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生观的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会给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关键字】班级管理 堵与疏 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班风一旦建成,将有利于学生学风的培养,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反之,平时疏于班级管理,就会造成学生纪律涣散,上课时“人声鼎沸”,逗趣取闹。班级学习风气不好,有天赋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正所谓:城池失火,殃及池鱼。本人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深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建设优秀的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小抓起,明理辨析,规范日常行为
虽然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认知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由于其在生理上、心理上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他们还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主,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正确性,更不会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辨析。像如厕这样的小事,农村的小孩受一些生活习惯影响,进入学校后不能很好的执行。这就需要班主任手把手的教会他们,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后才能执行到位。因此,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以点滴养成。行为规范做好了,学生管理就会不费吹灰之力。
二、加强班委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而有力的班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农村生源有这样的规律,学生分布在村委的几个自然村里,而自然村的小孩一般都是聚集在一起玩耍,打头的小孩往往能够带领村里的小孩做好每项工作。所以,班级里选这类学生做班干,能够协助老师管好班级。为了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到一二年级,就可以实行班干轮换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学生始终坚信“我能行”,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辛酸,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班级的管理,自觉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管理过程中堵与疏要把好度
学校工作安全压倒一切。受这思想影响,凡是有安全隐患的,都是严格禁止的;凡是与教学无关的,老师们都要说不字。笔者认为,安全肯定是放在首位,但是利于学生成长的事情,我们也不能一堵了之,应该引导学生去做好。如学生玩游戏,只要他们玩的不是危险的游戏,都不应禁止,不要为了分数而把他们整天关在教室里。要教会他们把握好学习与游戏的关系,让他们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玩耍。例如,农村的孩子在炎热的夏天都喜欢去游泳,出于安全考虑,许多老师都是一禁了之,结果学生还是偷偷去游泳,检讨书写了N次,家长也采取了强硬的手段,但还是无济于事。笔者则采取堵与疏结合的方法,不是不给,而是建议家长每周带他们去一两次,或者由老师放学后带他们去游。这样学生听话了,一般就不会自己去游。但是,凡事都有个分寸,物极必反。对学生过于宽容,整天都是满脸堆笑,让学生想怎样就怎样,也是不行的,要做到严慈相济。笔者经常对学生说:不要把老师的宽容当做是对你们的纵容,该严格要求还是严格要求。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听老师的话,所以师生的关系要和谐,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与学生交流时要平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批评学生时,要给学生面子,不要过于严厉,要留有余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让人三伏寒”可见言语对人的影响之大。总之,本人的做法是,对学生多一些笑容,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学生犯错了,也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谈心,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为他们好,而不是一有问题就告诉家长。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过错,毕竟学生在生理上不成熟,生活的阅历不丰富,只要他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就行。
五、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她)
按理来说对所有的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农村来,有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非常可怜。所以在平时的管理当中,教师应对这些特殊人群给予特别的爱。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都会对这些学生疼爱有加,经常过问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当他们有困难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
班级的管理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实际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能够切实为学生着想,那么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假如都是以强硬的手段来管理,往往会适得其反。
【关键字】班级管理 堵与疏 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班风一旦建成,将有利于学生学风的培养,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反之,平时疏于班级管理,就会造成学生纪律涣散,上课时“人声鼎沸”,逗趣取闹。班级学习风气不好,有天赋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正所谓:城池失火,殃及池鱼。本人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深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建设优秀的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小抓起,明理辨析,规范日常行为
虽然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认知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由于其在生理上、心理上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他们还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主,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正确性,更不会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辨析。像如厕这样的小事,农村的小孩受一些生活习惯影响,进入学校后不能很好的执行。这就需要班主任手把手的教会他们,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后才能执行到位。因此,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以点滴养成。行为规范做好了,学生管理就会不费吹灰之力。
二、加强班委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而有力的班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农村生源有这样的规律,学生分布在村委的几个自然村里,而自然村的小孩一般都是聚集在一起玩耍,打头的小孩往往能够带领村里的小孩做好每项工作。所以,班级里选这类学生做班干,能够协助老师管好班级。为了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到一二年级,就可以实行班干轮换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学生始终坚信“我能行”,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辛酸,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班级的管理,自觉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管理过程中堵与疏要把好度
学校工作安全压倒一切。受这思想影响,凡是有安全隐患的,都是严格禁止的;凡是与教学无关的,老师们都要说不字。笔者认为,安全肯定是放在首位,但是利于学生成长的事情,我们也不能一堵了之,应该引导学生去做好。如学生玩游戏,只要他们玩的不是危险的游戏,都不应禁止,不要为了分数而把他们整天关在教室里。要教会他们把握好学习与游戏的关系,让他们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玩耍。例如,农村的孩子在炎热的夏天都喜欢去游泳,出于安全考虑,许多老师都是一禁了之,结果学生还是偷偷去游泳,检讨书写了N次,家长也采取了强硬的手段,但还是无济于事。笔者则采取堵与疏结合的方法,不是不给,而是建议家长每周带他们去一两次,或者由老师放学后带他们去游。这样学生听话了,一般就不会自己去游。但是,凡事都有个分寸,物极必反。对学生过于宽容,整天都是满脸堆笑,让学生想怎样就怎样,也是不行的,要做到严慈相济。笔者经常对学生说:不要把老师的宽容当做是对你们的纵容,该严格要求还是严格要求。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听老师的话,所以师生的关系要和谐,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与学生交流时要平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批评学生时,要给学生面子,不要过于严厉,要留有余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让人三伏寒”可见言语对人的影响之大。总之,本人的做法是,对学生多一些笑容,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学生犯错了,也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谈心,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为他们好,而不是一有问题就告诉家长。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过错,毕竟学生在生理上不成熟,生活的阅历不丰富,只要他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就行。
五、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她)
按理来说对所有的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农村来,有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非常可怜。所以在平时的管理当中,教师应对这些特殊人群给予特别的爱。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都会对这些学生疼爱有加,经常过问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当他们有困难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
班级的管理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实际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能够切实为学生着想,那么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假如都是以强硬的手段来管理,往往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