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效用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2010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对高校大学生体育小群体活动的功能和效果进行分析,得出排球小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高校体育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 排球小群体 效用
  当今体育小群体活动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排球小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组织形式的排球活动组织群体。高校中存在着大量的排球小群体,且排球小群体的形成是自发性的,它的存在对增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衡阳市高校为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查阅相关资料,同时还翻阅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
  2.专家访谈法。走访高校排球方面的专家及教师,听取他们对排球小群体活动发展的意见。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排球小群体活动的开展意义
  高校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有力开展,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健身、交友、学习等;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有效实施,不仅使大学生课外活动更加丰富,更是对高校体育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因此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发展,能为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意义。
  (二)排球小群体活动对成员个体的影响
  1.参与排球小群体活动能满足个人需求、丰富课余生活。通过对衡阳市大学生参与体育小群体活动的动机调查发现,成员参与体育小群体活动的动机有很多,表明成员在参与体育小群体活动时抱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并在活动中满足各自不同的自身需求。调查表明,有78.7%的体育小群体成员是为了休闲娱乐、调解丰富文化生活,他们认为,参与体育小群体活动能够丰富课外活动、调剂课余生活、在排球运动的过程中娱乐身心。
  2.参与排球小群体活动是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据调查,为了增强体质参与体育小群体活动的占56.1%。体育小群体成员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规律性。现今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一周只有一次公共体育课,换句话说与学生相关的体育活动一周只有一个半小时,其他体育锻炼的进行只能靠学生自觉,完全背离了“健康第一”的目标与“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方针,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长和次数普遍不足,甚至是严重缺乏。
  3.参与排球小群体活动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据调查,衡阳市高校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成员选择以促进心理健康为参与动机的占到36.1%,表明体育小群体活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帮助。在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它培养着人的果断、勇敢、进取和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在现今高校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参与排球小群体活动可以相对的减轻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促进文化课的学习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特别是集体运动,在活动时促使着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培养着学生团结及协作的社会意识,进而能较好的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大学生的心理及身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排球小群体活动对高校体育的效用
  1.排球小群体活动是对高校体育课的有效补充。通过调查,高校体育小群体的活动里,其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他们有多种目标取向,如竞技比赛、娱乐身心、健身健美、增进友谊等。这些都能有效的弥补体育课程中内容较为单一、死板、无娱乐性等缺陷,同时还能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促使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
  2.排球小群体活动促进高校体育课的改革。高校大学生排球小群体都是自发、自愿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排球活动,这一举动直接显示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排球小群体的出现,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無形当中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排球兴趣。排球小群体的活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高校排球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大纲等方面的变化,使高校体育课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学生们对体育的需求。
  3.排球小群体活动与高校体育文化的相互促进。排球小群体是校园体育氛围的一种体现,它的出现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排球小群体处于活动时,周围都有不少的学生围观,其中一部分学生是排球爱好者,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被现场的体育氛围所感染的。由此看出,排球小群体活动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外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排球小群体的发展一样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学校需加强排球运动的宣传,增加各类排球赛事,能让排球运动受到大学生们的关注。
  三、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有力开展,足以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健身、交友、娱乐、学习等;高校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有效实施,不仅使大学生课外活动更加丰富,而且还是对高校体育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更可促进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高校大学生排球小群体活动的行为特征研究——以衡阳市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C212。
  参考文献:
  [1]吴 晓农,斯迪虎.高校体育小群体及其特点与作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2] 邵怡.终身体育思想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3.
  [3] 傅纪良,丁芳盛.体育小群体教学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对现代足球比赛中4231阵型的基本配备与位置职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本研究明确4231阵型的整体配置与位置职能,有利于在青少年足球战术教学与训练中对自身位置的清晰定位。  关键词 4231阵型 足球 人员配置  一、前言  近年来,民间足球运动、校园足球运动蓬勃发展,但是大多数民间球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迅速推动手机产业发展,尤其智能手机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生活。如今手机不仅作为单一通话和收发信息通信工具,而且是集通讯、娱乐休闲、收集资料于一体的自媒体工具。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如“手机依赖症”等行为成瘾问题,特别当代大学生是“手机依赖”重灾区,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手机控”、“刷屏控”。“手机依赖症”是继网络成瘾问题后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从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对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问题,总结了影响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的常见因素,探讨了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旨在能够借此来为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体
摘 要: 音乐教育对孩子情感陶冶、智力开发、个性张扬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活动无疑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可以通过歌唱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音乐表现力,使幼儿全身心投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那么如何进行唱歌教学?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愉快歌唱 音乐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同时需要教师创造性
摘 要: 棕溪镇位于陕西省旬阳县东部汉江南岸,是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发展主导产业,大办特色经济,是农民致富脱贫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对棕溪镇发展特色经济的分析,对贫困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棕溪镇 特色经济 精准扶贫  棕溪镇位于陕西省旬阳县东部汉江南岸,全镇辖30个行政村,235个村民小组,28942人,镇内有可耕地52197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一项牵动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概况和优势、类型与特色、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俱乐部
摘 要: 作者论述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美术兴趣培养的几点做法:深入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作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学习兴趣 中学生  美术是一门艺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旨在对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感恩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基础之上分析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优势,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为了确保感恩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所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希望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
摘 要: 为调查和了解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考查在校生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是否已经达到《中国精神卫生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到2015年在校生的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应达到70%的标准,分析原因比较差距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作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随机选取中国药科大学不同年级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考查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常用调查问卷并自行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体质是国家富强、振兴民族的基本,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而现在,学生们并不重视运动,导致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今学生们的体质状况以及阳光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