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预习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其不但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更是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的基础。不过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还存在一些缺陷及不足,需要及时加以改善和优化。本文将简单介绍核心素养,分析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并就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初中英语教学的进步发展起到些许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前预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培养已然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加以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其中,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关键环节,通常被视作保障教学效果,强化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保障课前预习效果十分有必要。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广受关注的学生应具的品格与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影响甚至决定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时至今日,核心素养已经渗透到了初中教育的各门学科之中,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同时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对初中学生而言,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是其必须具备的三大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指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及技能,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如理解英语词汇和语法,有效进行英语的听说读译等。思维品质则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英汉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并能有效实现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转换。至于文化意识则指学生对英语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基于英语文化对英语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逐渐形成国家化视野。而课前预习则是有效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英语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在保证教学、育人质量及效率的同时,增强核心素养培养。
二、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缺乏兴趣。初中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较为缺乏,原因在于传统英语教学大多停留在语言能力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等,大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而且对所学知识与技巧的理解程度较低。如此一来,学生会觉得英语学习极为枯燥和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课前预习中来,导致预习效果较差。
第二,流于形式。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师生互动较少。一方面,教师简单地将课前预习理解为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提前了解,从而没有进行引导和管理,导致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毫无头绪,课前预习所能起的效果极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课堂上,并不在于课前预习阶段,从而没有从心底里加以重视,在预习过程中只是简单应付和敷衍,整个课前预习活动流于形式,并没有实现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三,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不足。传统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通常只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及技能,对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所不足。英语课前预习受英语教学影响,也没有深入践行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及内容多聚焦于英语知识、技巧及听说读写能力练习,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提前了解和自主学习。在这种课前预习模式下,学生通常只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并没有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于学习方法强化语言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不能简单地布置预习内容及目标,而是要针对课本内容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技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准确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保障预习效果,并让学生在长期预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强化语言能力。例如,在布置七年级下册Unit 6 I’m watching TV的第二課时(SectionA 2d-3c)的课前预习作业时,我会对学生们说:“(1)学会本课时的单词并尝试背诵默写;(2)认真朗读2d的对话,找出英语中电话通话的交流套语,尝试跟同学做个对话;(3)通过朗读Grammar Focus的句子,尝试归纳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结构、有哪些标志性词,与一般现在时的区分是什么?(4)试着完成课本3a的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浅入深地对课本内容进行了学习和研究,逐步掌握了知识点,强化了听说读写能力。而且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也对科学学习方法有了一定了解,能够在之后的预习中灵活应用。
2.结合汉英差异锻炼思维品质
初中生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还需要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快速而有效地实现汉英两种思维模式的转换。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英语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而非用汉语思维思考后再转换为英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有人问你‘Can’t you come to my party?’时,你想去的话该怎么回答呢?这个回答方式和用中文回答‘你不能来我的聚会吗’是一样的吗?”这样一来,学生在预习时会尝试通过英语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思维模式差异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再对汉英回答“Can’t you……”与“你不能……”的差别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品质。
3.针对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正确认知和理解的内容,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所在。在平常的英语课前预习中,教师应当提前对汉英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讲解,或者为学生准备相应资料,让学生在预习时自主了解文化差异所在。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3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之前,教师对中英文化中人的性格差异进行简单分析,西方人更加直接大方,往往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如果他们觉得什么东西很好吃或者难吃的话,通常都会不加掩饰地进行赞美或否定。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内敛,中国人在吃到好吃的东西时也会由衷地进行赞美,但是在吃到不好吃的东西时,往往不会当面进行否定,而是会出于礼貌客套地表示“还不错”“挺好”之类的意思。学生对这些中英文化差异有一定了解后,在预习时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英语知识,保障预习效果。
综上,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还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尤其体现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足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必须采取合理策略,基于学习方法强化语言能力,结合汉英差异锻炼思维品质,针对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全面改善教学现状,在保障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强化其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 疯狂英语(教学版), 2017(4).
[2] 王仕才.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9(13).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前预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培养已然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加以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其中,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关键环节,通常被视作保障教学效果,强化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保障课前预习效果十分有必要。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广受关注的学生应具的品格与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影响甚至决定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时至今日,核心素养已经渗透到了初中教育的各门学科之中,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同时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对初中学生而言,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是其必须具备的三大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指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及技能,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如理解英语词汇和语法,有效进行英语的听说读译等。思维品质则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英汉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并能有效实现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转换。至于文化意识则指学生对英语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基于英语文化对英语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逐渐形成国家化视野。而课前预习则是有效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英语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在保证教学、育人质量及效率的同时,增强核心素养培养。
二、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缺乏兴趣。初中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较为缺乏,原因在于传统英语教学大多停留在语言能力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等,大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而且对所学知识与技巧的理解程度较低。如此一来,学生会觉得英语学习极为枯燥和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课前预习中来,导致预习效果较差。
第二,流于形式。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师生互动较少。一方面,教师简单地将课前预习理解为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提前了解,从而没有进行引导和管理,导致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毫无头绪,课前预习所能起的效果极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课堂上,并不在于课前预习阶段,从而没有从心底里加以重视,在预习过程中只是简单应付和敷衍,整个课前预习活动流于形式,并没有实现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三,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不足。传统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通常只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及技能,对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所不足。英语课前预习受英语教学影响,也没有深入践行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及内容多聚焦于英语知识、技巧及听说读写能力练习,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提前了解和自主学习。在这种课前预习模式下,学生通常只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并没有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于学习方法强化语言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不能简单地布置预习内容及目标,而是要针对课本内容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技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准确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保障预习效果,并让学生在长期预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强化语言能力。例如,在布置七年级下册Unit 6 I’m watching TV的第二課时(SectionA 2d-3c)的课前预习作业时,我会对学生们说:“(1)学会本课时的单词并尝试背诵默写;(2)认真朗读2d的对话,找出英语中电话通话的交流套语,尝试跟同学做个对话;(3)通过朗读Grammar Focus的句子,尝试归纳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结构、有哪些标志性词,与一般现在时的区分是什么?(4)试着完成课本3a的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浅入深地对课本内容进行了学习和研究,逐步掌握了知识点,强化了听说读写能力。而且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也对科学学习方法有了一定了解,能够在之后的预习中灵活应用。
2.结合汉英差异锻炼思维品质
初中生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还需要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快速而有效地实现汉英两种思维模式的转换。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英语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而非用汉语思维思考后再转换为英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有人问你‘Can’t you come to my party?’时,你想去的话该怎么回答呢?这个回答方式和用中文回答‘你不能来我的聚会吗’是一样的吗?”这样一来,学生在预习时会尝试通过英语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思维模式差异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再对汉英回答“Can’t you……”与“你不能……”的差别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品质。
3.针对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正确认知和理解的内容,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所在。在平常的英语课前预习中,教师应当提前对汉英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讲解,或者为学生准备相应资料,让学生在预习时自主了解文化差异所在。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3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之前,教师对中英文化中人的性格差异进行简单分析,西方人更加直接大方,往往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如果他们觉得什么东西很好吃或者难吃的话,通常都会不加掩饰地进行赞美或否定。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内敛,中国人在吃到好吃的东西时也会由衷地进行赞美,但是在吃到不好吃的东西时,往往不会当面进行否定,而是会出于礼貌客套地表示“还不错”“挺好”之类的意思。学生对这些中英文化差异有一定了解后,在预习时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英语知识,保障预习效果。
综上,当前初中英语课前预习还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尤其体现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足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必须采取合理策略,基于学习方法强化语言能力,结合汉英差异锻炼思维品质,针对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全面改善教学现状,在保障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强化其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 疯狂英语(教学版), 2017(4).
[2] 王仕才.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