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中国足球竞技运动达到足球发达国家水平,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邓小平曾提出:我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足球水平仍位于下游水平。原因何在?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抓好少年儿童足球教学训练是关键之一。本文针对少儿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从少儿心理、生理、意识、选材以及少儿足球科学、系统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少儿足球训练的特点以及相关对策等。
关键词 少儿足球运动员 生理 心理 特点
一、结合少儿生理特点
少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是不均衡的,兴奋过程占优势。8岁以前儿童大脑精密的分化能力较差,13-14岁以后,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技能提高,8-9岁时,神经过程容易泛化,动作难以准确,注意力不易集中,少儿对讲解、示范教学容易接收。10-13岁时,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能够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但掌握细致动作所需时间较大。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直至小学阶段,足球技术,技能训练的方式和手段的设计应多从发展少儿灵巧性和协调性的角度考虑,其练习的强度不可太大,一定要使少儿力所能及并留有余地。另外训练目的和重点应抓住技术的关键而技术动作程序则要求基本掌握就行了。同时,教学训练中,教练员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新异的刺激和有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少儿的注意,如将技术训练揉和于游戏中,并带有一定的竞赛性,其效果则更佳。当然在这一年龄阶段,教练员应积极的有意识的培养少儿注意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有意注意。也就是说,不要只顺其自然,而且要加以引导,尽快培养和提高少儿有意注意的能力,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针对这些规律,对9岁以下少儿足球训练,应更多用于示范教学,让队员多做模仿,作为教练员应尽量把示范动作做的简洁。规范和标准,这对队员将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练员结合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与启发的直观教学对小运动员熟练的掌握动作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結合少儿心理特点
少儿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强度不均衡,兴奋占优势,8岁前分化能力较差,往往是靠直观的形象而见。建立条件反射,这种生理机制反映了少儿认识事物的心理也是比较粗泛的。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要求教练员所采用的方法应该是直观的,并借助生动的语言来完成训练计划。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我们教练员在安排一次教练训练课时,在不脱离教学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编排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和手段来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达到本次课的目的。每次训练课的练习方法应针对少儿注意和兴趣的特点。编排、变换一些内容,尽量始终保持少儿学习的兴奋性。如在教脚背外侧运球时,除强调技能要求外,练习的方式就可多安排几种,如直线运球“之”形运球、绕竿运球、看手势变向运球、运球接力比赛,或者将几种运球方式编排成组合循环练习,这样即能达到提高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又能保持少儿的兴奋性。同时,少儿的记忆特点的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教练员在考虑一项技术或多项技术的组合练习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数量以巩固记忆。只有使大脑皮质各中枢的暂时联系多次与肌肉感觉相结合,才能建立牢固的运动动力定型,达到熟练掌握技术的目的。此外,少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教练员首先自己要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多做正确、轻松、自如的示范,加深少儿的直观印象,同时用形象化的语言或少儿习惯用语对其第二信号系统进行刺激,使视觉、听觉、动觉和已有经验相互配合,达到尽快掌握技术,强化技术的目的。另外,也应加强启发式教育,促使少儿开动脑筋,逐步培养和提高少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优良品质的培养。
三、注重选材
(一)初选:通过对少儿身体形态的观察,看其是否具备基本运动条件。其次是通过素质测试,从跑、跳、柔韧、灵敏反应等方面看孩子是否具有较好的运动机能潜力。再次看其对足球的兴趣如何。
(二)细选:在经过3-6个月的训练后,观察小运动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以及协调、灵敏、反应、意识、自控等方面的能力,从中选出好的和比较好的小运动员。
(三)精选:通过较长时间训练,进一步从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做一些较复杂的技术动作练习,如基本功练习的颠球,基本技术运用的传、接、控、踢,对抗技术的一打一,二打一练习训练等,来观察他的各项特殊能力,确定其是否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运动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连续性、准确性、节奏感以及遇到各种对手时多具备的良好心态等。
四、注重意识培养
意识的培养与技战术训练应紧密结合,从初学开始就应把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技战术训练中去,寓意识于一切练习之中,使其同步发展。意识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思维逻辑、接受能力、学习欲望等。同时应注意到,意识的发展存在个体天赋的差异,在平时的训练和培养中。应注意发现和发掘那些意识天赋好的运动员,以便进行重点培养,并对那些天赋条件有些后进的运动员予以帮助。
五、贯彻系统、科学的训练
国内、外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实践证明,一名队员从儿童到成熟约15至20年,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训练青少儿足球运动员必需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首先要制定好训练计划,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周期和阶段以及每周的具体训练计划。这些计划应周密而系统,注意前后的连贯性,安排的训练内容要注重其内在的关联性,每个细节紧密相连。其实是运动量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有计划的逐步加大,要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的原理来安排运动量,要使得运动员有机体的机能得到相应的恢复和提高。只有在科学计划,系统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少儿运动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练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了解少儿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当代足球的发展趋势,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努力去完成,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编辑 郑云东)
关键词 少儿足球运动员 生理 心理 特点
一、结合少儿生理特点
少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是不均衡的,兴奋过程占优势。8岁以前儿童大脑精密的分化能力较差,13-14岁以后,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技能提高,8-9岁时,神经过程容易泛化,动作难以准确,注意力不易集中,少儿对讲解、示范教学容易接收。10-13岁时,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能够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但掌握细致动作所需时间较大。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直至小学阶段,足球技术,技能训练的方式和手段的设计应多从发展少儿灵巧性和协调性的角度考虑,其练习的强度不可太大,一定要使少儿力所能及并留有余地。另外训练目的和重点应抓住技术的关键而技术动作程序则要求基本掌握就行了。同时,教学训练中,教练员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新异的刺激和有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少儿的注意,如将技术训练揉和于游戏中,并带有一定的竞赛性,其效果则更佳。当然在这一年龄阶段,教练员应积极的有意识的培养少儿注意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有意注意。也就是说,不要只顺其自然,而且要加以引导,尽快培养和提高少儿有意注意的能力,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针对这些规律,对9岁以下少儿足球训练,应更多用于示范教学,让队员多做模仿,作为教练员应尽量把示范动作做的简洁。规范和标准,这对队员将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练员结合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与启发的直观教学对小运动员熟练的掌握动作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結合少儿心理特点
少儿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强度不均衡,兴奋占优势,8岁前分化能力较差,往往是靠直观的形象而见。建立条件反射,这种生理机制反映了少儿认识事物的心理也是比较粗泛的。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要求教练员所采用的方法应该是直观的,并借助生动的语言来完成训练计划。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我们教练员在安排一次教练训练课时,在不脱离教学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编排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和手段来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达到本次课的目的。每次训练课的练习方法应针对少儿注意和兴趣的特点。编排、变换一些内容,尽量始终保持少儿学习的兴奋性。如在教脚背外侧运球时,除强调技能要求外,练习的方式就可多安排几种,如直线运球“之”形运球、绕竿运球、看手势变向运球、运球接力比赛,或者将几种运球方式编排成组合循环练习,这样即能达到提高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又能保持少儿的兴奋性。同时,少儿的记忆特点的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教练员在考虑一项技术或多项技术的组合练习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数量以巩固记忆。只有使大脑皮质各中枢的暂时联系多次与肌肉感觉相结合,才能建立牢固的运动动力定型,达到熟练掌握技术的目的。此外,少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教练员首先自己要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多做正确、轻松、自如的示范,加深少儿的直观印象,同时用形象化的语言或少儿习惯用语对其第二信号系统进行刺激,使视觉、听觉、动觉和已有经验相互配合,达到尽快掌握技术,强化技术的目的。另外,也应加强启发式教育,促使少儿开动脑筋,逐步培养和提高少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优良品质的培养。
三、注重选材
(一)初选:通过对少儿身体形态的观察,看其是否具备基本运动条件。其次是通过素质测试,从跑、跳、柔韧、灵敏反应等方面看孩子是否具有较好的运动机能潜力。再次看其对足球的兴趣如何。
(二)细选:在经过3-6个月的训练后,观察小运动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以及协调、灵敏、反应、意识、自控等方面的能力,从中选出好的和比较好的小运动员。
(三)精选:通过较长时间训练,进一步从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做一些较复杂的技术动作练习,如基本功练习的颠球,基本技术运用的传、接、控、踢,对抗技术的一打一,二打一练习训练等,来观察他的各项特殊能力,确定其是否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运动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连续性、准确性、节奏感以及遇到各种对手时多具备的良好心态等。
四、注重意识培养
意识的培养与技战术训练应紧密结合,从初学开始就应把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技战术训练中去,寓意识于一切练习之中,使其同步发展。意识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思维逻辑、接受能力、学习欲望等。同时应注意到,意识的发展存在个体天赋的差异,在平时的训练和培养中。应注意发现和发掘那些意识天赋好的运动员,以便进行重点培养,并对那些天赋条件有些后进的运动员予以帮助。
五、贯彻系统、科学的训练
国内、外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实践证明,一名队员从儿童到成熟约15至20年,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训练青少儿足球运动员必需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首先要制定好训练计划,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周期和阶段以及每周的具体训练计划。这些计划应周密而系统,注意前后的连贯性,安排的训练内容要注重其内在的关联性,每个细节紧密相连。其实是运动量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有计划的逐步加大,要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的原理来安排运动量,要使得运动员有机体的机能得到相应的恢复和提高。只有在科学计划,系统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少儿运动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练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了解少儿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当代足球的发展趋势,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努力去完成,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编辑 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