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大的创新就是在每个单元前都有鲜明的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紧扣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方面,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指导,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语用训练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语用教学的视角,关注和解读语文要素并结合具体的文本,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把握内涵,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发展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意识,在常态性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无法找到适切的教学抓手,导致语用训练处于无序、低效的状态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把握语文要素的内涵,厘清学生的现状与要素目标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語言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从阅读开始。安排这一要素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由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化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以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第一自然段为例,教师将语段的教学划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感受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草原景色的一碧千里;第二,关注课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形成深入的对话,从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第一次走进草原的丰富情感;第三,以课后思考题为载体,尝试删除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组织学生在前后对比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进一步深入感知作者抒发感受的句子在表达上所取得的效果。
二、明确要点,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内化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的核心不仅在于感知作者描写了什么,更要从理性的角度洞察作者是怎么写的。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所设置的内容很多指向于表达层面。因此,教师就需要立足语文要素所指向的维度,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洞察作者的写作特色,从而在细细的品味中,优化写作策略,提升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盼》这篇课文为例,作者紧紧围绕中心,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了盼望下雨、下起了雨盼望外出、没法出门又盼望雨停的过程。整篇文章以“盼”为线索,充分描写了人物的内心、语言、神态等细节活动,这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具有丰富参考价值的范例文章。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文章中心来表达,将教学的重点设置在三个层面。首先是素材选择层面,作者所描写的所有素材与内容都完全指向于文章表达的中心,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梳理、感受素材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谋篇布局层面,作者的整个谋划都体现了为中心服务的意识,这就需要引领学生深度体会;最后是遣词造句层面,教师可以着重引领学生关注文本对人物描写的细节内容,体会这些细节在展现人物内心变化,以及突出中心层面所起到的表达作用,从而为写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撑。
三、链接实际,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培养想象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字优美的典范之作,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情操。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比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个单元中的《月光曲》在第九自然段就以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了音乐背景下月光洒在海面上的情景,从侧面体现了《月光曲》旋律的优美。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月光洒向海面上的情景,从而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并在自身合理化的想象中走入艺术之境。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继播放《月光曲》的钢琴旋律,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意识充分运转,借助音乐的力量激活他们内在的认知体验,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感知效果,最终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一、把握内涵,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发展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意识,在常态性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无法找到适切的教学抓手,导致语用训练处于无序、低效的状态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把握语文要素的内涵,厘清学生的现状与要素目标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語言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从阅读开始。安排这一要素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由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化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以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第一自然段为例,教师将语段的教学划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感受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草原景色的一碧千里;第二,关注课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形成深入的对话,从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第一次走进草原的丰富情感;第三,以课后思考题为载体,尝试删除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组织学生在前后对比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进一步深入感知作者抒发感受的句子在表达上所取得的效果。
二、明确要点,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内化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的核心不仅在于感知作者描写了什么,更要从理性的角度洞察作者是怎么写的。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所设置的内容很多指向于表达层面。因此,教师就需要立足语文要素所指向的维度,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洞察作者的写作特色,从而在细细的品味中,优化写作策略,提升写作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盼》这篇课文为例,作者紧紧围绕中心,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了盼望下雨、下起了雨盼望外出、没法出门又盼望雨停的过程。整篇文章以“盼”为线索,充分描写了人物的内心、语言、神态等细节活动,这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具有丰富参考价值的范例文章。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文章中心来表达,将教学的重点设置在三个层面。首先是素材选择层面,作者所描写的所有素材与内容都完全指向于文章表达的中心,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梳理、感受素材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谋篇布局层面,作者的整个谋划都体现了为中心服务的意识,这就需要引领学生深度体会;最后是遣词造句层面,教师可以着重引领学生关注文本对人物描写的细节内容,体会这些细节在展现人物内心变化,以及突出中心层面所起到的表达作用,从而为写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撑。
三、链接实际,在落实语文要素中培养想象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字优美的典范之作,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情操。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比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个单元中的《月光曲》在第九自然段就以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了音乐背景下月光洒在海面上的情景,从侧面体现了《月光曲》旋律的优美。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月光洒向海面上的情景,从而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并在自身合理化的想象中走入艺术之境。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继播放《月光曲》的钢琴旋律,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意识充分运转,借助音乐的力量激活他们内在的认知体验,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感知效果,最终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