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驱驶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结合教学案例,阐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作为依托,其课程内容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活动。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由于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所以教师的指导其实是要创设一个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
  2. 留心观察和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关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尽量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如《探秘重阳节》这一主题活动是学生在过重阳节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过重阳节?重阳节的由来是怎样的?传统的重阳节风俗有哪些?重阳节的传统食品有哪些?等等。这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都是由于过重阳节引起的,从重阳节这一主题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而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开展关于重阳节的研究活动了。
  3. 开展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是产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可发掘好奇的现象,发现不良的社会问题,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往往能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开展《细说我家的故事》活动,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到社会中去进行调查。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孩子的孝敬意识逐渐淡漠,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够尊重老师和长辈等。因此特开展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寻找自己家庭故事的活动中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诞生之初就无固定教材、无专任教师、无固定场室。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学生可以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借助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各项探究活动。然而令人困扰的是,“提问”本来是与生俱来的技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似乎越来越失去提问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问题解决”的课程,不能正确提出“问题”,何来解决“问题呢?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成为课程开设的重要环节。
  笔者尝试利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即学生借助阅读一个文本,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问题的方法,再利用这种方法为另一个阅读文本设计问题。下面,以一节《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主题活动的问题讨论课的片段为例,说明如何教会学生设计问题。
  首先,学生阅读文本1,并自主利用完成3道问题。这三道问题包括三个问题种类。1.是何:即“是什么”,指向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一般而言,“是何”类的问题有着确切的答案,获取的途径比较简单,文本1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属于浅层的问题。2.为何:即“为什么”,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这类问题侧重于探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原理和逻辑关系。例如第二问题:作者为什么会遇到这些困难?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探究空间,在阅读文本1中,可以通过找出相关信息,通过推敲获得答案。3.如何:即“怎么样、怎么办”,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侧重于关注各类过程与活动中事关技能、流程性的知识解答,通常蕴涵于人们的技能与实践流程之中。例如第三个问题:请你给作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是何”、“为何”类信息获取的基础上,继续思考“如何”类问题,能提升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接着,让学生分析,发现老师设计问题的方法就是围绕文本内容,分别设计这三类问题。最后,让学生利用这种办法,独立阅读另一篇文本材料,并围绕文本材料设计问题。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每一个同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问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当学生提问出现问题或错误,教师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而且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的、复杂的、重要的、次要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作出回答,即使不回答,也应作出合理的说明。这样,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养成习惯性的适当的问题意识。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尤为重要,它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启开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要在活动中不断的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不断迸发创造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05).
  [2]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导论[J].福州:福建教育,2007(10).
  [3]孙德玉,吴支奎.课堂改革与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03).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5]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05).
  [6]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来临,教师如何基于学生真实准确的学情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力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目标,展现六年级总复习的价值和核心要求。复习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总复习课都是题海战术,枯燥无趣,导致学生的复习效率低下。笔者基于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的实践思考,从唤醒经验,建立联系,灵活运用这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复习。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作为新兴事物迅速进入学校教学。它不但能够开展课堂教学测评和师生互动,还可以同时反馈全班学生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从导入、新授、巩固、评价四方面谈谈“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数学教学;反馈信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迅速发展
【摘 要】随着“研学后教”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实施,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之外,对课外作业的设计日益重视起来,为培养学生从小富有创新精神、自主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改革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特别是自主性、探究性课外作业的设计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紧扣一个核心,抓住两个特性,体现三个层次,促使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自主性;课外
【摘 要】随着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凸显,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被重视,教研组建设也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升教研组长的策划能力,提高研修活动的效果,我园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大胆尝试,在提升教研组长的管理策略上已经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培养和发展教研组长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教研组长;领导力;幼儿园;策略  教研组长是幼儿园教研工作的主力军,是
【摘 要】情依帽峰山,挖掘头陂小学所在地—帽峰山的天然资源,开展生态文明的綠心教育,从绿心教育的提出依据、绿心教育的思想内涵、绿心教育的实施途径、绿心教育的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论述。绿心教育成为广州市帽峰山文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关键词】帽峰山;头陂小学;生态文明;绿心教育;校园文化  一、绿心教育的提出依据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建设生态文明已经列入国家“十三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难度远大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大多数小学生对习作都会有强烈的畏难、厌烦情绪。要消除小学生的这种情绪,就必须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做起,令其产生强烈的习作欲望,并在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使他们爱上习作,积极习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兴趣培养;积分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
【摘 要】有效情境的创设拥有多种形式,但是无论应用哪种形式都需要将学生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本文笔者提出创设情境时要注重内在化、数学化、创造化、逻辑化四个方面,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四化”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集中体现,有效地开展此课程,让课程的实施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实际开展,使综合实践课程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评价;家校协作  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快速化发展的今天,基础教育来源于现实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
【摘 要】交互阅读模式是文本驱动(自下而上)和图式驱动(自上而下)两种信息的综合加工模式,它克服了前两种模式各自的局限,使得读者的解码技能与图式互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读材料。在笔者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交互阅读模式的运用让孩子们收获匪浅。阅读前,老师设置一个FMFM(Five Minutes For Me)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解决故事中严重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和绘本中出现的sight words
【摘 要】本研究以一年级两个班80个学生为被试,探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趣味化和游戏化,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过程;趣味化;游戏化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