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今天,生物科学技术也正在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显示出强劲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求,新课标应运而生。新课标下生物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才能适应这一改革需要,又怎样参与、实施和执行呢?现就此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注重学习,完善知识体系和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核心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应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流动的江河”。同时,要注重对新课标的学习,认真领会和掌握其精髓、实质和要求,抓住其突出特点。另外,更新教育观念更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标改革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没有新理念的教师,就不会有新课程,也谈不上教育和教学质量,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理论的学习,重新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思想和观念,真正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新课改成为可能。
二、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第二个基本理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挖掘学生的潜能为目的,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实施新课标课程目标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生物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此项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就是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践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际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式,形成自己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生物教师要改变过去实验课仅仅是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背一背或按书中实验步骤机械地照搬照做的做法和观念;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中要改应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手和善于动手;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要敢于对书中实验提出质疑并加以改进。另外教师要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进而激发和满足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四、倡导以人为本的课堂主体教育,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就要求生物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作根本性的调整与改革,要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作为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的,要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因此,教师应做到三让:(1)让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2)让讲台给学生。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3)让发言权给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大胆质疑、大胆讨论。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学生在发言过程会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既锻炼了口才,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五、关注生物学发展,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针对生物的发展形势,生物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和善于收集各种素材和生物学发展信息,特别是生物学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以及生物学前沿理论、知识,并以生物讲座、生物小报、生物橱窗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学生随时了解生物发展动态和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关注生物学热点,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注重学习,完善知识体系和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核心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应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流动的江河”。同时,要注重对新课标的学习,认真领会和掌握其精髓、实质和要求,抓住其突出特点。另外,更新教育观念更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标改革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没有新理念的教师,就不会有新课程,也谈不上教育和教学质量,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理论的学习,重新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思想和观念,真正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新课改成为可能。
二、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第二个基本理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挖掘学生的潜能为目的,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实施新课标课程目标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生物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此项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就是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践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际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式,形成自己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生物教师要改变过去实验课仅仅是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背一背或按书中实验步骤机械地照搬照做的做法和观念;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中要改应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手和善于动手;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要敢于对书中实验提出质疑并加以改进。另外教师要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进而激发和满足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四、倡导以人为本的课堂主体教育,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就要求生物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作根本性的调整与改革,要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作为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的,要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因此,教师应做到三让:(1)让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2)让讲台给学生。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3)让发言权给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大胆质疑、大胆讨论。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学生在发言过程会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既锻炼了口才,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五、关注生物学发展,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针对生物的发展形势,生物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和善于收集各种素材和生物学发展信息,特别是生物学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以及生物学前沿理论、知识,并以生物讲座、生物小报、生物橱窗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学生随时了解生物发展动态和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关注生物学热点,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