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生观的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会给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关键字】班级管理 堵与疏 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班风一旦建成,将有利于学生学风的培养,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反之,平时疏于班级管理,就会造成学生纪律涣散,上课时“人声鼎沸”,逗趣取闹。班级学习风气不好,有天赋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正所谓:城池失火,殃及池鱼。本人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深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建设优秀的班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小抓起,明理辨析,规范日常行为
  虽然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认知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由于其在生理上、心理上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他们还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主,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正确性,更不会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辨析。像如厕这样的小事,农村的小孩受一些生活习惯影响,进入学校后不能很好的执行。这就需要班主任手把手的教会他们,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后才能执行到位。因此,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以点滴养成。行为规范做好了,学生管理就会不费吹灰之力。
  二、加强班委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而有力的班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农村生源有这样的规律,学生分布在村委的几个自然村里,而自然村的小孩一般都是聚集在一起玩耍,打头的小孩往往能够带领村里的小孩做好每项工作。所以,班级里选这类学生做班干,能够协助老师管好班级。为了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到一二年级,就可以实行班干轮换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学生始终坚信“我能行”,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辛酸,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班级的管理,自觉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管理过程中堵与疏要把好度
  学校工作安全压倒一切。受这思想影响,凡是有安全隐患的,都是严格禁止的;凡是与教学无关的,老师们都要说不字。笔者认为,安全肯定是放在首位,但是利于学生成长的事情,我们也不能一堵了之,应该引导学生去做好。如学生玩游戏,只要他们玩的不是危险的游戏,都不应禁止,不要为了分数而把他们整天关在教室里。要教会他们把握好学习与游戏的关系,让他们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玩耍。例如,农村的孩子在炎热的夏天都喜欢去游泳,出于安全考虑,许多老师都是一禁了之,结果学生还是偷偷去游泳,检讨书写了N次,家长也采取了强硬的手段,但还是无济于事。笔者则采取堵与疏结合的方法,不是不给,而是建议家长每周带他们去一两次,或者由老师放学后带他们去游。这样学生听话了,一般就不会自己去游。但是,凡事都有个分寸,物极必反。对学生过于宽容,整天都是满脸堆笑,让学生想怎样就怎样,也是不行的,要做到严慈相济。笔者经常对学生说:不要把老师的宽容当做是对你们的纵容,该严格要求还是严格要求。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听老师的话,所以师生的关系要和谐,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与学生交流时要平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批评学生时,要给学生面子,不要过于严厉,要留有余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让人三伏寒”可见言语对人的影响之大。总之,本人的做法是,对学生多一些笑容,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学生犯错了,也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谈心,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为他们好,而不是一有问题就告诉家长。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过错,毕竟学生在生理上不成熟,生活的阅历不丰富,只要他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就行。
  五、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她)
  按理来说对所有的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农村来,有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非常可怜。所以在平时的管理当中,教师应对这些特殊人群给予特别的爱。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都会对这些学生疼爱有加,经常过问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当他们有困难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
  班级的管理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实际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能够切实为学生着想,那么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假如都是以强硬的手段来管理,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他文献
教师素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师风师德是组成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学校如何进行师风师德建设?我们认为,对教师进行“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让教师成为师风师德教育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们知道,教育理论、法规,必须通过教师认知、情感的“内化”,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师德建设也应该是更高层次的主体教育,让教师自觉地把良好的师德师风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去追求,
【提要】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想德育教育取得成效,老师必须要了解他们想法,做到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并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关键字】后进生 德育工作 探究对策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后进生的德育教育要重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必须认真做好如下几方面:  一、探究后进学生存在问题  (1)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现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降解清除的影响,探讨自噬溶酶体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高分化PC12细胞为工具细胞,以重组TNF或活化的小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然而,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注重把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制定有力步骤措施,实现与创先争优活动的“无缝”对接。  一、创先争
【摘要】当前,举国上下各学校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课程改革,农村学校也不例外。但农村学生由于学龄前的家庭教育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只能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在快乐、合作的环境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关键字】快乐 合作 主体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当前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