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的管理?构建美丽教育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春,“美丽教育”成为了“雨花教育人”致力构建的目标之一,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喻小健局长的报告解读中,美丽教育是一种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回归教育本源,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境界。这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一直倡导的“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对象是学生,孩子们在不一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有着迥异的个性,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步登天,教育需要等待,更需要教育者全身心的付出。而作为管理者,构建美丽教育,可从“融”的管理入手。
  一、校园环境之“融”
  美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荫荫绿树、百花怒放与干净整洁的教学楼交相辉映,相辅相“融”,如此美丽的校园能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智慧,有利于形成学生热爱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作为学校管理者,为师生营造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是办好教育、办好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渲染作用。
  二、校园文化之“融”
  (1)校园文化刊。操场上、食堂前、教学楼大厅、走道、楼梯间等,我们在孩子们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设置了文化刊,并且根据各个地方的特点安排了不同内容的文化刊。操场上,少先队知识、文明礼仪要求、消防知识提醒孩子们时刻文明有礼、提高自身安全意识;食堂前,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展示让小“艺术家”们更多了一份自信;教学楼大厅,每期一换的校园文化活动刊给了全期活动最全面的总结;走道中,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的道德智慧小故事帮助孩子们学会自理自立自强;楼梯间,特色英语版块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立体“浸泡式”的学习环境。
  (2)教室、专业室及寝室文化布置。为了给寄宿制的孩子们如家般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德育部门统一为班级设置了特色班牌,与每周小白鸽班级评比与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相结合,同时在教室黑板旁设置班务之窗,老师们也开动脑筋,设置队角、小小读书角、小白鸽评比栏等,在寝室中贴上温馨标语,帮助孩子们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3)校园文化网站。我校校园文化网站已开通五年,这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展示学校管理理念及教育动态的平台,老师们笔耕不辍,教育叙事、读书心得、校园新闻,从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老师们的成长,更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坚实脚步。五年来,网站累计上传图文20000余篇,教师参与率100%,点击总量达1535万多次,在社会上享有广泛关注。
  (4)特色文化建设。雨花区教育局提倡“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寄宿制学校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及广泛的兴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利用每天早上晨练的时间,为孩子们开设了近40个社团活动,如英语、球类、版画、剪纸、书法、科技模型、合唱、舞蹈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得到综合锻炼,快乐成长。
  三、人文管理之“融”
  (1)关爱之美。作为领导者,既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人、带动人,用真心、诚心、真言实语去团结人、帮助人,更要注意在政治上引导、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感情上沟通,通过经常与教职工的谈心活动,帮助有困难的教职工解决困难,逢年过节行政与工会一起拜访慰问,教职工生孩子、教职工或家属患病住院,上门探望,将温暖送进人心。
  (2)赏识与激励之美。知人识人欣赏人。每一个人都有得到赏识与激励的渴望。在平等真诚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我们要细心发现教职工身上的闪光点,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予以重任、给予指导并加以赏识与鼓励,能激活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热情,凝聚教职员工队伍中的正能量。
  (3)师德之美。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建设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到实处。我们正面引导教职员工从内修心,从外修身。从内修心,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提升自身修养。作为教师,我们倡导美丽是一种责任,容貌之美不能改变但能修饰,仪容服饰大方得体,行为举止端庄有礼,语言谈吐准确生动,能让老师更加阳光自信,闪耀师德之美。
  美丽教育,美在环境,美在文化,美在人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应先自己读懂读透教育之美,才能将美丽教育带入教师的心田。我们追求的是让环境、文化与人文管理紧密相“融”,营造教育和谐之美、生态之美、可延续之美。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脉搏。笔者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背景下,结合教学实例,就课堂教学中课堂主体、课堂目标、课堂模式、课堂效果、课堂评价方式等方面论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转变  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学改革的前沿,也是课程改革的脉搏。数学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学生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新《义务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四步法”是指:“启——导趣;学——导思;悟——导动;评——导成”。它是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的教学行为,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师生双向信息沟通与交流,是师生在同一时间内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四步”回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一、启——导趣    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启”的目的,在于学生的“
摘 要:新时代美丽女大学生的形象应是朝气蓬勃、健康自信、气质优雅、内涵丰富、外表精致,这种美不仅美在外表,还美在丰富的内涵和修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女大学生应塑造的美丽形象: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形象特征;加强修养,提升丰富的内涵;讲究礼仪,塑造美丽的外形。  关键词:女大学生;形象;礼仪;塑造    女性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女性在社会各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尊重女性已成为社会文明的
摘 要: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指引下,湖南省湘乡市景云公立初级中学利用毗邻一代伟人毛泽东故乡韶山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毛泽东与湘乡的历史故事,经过将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开发出“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德育实效”的独特德育模式:红色德育活动成系列、课程有特色、队伍重协同、阵地全方位。文章旨在通过对此案例的总结分析与反思,寻求因地制宜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立德树人的蹊径。  关键词:红色基因;德育;特色案例 
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此后出生的子女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一代”),时隔三十几年,独一代已进入了工作、婚育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我国将面临“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新家庭超过千万,形成了“独一代”遭遇“独二代”的局面。“独一代”如何养育“独二代”,幼儿园又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新问题?  一、“独一代”父母的特点  (1)“独一代”父母学历高,注重幼儿教育。“独一代”的个
如果大家稍作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许多公开课或优质课比赛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在新课程标准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大力肯定的背景下,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在林林总总的诸多教学法中为什么“讨论法”会受到大家的一致青睐?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的话,诸多案例中哪些运用得恰如其分?哪些运用得不甚合适呢?我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消防燃烧学”是一门研究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科学,为防火和灭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在消防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作用,是消防各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当前消防工作正由依据消防法规进行防火监督与检查的处方式工作模式向性能化设计的创新型工作模式转变,这对消防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顺应消防工作发展的需要,消防燃烧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不断发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设消防
摘 要:课程整合是当代教育的一个创新点,如何在单一的科目中融入其他的学科知识,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和《吴方言词典》里的重叠词为依据,整理出苏州评弹《玉蜻蜓》文本中的重叠式词语,在此基础上,分析重叠式词语的变调规律、语义特征,以期为课程资源的整合改革作参考。  关键词:玉蜻蜓;重叠式词形变化;分类;变调规律;语义特征  苏州评弹《玉蜻蜓》中重叠式词形变化大体分为叠音词和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要创新,首要是应更新观念。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应强调创新思维,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要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模式;思维;观念;教学;创新    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自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著名言论,新《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加强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笔者依据新课改的理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创作;生活情境  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即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