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绘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常常是脱钩的。教师为了能教出好的成绩,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照高考的题型将文本设计成阅读题。结果很多的阅读课演变成为习题课,学生在机械的做题中理解着被我们视为经典的文本。写作成了语文教学的点缀,教者教得无序,学者学得困惑。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充分运用课本中的资源,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切实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尝试。
  师:画家是用丰富的色彩绘画,音乐家是用感人音符“绘画”,优秀的作家则是用生动的语言“绘画”。让自己也能掌握用生动的语言“绘画”的技能,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当时,同学们都被文中优美的画面吸引了。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再次走进本文,去领略大师的生花妙笔,去探索其成功的奥秘,为我所用。
  (学生读《荷塘月色》选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师: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下荷塘图”,无论是构图还是语言,都令人叹为观止。我想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平时在描绘画面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这一段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生1:我在描绘画面时,最困难的是不知道从哪里下笔。看了这一段的描写后,我觉得先要从总体上去描绘,然后抓住画面中的主体来描写。“月下荷塘图”的主体是“叶子”,但是,如果一味地写“叶子”,内容就会显得单调,作者穿插着写了“花”“花香”“流水”,内容就丰富而且有韵味了
  生2:我觉得画面中的景物顺序很难安排,有时想拓展开来写景但又不知如何“收笔”,如果不能很好地“收笔”,文章就可能一盘散沙。
  师:两位同学所讲的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我们能不能从朱自清先生的这段描写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呢?
  生3:这一段写景的顺序是“叶子→花→花香→叶子→流水→叶子”,从“叶子”写起最后再回到“叶子”,这样就能做到收放自如了。
  生4:选段中写“叶子”的共有三处,写作的角度却不同。第一处“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是整体形状的描述;第二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具体形状;第三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叶子的状态;第四处“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是从“叶子”的内涵特点来写的。
  师: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为这种写景方法取个名字,以便我们记忆,好不好?(学生讨论了一会儿)
  生5:这段中的一个一个景物好像是用一个环串起来的,我们给它取名“环形串景法”。
  师: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名字,你真聪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描绘画面的构思程序。首先是“构图”,也就是将所写的景物列出,排序,形成环形,并构思好衔接点;其次,要做到“细致”,要对景物的细微处进行着墨,以突出景物的特点;第三要“丰富”描写的内容,可以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法进行拓展;第四要让描写“生动”起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去描摹景物的特点;第五让描写“深刻”有意蕴,从景物的特点出发感悟哲理。
  下面我们进行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一(投影展示一张“金色稻田”的照片)。
  以“金色稻田”为题写一幅图景。用“环形串景法”写景。字数不少于200字。
  精品展示:秋天的太阳给这一片稻田镀上了金色,远远望去就像一张金黄的地毯,田间的圩埂就像是地毯上镶嵌的花边,饱满的稻穗低垂着,像一个个成熟的思想者,似乎在总结着这一季的成果。此时稻田里最热闹的要数麻雀了,它们三五成群地从稻田上飞过,追逐嬉戏,还时不时偷看稻田,它们像是在打探稻子是否成熟了,农民们也已经做好了防备,在稻田里布置好稻草人;如果你从稻田边走过,隐藏在其中的白鹭会展翅飞起,在金色稻田与蓝天之间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时,一阵秋风吹来,稻田里翻起了一层金色的波浪,伴随着“沙沙”的稻浪声,我仿佛听到了农民爽朗的笑声,这笑声回荡在金色的稻田上,传播在蓝天白云间。
  实战演练二(投影展示一张晨雾中“秋菊园”的照片)。
  “秋菊园”为题写一幅图景。用“环形串景法”、“想象添加法”写景。字数不少于200字。
  精品展示:秋晨薄薄的烟雾笼罩着我的菊花园,金黄的秋菊好像披上了轻纱,像待字的新娘,兴奋中略带羞涩,喜悦中搀杂着忧愁。她是在为蜜蜂而愁吧?这雾是否会影响蜜蜂的出行?如果是在明媚的阳光下,蜜儿会在花丛中起舞,在花朵上嬉戏,可是,现在,蜜儿会在哪里呢?这时,云雾渐渐淡去,晨光射了进来,照在这一丛菊花上,花朵上的露珠反射出五彩的光芒,一阵风吹来,抖落了菊花上的露珠,把五彩的光芒抛出,把美丽印在了我的记忆里。而菊花揭去了轻纱,散去了愁容,显得格外精神了。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性就是要增强可操作性。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操作性应贯穿于作文指导的始终。作文指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作文教学有的放矢。正因为操作性很强的作文指导,会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才能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贴近学生的语言实际
  
  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千差万别。其中城乡差别尤为明显。最近几年,随着高考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于竞争的压力和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很多教师“不得不”淡化甚至放弃了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苍白乏味。学生呢,几乎成了考试机器,他们只看中分数而无暇顾及自己的语言。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立足文本,设计了一套“一读,二品,三仿,四改”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方案。这节课就是在这一方案下设计的。
  所谓“读”,就是熟读经典文本。让学生在熟读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增强语言的感受能力。“品”,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仿”就是仿写。就是从课文中找出语言规律进行模仿。“改”就是将自己的仿写的作品与原文进行对照,进一步加工润饰。
  
  二、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
  
  蒋仲仁先生指出的:“学生作文,一般有两大缺点,一是言之无物,一题到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一是语无伦次,有点儿想写的东西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这两个毛病何尝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是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笔者从平时学生学习中的几个步骤谈起,具体阐述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关键词:教会;学习;英语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3 -01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让受教育者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某种意义上
摘 要:以“智慧教书、智慧育人,创建智慧校园”为目标,开展校本研究,从管理团队、教师队伍、课堂教学等方面入手,创建智慧校园,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彰显智慧办学的特色。  关键词:智慧校园;校本研究;管理团队;教师队伍;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1 -02     众多教书者往往这样认为,没有优质的生源,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恰如与一位良师对话。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收获科学知识,感悟人生智慧。這个假期我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书中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令人捧腹……法布尔描写的昆虫形态生动鲜活、细致入微,比如描写意大利蟋蟀“右鞘翅覆盖在左鞘翅上。右鞘翅内侧靠翅根处有一块胼胝,辐
摘 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学生听力的培养,采取熟记单词、词组、扩大词汇量;精听泛听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听力环境;注意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培养,以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关键词:听力;教学;措施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2 -01     听力在高考中比重较大,占二十分。而学生在这一项失分较多。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在教学实
摘 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培养学生如何积累和选择写作素材方面作了探究和总结。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选择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5 -01    一、要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写作素材是作文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够厚积薄发,言之有物。
摘 要:建构主义是当今教学领域比较盛行的理论。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状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在陈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建构主义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运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教学;任务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8 -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皮亚杰、布鲁纳等人以所进行的关于儿童发生认识论和有关发现学习的开创性研究为基础发
摘 要:历史教学中的古希腊公民的概念一直为人们关注,而“女性公民”则更是吸引眼球,对此作了初步探究。关键词:古希腊;女性公民  中国分类号:G63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2 -01   在学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时候,古希腊公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的概念。什么是古希腊公民呢?人民版教材的定义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通常由一个城
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奇迹便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一、爱是真诚,是对学生自尊的保护。    新时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是全部教育的基础。人格平等是一种精神水准,是民主文明的基础,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爱的理解是师生
摘 要: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我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动点;动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3 -01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课堂以外,即
摘 要: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才能逐步铸造学生主体人文精神的内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阅读;本原化;思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7 -01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读”是学习的主体由“外”(客观的“外宇宙”)而“内”(主体的“内宇宙”)的一种吸收、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