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情怀总是诗(外四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女情怀总是诗
  ——我知爱你不用假借莎翁的文思
  痴心未说,只是爱一个人,
  看她、近她,总也不想离开;
  她的青丝,说着风儿也未曾遗失,
  千丝万缕,连香气都依偎她,
  与我如同,一样难舍难分的样子;
  见她又想,说是爱一个人,
  不言,又语,仿佛是何心情再说已迟;
  你说沉默,你预备几时?
  等得花儿都谢了,到底谁溶解谁的矜持?
  我知你少女的情怀总是诗,
  如何对爱的砌词恰是斯文羞涩得粉饰;
  将玫瑰比喻成我心仪的女子,
  将莎翁追溯成罗密欧一般的情痴;
  与其说男欢女爱的故事,
  不如说天造地设是何等的恩赐;
  我有满腹的话儿,欲说无词,有谁知道我的心事?
  从相见时起,和每每相思都说是一个名字,
  告诉你“我的心痴,都是情人眼里的西施”,
  我将求告谁将相思医治?
  你的每一言每一语,
  是世间最美的情诗;
  你的每一颦每一笑,
  是相思病愈最灵验的药石;
  没有谁?爱情不说自私,
  我想你的名字合着我的姓氏;
  但愿你的从今与我不用说辞,
  我们说成是一对在这尘世,
  从相见相识一路到相知。
  其实爱你不用说我俩彼此,
  不用说是假借诗人的文思;
  和每每文字都记述着爱你爱得多么真挚,
  试着打开这一页爱已成诗,
  细细看取我努力追逐你的影子,
  那一步、一步我未曾将爱情搁置,
  那一路、一路与你是最幸福的日子。
  鲛珠作泪抛
  ——沧海月明知与谁?
  疏村烟簇一隅余,绿波縠皱清颍西;
  舟叶一歌谁先答?湘江莫非东逝水?
  滚滚红尘来惊心,更思悠悠寻无迹;
  弹指去却三数载,除是相思生悔意。
  话却亦如潇湘事,劝酒持觞谁与会?
  旧来此味不觉苦,缘舍不谁勿分飞?
  贪饮杯深渐得晓,唯有哪般费心力?
  如若归思起因甚?鲈鱼何事季鹰归?
  渔樵吹浪江湖上,犹把岁月说相催;
  风雨一叶舟不静,瀚海淹留便成悲。
  时待业已船依到,独据岸边寻一觅;
  知谓人情似故里,欲把何年比佳期?
  长河更使酹三杯,莫怕相厌愁两地;
  作个归期先自许,要把明月说与谁?
  沧海月明知何谓?鲛人何故费清泪?
  珠若有价高几许?情到至臻能几回?
  岂非此心只君知?定不中酒肯一醉;
  何当还至这次第?怎生意使愁无寐。
  独上西楼
  ——寻处安稳梦阑后
  遥夜赖把其长度?缘如还测以更漏;
  才过清梦人幽独,何地天涯留人住?
  两处闲愁千万绪,一梦华胥信难求;
  可怜更是伤心目,万顷千十已素秋。
  春去秋来怎安排?赖倩得复强携酒;
  独在台高危百尺,也得明月上西楼。
  烟云何事寻消息,鳞鸿已是回文旧;
  来去人道有音信,却抵万金一行书。
  楼前风曾好如水,皓月明如霜凝地;
  风和月来今说与,此恨最关是淹留。
  别有浪萍无难驻,何又逆水好推舟?
  借问谁家书咄咄?江湖秋水几时休?
  尽凭楼高旷望去,才觉酸风懒凝眸;
  心向往处知何是?不有风雨把梦著。
  梦里依稀把谁见?中酒心情君知否?
  今宵酒醒缘何故?明月是事憎别久。
  谁解玉郎痴
  ——燕子坞里说分飞
  燕子坞里燕飞去,燕子楼当春先闭;
  知去社燕谓空兮,似曾旧时还非是。
  更道岂容不相知?不闻春思去意迟;
  谁得天涯书一纸?谓君何地种相思?
  此时哪合无缘种?却人千里逢难至;
  还是长情一身累,更在何处人间世?
  在天比翼誓燕燕,在地比是连理枝;
  一生休憩亦相关,也同生老与病死。
  两重相依何时再?相据莫大过咫尺;
  曾经沧海难相似,半缘修道从心始。
  犹可身外事之师,从君心事再莫辞;
  伴君长是相知悉,情证意证无彼此。
  半缘往昔已虚掷,岂止春华或秋实?
  除尽铅华也是诗,夫复来日何所赐?
  天若有情天亦老,情若多耽人自痴;
  难尽沧桑恨未说,无心雁燕双飞翅。
  得是归去来还复,岂非飘零诉游子?
  何事费清泪已濕?不舍故人无几时。
  莫问别离三数载,十数九是伤怀日;
  如何辞去如何来?倩何未偶人各自?
  天意殊未至何与?岂解相聚是别离?
  缘来此恨为谁生?不近伊行尽千里。
  迷途的羔羊
  ——对着风儿说说旧情复炽
  也许,做我的情人要比做我的爱人好过些,
  不过是聚少离多,
  不过是一刻春宵,
  不过是多情郎对柳叶眉小蛮腰,
  不过是樊素口问道哪个女儿娇?
  不过是谁青春的调调,
  我爱细细地瞧?
  不过似谁狐化的女妖?
  把檀郎魂儿销。
  不过五更鸡叫,
  更愁不得是分道扬镳。
  不过是谁独领风骚?
  爱得如漆似胶,
  不过是几分乔装样,
  巴不得魂儿全随你招。
  好过是说做我的爱人,总是把身心炙烧,
  忙着过活,不在意是否青春年少,
  忙于奔波,也不把鹊桥相会来邀,
  忙着在旦暮之间,总也停不会儿手脚,
  忙着到眼里有活,以致一向贪黑起早。
  我是于爱人这里,度过暮暮朝朝,
  我是于情人那里,乐得自在逍遥,
  我是于情人那里,无奈是千金难买一笑,
  我是于爱人这里,尝到巧妇无米的佳肴,
  我是于爱人这里,不愁会慢慢变老,
  我是于情人那里,见识花妖狐魅的骄傲,
  也许我仍只会怕,你像情人般把我不要,
  把书生裴航不与路近的蓝桥,
  把牧羊女儿不唤迷途的羊羔,
  把我放逐去遥远的地方一遭,
  把对你的呼唤当作莫名其妙,
  放任我在风雨中无助的悲号,
  丢弃我在路茫茫的天涯海角,
  而那里于对你的爱,
  无非是孤独让爱情的花朵慢慢变凋;
  而从此我对你的爱,
  不过是如磐石般在你那里一样可靠。
  好过说是你的爱人,对你爱得无可救药,
  忙着爱着,寻消问息地把你寻找,
  疲于奔命,跋山涉水地向你奔跑,
  忙着千山万水里,也不把爱你的情意丝毫点抛,
  疲于山穷水尽时,也不把爱你说成是无路可逃,
  我是把无数声叫嚣,呐喊成一个名字让你听到,
  我是把一步步行走,串连成一条长城不觉辛劳,
  当然也不过是天远地遥,
  当然也不怕过远村廓郊,
  把一个风流的韵事当成冷嘲,
  把一个情人的名字说成聊聊,
  对着风儿说说,
  只有爱人才会点燃我对爱的火苗。
其他文献
摘 要: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受难记》,一方面,通过讲述主人公艾弗林的经历,揭示了在男性霸权统治下女性群体悲惨的境况,指出了社会性别是一种建构;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因性别问题而处于社会边缘的受难者。通过描述他们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卡特指出异性恋规范对人们的性别身份认同造成了束缚,认为被社会建构起来的性别可能会使主体对自己的性别身份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导致对自身身份认同的缺乏。  关键词:性别认同;身
摘 要:美国作家艾米利·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和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作品《基督山伯爵》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瑰宝。《呼啸山庄》通过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过程的描写,在揭露社会黑暗,人性自私的同时,着重突出了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永恒的爱。正是这样的不竭的爱,像是照亮暗夜的微光,引领他寻找到最后的自由和幸福。《基督山伯爵》通过描写埃德蒙遭受的苦难引出他的仇恨之深到最后的宽恕,从而更加凸显了爱能够战胜
摘 要:古希腊神话是当时人民的自由思想、自我独立意识和最初欲望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原始氏族人民所依赖的意识产物,是古希腊人共同创造的口头式作品,是西方国家的文学形式之一。希腊神话中的神祗,和人类相同,他们有感情和欲望,有好有坏,各自都有手段,相互之间有直系或间系的血缘关系,和人类在样貌和性格特征上没有什么差别。但神祗和人的区别也很鲜明:有永生之躯,可随意变换自己的形态,各具特殊的本事和强大的力量,
摘 要:近几十年,现代化的转型促使市场在经济、文化中的位置在抬升,文艺片在商业片冲击下难以为继,电影票房与口碑之间的反常关系引人深思。1997年的《变脸》到2016年的《百鸟朝凤》,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在“二难”困境中如何小心翼翼地抓住时代激越下的稻草,坚守传统文化一片净土。这一点,笔者将从作者、文本、受众、社会、传播五方面简要分析。  关键词:《百鸟朝凤》;吴天明;第四代导演  作者简介:钟玉娟(1
摘 要:中国汉语古代诗歌讲究意境美,意象则是传达意境的主要载体。汉语诗歌的英译,最困难的也就是意象的准确传达。文章通过赵彦春英译《采薇》节选来分析他传达诗歌意境美的独特。  关键词:采薇;意境美;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一、引言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此诗是三千年前的一位久
摘 要: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虽出现在君主专制、宗教统治时期,然而却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政治、精神上的自由。然而这些自由并不是天马行空毫无局限的;它受到了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限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莎士比亚的自由》中试图从美、仇恨、权力和自由四个方面,向我们阐释莎士比亚作品中局限与自由的关系,揭示这局限与自由背后的社会文化逻辑。  关键词: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莎士比亚;局限与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3  《理想国》的阅读过程于我,是一场“驯兽”。  5月31日,在参加完《理想国》第一场读书时,我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真的很讨厌苏格拉底……他完全是答非所问!克法洛斯离场一定是因为讨厌他。” 6月5日的笔记中写到:“我认为柏拉图搞混了两个概念,文学与教育。”6月13日:“国
摘 要:随着中国文化不断发张壮大,影视文化逐渐走出国门。风靡一时的《甄嬛传》传入美国后,虽然引起了美国人的强烈兴趣但却遭遇大部分美国人的冷眼相待。本文将分析《甄嬛传》在美国遇冷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从而提高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发展壮大中国影视文化。  关键词:中美两版《甄嬛传》;跨文化交际;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王旭(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摘 要:本论文主要调研大学生对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的认知状况,调研对象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一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对“元宵节”的来历和内涵并不了解,参与“元宵节”的活动也不积极,对于“元宵节”的认知和认同感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可以通过以下举措促进大学生对“元宵节”的认知和认同:如自觉创新并为“元宵节”注入新质、深入挖掘与升华“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好庆祝“元宵节”的各种群
摘 要:《春夏秋冬又一春》脱离了金基德电影一向的色情与暴力,如同一幅天然水墨,勾勒出世外桃源的雅逸,充斥了人性的变调,在简净、空灵与禅意的追溯中,通过对于小僧和老僧的互动描摹,表达出作者对于人类灵魂和因果报应的形而上的思索。  关键词: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人类灵魂;因果报应;思索  作者简介:孙启菲,江苏南京人,美国纽约布法罗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研究等。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