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如何激发农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o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举国上下各学校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课程改革,农村学校也不例外。但农村学生由于学龄前的家庭教育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只能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在快乐、合作的环境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关键字】快乐 合作 主体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当前课改中培养农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呢?本人结合十多年的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经验,就下面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用快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见诸报刊。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灌输,教育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呢?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简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2. 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
  3. 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2)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学生才能理解,教师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我们可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3)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地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例如《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学生观看快乐的小品,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并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4)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4. “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1)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2)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3)要富有个人魅力,比如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只有高素质的、全副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切记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把握,及时引导,否则将导致教学失控。(2)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3)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
  二、用合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合作学习是一种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学习小组中从事学习的一种活动。要求:
  1. 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意识
  教学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中进行的。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分组时可按成绩好﹕中﹕差=1﹕2﹕1的比例分组,同时建立小组学习任务。
  2.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学习探索的欲望尤为强烈。如果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身处探索情境中,他们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辨析概念、实践活动探究、解题策略、互评、互查、互考。
  3.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培养主动参与能力
  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维持最终要靠参与能力的支撑。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人都有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会发言,要求语言流畅、清楚,能说服其他组的同学;二是学会倾听,要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别人对自己疑惑处的解释;三是学会质疑、辩论,对别人的观点,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善于运用知识、经验进行反驳;四是学会更正、补充;五是学会求同存异。
  4. 巧抓合作学习时机,促进学生学业成绩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互动,使更多同学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实现共同提高。因此“导演”要把握好时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演员”的学习内动力。
  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就来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由学生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总之,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就会在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 四川教育出版社.
  [2] 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
其他文献
教师素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师风师德是组成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学校如何进行师风师德建设?我们认为,对教师进行“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让教师成为师风师德教育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们知道,教育理论、法规,必须通过教师认知、情感的“内化”,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师德建设也应该是更高层次的主体教育,让教师自觉地把良好的师德师风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去追求,
【提要】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想德育教育取得成效,老师必须要了解他们想法,做到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并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关键字】后进生 德育工作 探究对策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后进生的德育教育要重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必须认真做好如下几方面:  一、探究后进学生存在问题  (1)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现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降解清除的影响,探讨自噬溶酶体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高分化PC12细胞为工具细胞,以重组TNF或活化的小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然而,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注重把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制定有力步骤措施,实现与创先争优活动的“无缝”对接。  一、创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