平放置,在细杆上套着质量为m,电量为 q的细圆环,如图3所示,整个空间充满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给细圆环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试求:带电细圆环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 带正电细圆环在向右运动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洛伦兹力作用即F洛=qvB,当F洛=mg时,环与细杆没有弹力,不存在摩擦力作用;此时环向右运动的速度为临界速度,即vS=mgqB;则:
  (1)当v0  Wf=W合=0-12mv20=-12mv20;
  (2)当v0=vs时,F洛=mg,带电环与杆之间没有摩擦力,环做匀速直线运动,Wf=0;
  (3)当v0>vs时,F洛>mg,运动起初细杆对环的作用力向下,环的速度不断减少,当环的速度减少至vs时,环变成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做功:
  Wf=W合=12mv2s-12mv20
  =12m(mgqB)2-12mv20.
  点评 本题是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问题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到临界速度这一物理量,根据临界速度值进行分类的讨论,临界速度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思维起点,为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案作铺垫.
  总而言之,为了摆脱物理教师埋怨高中物理难教、学生抱怨物理难学的尴尬境地,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实;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正说明思考问题的思维起点是成功解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善于探寻有效的问题思维起点,逐步形成高效解题的思路与策略.
其他文献
高考第一轮复习过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高中的基础知识,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却不能达到预定要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平时的教学当中普遍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忽略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在解题的时候,忽略题目本身,而过于关注课本里提到的知识,忽略审题.这种情况会导致失误很多,成绩也难以提高.  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学生的解题习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老师的解题习惯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期刊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物理课,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阶段,有新鲜感,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同时通过物理教学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储备人才。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奥苏贝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把握好初中物理
期刊
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原件,通过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其具有单项导电性,它的特点是电流从正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小,而从这端流出时电阻比较大.现将涉及二极管的题型总结如下.  1 判断电流流向  例1 如图1所示为一个正常的二极管.當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测定二极管的电阻时,测得的电阻值非常大,这说明多用电表的红表笔接到了二极管的端(填“A”或“B”),如果将红黑表笔的接触点在A、B两端互换,测得的阻值将
期刊
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在历年的高考中都会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进行考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在处理一些研究对象为多个物体、研究过程也比较多的情况下,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望题兴叹.下面笔者通过对两个例题的研究解答,以期起到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右端固定一沙箱,沙箱左侧连接一水平轻弹簧,小车和沙箱总质量为M,车上放
期刊
我们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知道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其实平时只要处处留心,一些用常规方法解起来较复杂的问题用上“等效替代”的思想会让人眼前一亮,既然该思想是在“力”这一章第一次出现,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在研究共点力平衡处的应用.  例1 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所示.现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
期刊
情感教育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学生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能使得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接受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振动和波的综合应用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考查的重点侧重于对振动和波的基本物理形成过程的理解、分析和应用,其特点常以波的图象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波动这一质点“群体
期刊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各种方法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去的教学行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起学生的求之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气氛活跃,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这样,有利
期刊
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师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它是师生教与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课既要“讲”,也要“评”。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既要评“不足”,评“错解”,又要评“好”的,要评出学生的信心,以利于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继续学习。本文从目前讲评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
期刊
高中地理课堂课业负担是高中生课业负担的组成部分,高中地理课堂减负对于减轻高中生的课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