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氧化还原中体会化学的学科内涵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知识点的教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观。渗透守恒的思想,学习科学进步的历史,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作为渗透化学学科内涵的重要一课。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 守恒 学科内涵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守恒观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在初三化学教材中,上册书首先在第46页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介绍到: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第108页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较为简单的提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之后在下册书第31页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拓展视野介绍到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反应。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充满氧气的世界,于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不仅揭示了一类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为学习物质间的反应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学生不仅能体会化学的神奇,也能感受到氧化和还原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教学目标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会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学会进行科学探究,并在合作交流中,提高科学素养学会探究的一般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介绍氧气的发现史,氧气性质的拓展。
  【演示实验】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铁丝生锈;3煤气爆炸
  我们把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上述实验中,有的缓慢有的剧烈,但都是氧化反应。
  那么氧化反应定义中的氧,一定是氧气么?
  那么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再判断。
  观察
  生思考,疑惑,不一定
  体会化学的神奇
  学习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认识不同的氧化反应。
  设计悬念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
  【演示实验】教师将一根红色的铜丝放在火焰上加热,之后请同学观察现象。
  黑色的物质即为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丝和氧气发生反应。其中铜被氧化成为氧化铜。
  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O2 2Cu2CuO
  被氧化的铜还能变回去么?
  师将灼热的氧化铜丝放入装满一氧化碳的集气瓶,瞬间,表面由黑色变回红色。
  CO CuOCu CO2
  这个过程就是氧化铜被还原回铜。物质的世界,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么?
  【板书】
  氧化反应:得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氧的反应
  非常好,对于氧化铜变为铜的过程称为还原反应,但是同时发生的即为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氧化反应。大家觉得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感到合理么?
  氧化铜将氧元素传递给一氧化碳而自身失去氧元素。
  一氧化碳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因此,上述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有氧化性,提供氧、参与还原反应
  还原剂、有还原性,夺取氧、参与氧化反应
  铜丝表面变黑
  生:应该可以
  感到神奇
  分析并回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并未改变。
  铜得到氧元素称为被氧化。
  氧化铜失去氧元素称为被还原。
  合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元素不会消失,所以有物质得到氧元素必定有物质失去氧元素。
  参与游戏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一氧化
  碳具有 性。
  在实验中引入课题,实事求是
  训练观察能力,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化学世界
  应用氧化、还原知识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举一反 三,认识其他的物质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还有别的物质能够还原氧化铜么
  裝置图教材P108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及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C 2CuO高温 2Cu CO2↑
  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
  反馈练习:氢气也能还原氧化铜,请标注方程式中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用箭头表示。
  H2 CuOCu H2O
  反馈训练:2Mg CO2 C 2MgO
  可以夺取氧元素的物质
  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
  生答:氧化铜提供氧元素是氧化剂,氢气夺取氧是还原剂
  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相关练习:
  Zn 2HCl ZnCl2 H22↑
  学会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
  神奇的自然界也就反复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自然界中的铁总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描述道古代炼铁的方法。发展到现代的高炉炼铁等都是利用物质来还原。
  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将化学联系生活。
  探究实验
  对暖宝宝的发热原理进行探究,对暖宝宝成分提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小组合作
  在实验中体会和学习
  思考与拓展
  课后思考:2Na Cl2 2NaCl 方程式中没有氧元素,还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发现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升降。
  课后探究
  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难度不可太大,又要讲述清楚其原理。故本课从实验开始讲述这个故事,之后让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元素传递的过程,同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又是中考要求掌握的部分,最后联系实际,在实验探究中体会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部分作为课后学习的拓展。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2004
  [2]宋心琦,胡美玲.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化学教育
  [3]毕华林,杜明成.基于化学基本观念构建的教科书设计.化学教育
其他文献
所执教的课pep 6unit4《What are you doing? A let’s learn》曾获端州区小学青年优质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曾获省教育学会小学英语年会征文评比三等奖、市小学英语年会论文二、三等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经成为共识。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仿佛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也不知从
期刊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课前准备:课件、黑板板画、词语小浪花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读词导入  1、今天,丁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再次走进小河与青草的世界。(齐读课题)  2、弯弯流
期刊
【摘要】教师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能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 研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心中有话想说却不敢说,课堂气氛较沉闷。针对这现象,我不但努力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训练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培养他们的敢说、乐说、有话可说的能力。我在教學中让每个学生都"说"起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一、亲近学生,让学生敢于说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由于我新接的班级,学生对我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这大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
期刊
摘要:智力的个别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和学习质量。但除了智力因素占主要位置,我们同样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能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关键词:求知欲 好奇心 目标定向 态度 奖与罚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在当今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研究中心已不再是纯教材,而必须包括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研究"学法"。因此,作为沟通二者中介的课堂提问便成了教师们普遍研究的课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