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环境,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提升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平台。本文根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相对于其它硬件设备和科技产品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能够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潜在储备资源。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提升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能否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够
许多企业的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性,少数企业领导由于受短期经济效益的影响, 把完成经济指标当成主要任务, 而把培训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当成一种形式, 还有的企业领导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人事管理,认为其主要职能是工资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从而把责任推脱给人事部门,不予过问。
2、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因为许多企业往往是注重对人力数量指标的控制, 而在素质上没有明确的要求, 只注重招聘不注重留任的现象十分普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整体素质也较低,企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大都不是专业人才而是由其他人员兼任,对劳动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知识也比较缺乏。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无效性,从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
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相当多的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人为地把人才管理分割成几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形成一体化, 难以做到协调发展。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缺乏科学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更没有把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形成企业与个人互为动力的综合发展途径。
4、忽视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1、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企业领导必须深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区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区别,做到从思想上重视。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构造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努力寻求员工与岗位相匹配的契合点,达到“用最适合的人干最适合的工作”的理想状态。
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把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员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员工也更多地关注自我发展,企业要想使员工忠诚,必须提供优越的条件使他们留下来。除了为其提供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外,为员工提供完善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企业要避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短视行为,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要不断为员工进行知识、技能充电。可通过实习、岗前培训、业余自学、参观考察、企业交流、传帮带等途径,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岗位技能、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只有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了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才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3、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选拔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科学管理体系,要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为有潜质的企业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企业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人员配置上要坚持个体素质与岗位相匹配的原则,使人与岗位最佳结合;坚持群体结构合理化的原则, 使不同类型的人员形成年龄、性别、专业、智能、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互补,形成强力保证目标和效益的实现。还应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机制, 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同时要建立企业后备人才库,以保证内部“人才蓄水池”的水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4、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宣传,使员工加深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够营造一个更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有效管理。培训模式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强化员工的企业价值观。
三、结语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导要素。企业要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准确理解和定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有效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然后根据具体环境和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地提升竞争力,推进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如皋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戚艳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年10 月第1 版.
[2]曾庆学. 如何有效构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中国管理,2003(7),7-11.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相对于其它硬件设备和科技产品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能够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潜在储备资源。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提升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能否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够
许多企业的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性,少数企业领导由于受短期经济效益的影响, 把完成经济指标当成主要任务, 而把培训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当成一种形式, 还有的企业领导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人事管理,认为其主要职能是工资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从而把责任推脱给人事部门,不予过问。
2、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因为许多企业往往是注重对人力数量指标的控制, 而在素质上没有明确的要求, 只注重招聘不注重留任的现象十分普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整体素质也较低,企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大都不是专业人才而是由其他人员兼任,对劳动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知识也比较缺乏。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无效性,从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
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相当多的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人为地把人才管理分割成几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形成一体化, 难以做到协调发展。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缺乏科学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更没有把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形成企业与个人互为动力的综合发展途径。
4、忽视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1、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企业领导必须深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区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区别,做到从思想上重视。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构造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努力寻求员工与岗位相匹配的契合点,达到“用最适合的人干最适合的工作”的理想状态。
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把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员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员工也更多地关注自我发展,企业要想使员工忠诚,必须提供优越的条件使他们留下来。除了为其提供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外,为员工提供完善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企业要避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短视行为,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要不断为员工进行知识、技能充电。可通过实习、岗前培训、业余自学、参观考察、企业交流、传帮带等途径,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岗位技能、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只有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了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才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3、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选拔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科学管理体系,要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为有潜质的企业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企业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人员配置上要坚持个体素质与岗位相匹配的原则,使人与岗位最佳结合;坚持群体结构合理化的原则, 使不同类型的人员形成年龄、性别、专业、智能、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互补,形成强力保证目标和效益的实现。还应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机制, 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同时要建立企业后备人才库,以保证内部“人才蓄水池”的水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4、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宣传,使员工加深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够营造一个更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有效管理。培训模式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强化员工的企业价值观。
三、结语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导要素。企业要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准确理解和定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有效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然后根据具体环境和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地提升竞争力,推进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如皋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戚艳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年10 月第1 版.
[2]曾庆学. 如何有效构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中国管理,2003(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