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的“四有”公民与中国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梦和公民内涵的分析,指出中国梦呼唤大学生成长为“四有”公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到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之中。
  关键词: 中国梦 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体现为每个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所以中国梦呼唤大学生成长为“四有”公民,努力把个人命运融入到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之中。
  一、中国梦呼唤大学生成长为“四有”公民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二)公民的内涵
  1.历史上关于社会成员的相关称呼
  农耕文明的社会成员称呼:分散的自然小农经济,导致农民对地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等级、忠孝成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于是臣民、良民、顺民、刁民、暴民等成为统治阶级对社会成员(老百姓)的称呼。“臣民、良民、顺民”的骨子里面是“奴性”,不懂得权利和义务,缺乏理性,特别顺从,特别能“忍”,当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变成“刁民、暴民”。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揭竿而起”,讲的就是由“臣民、良民、顺民”变为“刁民、暴民”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封建社会演绎了几千年。
  工业文明的社会成员称呼:工业机器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形成的市场经济,导致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雇佣关系,廉价的商品摧毁了等级、忠孝的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人身依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公民是追求理性的社会成员,懂得权利和义务,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活动,使社会更具有活力,于是“公民”取代“臣民、良民、顺民、刁民、暴民”,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的称呼。现代“公民”一词产生于西方,直到近代才传入中国,中国才有了“公民”的故事。
  2.公民的定义
  “公民”的古希腊文为Polites,源于Polis(城邦),意为“属于城邦的人”。该词的英语为Citizen,词源为城市:City。从词源来看,公民就是属于城市、城邦和国家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见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成员价值观,摈弃了封建社会以性别、身份、贫富、贵贱等等级划分社会成员的标准,具有了时代的先进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公民与中国梦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摆脱农耕文明的困扰,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即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现代化,是富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化,是呼唤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现代化。这是历史的潮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二、大学生应该带头做一名“四有”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大学生是青年的先锋、时代的精英,应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带头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从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和孙杨无证驾驶等案件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臣民意识”依然困扰着我国的社会成员,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亟待提高。中国梦呼唤当代大学生不断增强独立人格意识、权利与义务平衡意识、共同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公共精神和志愿精神等公民意识,努力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五四青年节讲话[N].人民日报,2014-5-4.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两个角度出发,主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行多元化积极评价。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中生物教学 多元评价  1.问题的提出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的。其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主张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的一门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而我国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却高达80%以上,已超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面对天然橡胶资源的短缺,新胶源物种的开发迫在眉睫。杜仲橡胶是极具发
摘 要: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无机化学的学习后,开始学习有机,有些同学会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无机向有机的过渡,作者认真总结了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撰写此文,以期能使学生爱上有机化学,更好地掌握化学。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常见考点 学习理念  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学科素养及学科能力的日益提高,时光把我们送到了有机化学的大门口。面对截然不同于无机化学的新知识,很多同学感到
本试验通过对板栗花芽和雌雄花的显微观察,发现板栗花分化的形态学特性和分化时期,并对相应阶段进行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的测定,发现板栗花分化的内部机理,并通过外源激素调控
科学研究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科学是要学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动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设计作为实验教学的最高级形式,更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课堂教学中几个化学实验设计的案例,简要谈谈如何在实验设计教学中培养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分组合作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的智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