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学生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能使得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接受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1营造平等师生关系的情感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实践证明: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在传授知识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学习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上来。
2创设教学情景,烘托情感氛围
创设合理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的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习不仅是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者必须全身心地参与。人处于轻松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悦,处于悲愤的情境中可以产生痛苦,处于快乐的情境中可以兴致勃勃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当然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学习时才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发展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创设合理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们轻松地认识物理的本质,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增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有很多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甚至非常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想办法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创设物理情境,展现物理过程,认清物理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生可切身体会物理概念、规律产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
事实证明,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长时间的意志和力量,这表明成功对同学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以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应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和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特别应注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励进步,使他们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打破失败的局面。如课堂提问时,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学生答对了,应该用“很好”、“不错”、“真行”、“很聪明”、“好样的”、“OK”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此时,受表扬的学生情绪激昂,心情特别愉快,学生经常在这种情境下求知、学习,就会出现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接受的信息量会增多,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答错时,可适当启发,或请其他同学帮忙,使他们尽量把问题回答出来,这样可以极大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答出来,当众表扬,这不仅对受表扬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更能使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受到启发,因为人人都渴望成功,他们为了成功、为了下次享受同样的待遇而自觉地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
4利用美育因素,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物理学察物究理,研究客观世界的秩序,它是真的、善的、美的。物理科学美主要是一种内在的美,它具有和谐、奇异、简洁、对称等特点。物理规律美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牛顿运动定律,把力和运动统一起来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天上人间成为一统天下。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呈现美丽的七色光带,七色光带再通过三棱镜,又变为白光,真是集和谐、奇异、简洁为一体。物理中的对称美表现为:力学中有运动对称和力的对称(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有对称电路;热学中,熔解与凝固、升华与凝华;原子物理中,裂变与聚变等等。还有,中学物理教材中涉及近百名中外著名物理学家。这些物理学家虽国籍不同,所处年代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充分体现出为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美德,他们生平大量动人的事迹,尤其是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爱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都是一部绝好的美育教材,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教学过程中,若能把物理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视苦为乐,顽强拼搏的不屈精神;只图贡献,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并为捍卫真理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等生动事例穿插讲授,定能使学生深受感染,进而学习和仿效物理学家的这种崇高的精神风貌与美德。这无疑是最理想、最成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重视德育因素,进行情感教育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本身也起着直接的推动和保证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为学生树立严谨,尊重客观事实的榜样。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小实验、小制作,从中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杜绝编造或抄袭数据等不良习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1营造平等师生关系的情感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实践证明: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在传授知识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学习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上来。
2创设教学情景,烘托情感氛围
创设合理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的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习不仅是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者必须全身心地参与。人处于轻松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悦,处于悲愤的情境中可以产生痛苦,处于快乐的情境中可以兴致勃勃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当然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学习时才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发展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创设合理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们轻松地认识物理的本质,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增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有很多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甚至非常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想办法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创设物理情境,展现物理过程,认清物理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生可切身体会物理概念、规律产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
事实证明,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长时间的意志和力量,这表明成功对同学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以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应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和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特别应注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励进步,使他们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打破失败的局面。如课堂提问时,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学生答对了,应该用“很好”、“不错”、“真行”、“很聪明”、“好样的”、“OK”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此时,受表扬的学生情绪激昂,心情特别愉快,学生经常在这种情境下求知、学习,就会出现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接受的信息量会增多,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答错时,可适当启发,或请其他同学帮忙,使他们尽量把问题回答出来,这样可以极大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答出来,当众表扬,这不仅对受表扬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更能使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受到启发,因为人人都渴望成功,他们为了成功、为了下次享受同样的待遇而自觉地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
4利用美育因素,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物理学察物究理,研究客观世界的秩序,它是真的、善的、美的。物理科学美主要是一种内在的美,它具有和谐、奇异、简洁、对称等特点。物理规律美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牛顿运动定律,把力和运动统一起来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天上人间成为一统天下。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呈现美丽的七色光带,七色光带再通过三棱镜,又变为白光,真是集和谐、奇异、简洁为一体。物理中的对称美表现为:力学中有运动对称和力的对称(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有对称电路;热学中,熔解与凝固、升华与凝华;原子物理中,裂变与聚变等等。还有,中学物理教材中涉及近百名中外著名物理学家。这些物理学家虽国籍不同,所处年代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充分体现出为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美德,他们生平大量动人的事迹,尤其是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爱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都是一部绝好的美育教材,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教学过程中,若能把物理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视苦为乐,顽强拼搏的不屈精神;只图贡献,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并为捍卫真理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等生动事例穿插讲授,定能使学生深受感染,进而学习和仿效物理学家的这种崇高的精神风貌与美德。这无疑是最理想、最成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重视德育因素,进行情感教育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本身也起着直接的推动和保证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为学生树立严谨,尊重客观事实的榜样。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小实验、小制作,从中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杜绝编造或抄袭数据等不良习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