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爱玲小说以其丰富的“月亮”意象而著称,本文拟从月亮色彩出发,主要分析黄色、蓝色等月亮的独特魅力与内涵,并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 月亮 色彩
张爱玲小说里意象繁多,但出现最多、最典型、也最具特色的是月亮意象。“张爱玲的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仁慈而带着冷漠的月亮。月亮这个卑征,功用繁多,差不多每种意义都可以表示”。在张爱玲的眼中,“月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而是一种抒情对象,她完全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去赋予自己心中的“月亮”以各种不同色彩,这种把“月亮”完全作为固定的抒发自己对世界的感慨对象,是很少见的。张爱玲对“月亮”的描绘,不仅想象奇特、用色自由狂放,而且凭直觉任意涂抹,给读者强烈的刺激,“月亮”似乎成了她眼前的一块画布,她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艺术直觉去为它着色,无论什么色彩,她都敢用。本文拟从出现较多的黄色、蓝色及其它色彩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
一、幸福、感伤的黄色月亮
黄色本身是月亮的色彩之一,如刚刚出现在夜空的月亮是黄中透着红色,然后慢慢地变为浅黄色,洒下银色的清辉。黄色给人的感觉是幸福、温暖的。正如《半生缘》里黄色月亮给人的感觉:“马路上的店家大都已经关了门,对过有一个黄色的大月亮,低低地悬在街头,完全像一盏街灯。今天晚上这月亮特别有人间味,它仿佛是从苍茫的人海中升起来的。”这是沈世均、顾曼祯定情那晚的月亮,这晚上的月亮是黄色的,是“特别有人情味”的“黄色的大月亮”,它象征着两人的恋情是逐渐走向成熟和圆满的,这是两人所希望的,这“黄色的大月亮”给他们带来的是希望,是幸福。张爱玲借这个街灯似的黄色月亮的感觉印象,不露声色的转达出人物即顾曼祯和沈世钧两人沉浸于初恋的爱河里彼此倾慕的愉快和甜蜜,以及对未来的信心。这里的黄色月亮意象是浑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没有变形、扭曲,是符合故事发展的情境。
二、阴冷、恐怖的蓝色月亮
与黄色不同的是,蓝色不是月亮的本色,它属于冷色系统。张爱玲对蓝色有种与生俱来的偏爱。“我第一本书出版,自己设计的封面就是孔雀蓝,没有图案,只印上黑字,不留半点空白,浓稠得使人窒息。以后才听见我姑妈说我母亲从前也喜欢这颜色,衣服全是或深或浅的蓝绿色。……遗传就是这样的神秘飘忽……”,在她的小说集《传奇》写的序言中,一开始就说“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在张爱玲眼里,她的月亮也可以是蓝色的。这种蓝色月亮与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情境是相得益彰的。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月亮是阴冷、恐怖的蓝色。“乔琪趁着月光来,趁着月光走。月亮还在中天,他就从薇龙的阳台上,攀着树梗枝……整个的山洼子象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的水沸了,咕嘟咕嘟的直响。”这是薇龙第二次见到乔琪,在知道了乔琪对婚姻的态度后所见的月亮。薇龙作为一个纯洁少女,置身于姑妈和乔琪的淫邪环境中是不自在的,然而又不由自主地走进没有光的所在,扑入由姑妈、乔琪等淫邪组成的蓝色“月亮”中。“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在薇龙的眼里,这“蓝阴阴”的月光是阴冷而包含着杀机的。这样的月光是杀气腾腾的,好像一个四面埋伏的陷阱,专候着落入陷阱的猎物。其实,在这篇小说里,姑妈和乔琪等淫邪组成的环境就如同一个四面埋伏的陷阱,薇龙是猎物。月光像“一团蓝阴阴的火”,烧得山洼子“咕嘟咕嘟”作响,只等着猎物薇龙下锅了。于是在乔琪带来的阴谋的蓝月光里,薇龙“她的人己经在月光里浸了个透,淹得通体透明”。薇龙在这样的蓝月光下全军覆没,在最后做了情欲和金钱的俘虏,彻底地丧失了自己的人格。
三、其他色彩的月亮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除了用“蓝色”、“黄色”来描绘月亮的色彩之外,还用了“红色”、“白色”等月亮。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就有这样的红色月亮:“梳头发的时候,他在头发里发现一弯剪下来的指甲,小红月牙,……昨天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没有,应当是红色的月牙。”这里没有直接写月亮,是振保见到情妇的指甲从而想到前天晚上的月亮也应该是“小红月牙”。张爱玲把娇蕊剪下来的指甲类比为“小红月牙”,“小红月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爱的象征,实际上却隐喻着爱的破碎与丧失。这里的“小红月牙”其实是振保与娇蕊发生关系后,在第二天早上梳头时发现娇蕊剪下来的一弯指甲,这指甲在他的眼里是“小红月牙”,这里用红色的月牙是暗示振保是爱娇蕊的,可在潜意识中又认为她是一个坏女人,因此,在他要为自己创造的符合社会常规的“对”的世界里没有她的位置。“在现实与厉害的双重压力下”(张爱玲语),振保最后抛弃了她,就像抛弃一把血乱的指甲,而他的生活,他的感情,也因为他的虚伪、冷酷、自私而变成一堆“碎片”。振保毁了自己的生活,也打碎了两个女人的情感世界,在这小说里月牙的“红色”不再是爱的象征,而是隐喻着爱的破碎与丧失,因而“红色”是代表着虚伪的。
可以说,张爱玲是用画家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文字记录这种感觉,自然而然色彩感比一般作家强烈得多。张爱玲对月亮的情有独钟,一方面是由于她孤僻的童年,月亮几乎是她最亲近的朋友,最忠实的伙伴,晚年的张爱玲的生命节律更是与月亮同步,月亮在她的生活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兔色;另一方面,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月亮都是女性的象征。张爱玲对月亮五彩斑斓的透视,亦如她对人生的见解一样,有着她个人的一己体验,因而月亮在张爱玲的笔下,意象是个体的,色彩更是张爱玲式的。张爱玲创造了她自己的传奇,正如其小说中的月亮一样,成为千古绝唱。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文集.
[2] 任茹文,王艳,张爱玲传.
[3] 于青,张爱玲传.
[4] 子通,亦青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
【关键词】张爱玲 月亮 色彩
张爱玲小说里意象繁多,但出现最多、最典型、也最具特色的是月亮意象。“张爱玲的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仁慈而带着冷漠的月亮。月亮这个卑征,功用繁多,差不多每种意义都可以表示”。在张爱玲的眼中,“月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而是一种抒情对象,她完全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去赋予自己心中的“月亮”以各种不同色彩,这种把“月亮”完全作为固定的抒发自己对世界的感慨对象,是很少见的。张爱玲对“月亮”的描绘,不仅想象奇特、用色自由狂放,而且凭直觉任意涂抹,给读者强烈的刺激,“月亮”似乎成了她眼前的一块画布,她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艺术直觉去为它着色,无论什么色彩,她都敢用。本文拟从出现较多的黄色、蓝色及其它色彩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
一、幸福、感伤的黄色月亮
黄色本身是月亮的色彩之一,如刚刚出现在夜空的月亮是黄中透着红色,然后慢慢地变为浅黄色,洒下银色的清辉。黄色给人的感觉是幸福、温暖的。正如《半生缘》里黄色月亮给人的感觉:“马路上的店家大都已经关了门,对过有一个黄色的大月亮,低低地悬在街头,完全像一盏街灯。今天晚上这月亮特别有人间味,它仿佛是从苍茫的人海中升起来的。”这是沈世均、顾曼祯定情那晚的月亮,这晚上的月亮是黄色的,是“特别有人情味”的“黄色的大月亮”,它象征着两人的恋情是逐渐走向成熟和圆满的,这是两人所希望的,这“黄色的大月亮”给他们带来的是希望,是幸福。张爱玲借这个街灯似的黄色月亮的感觉印象,不露声色的转达出人物即顾曼祯和沈世钧两人沉浸于初恋的爱河里彼此倾慕的愉快和甜蜜,以及对未来的信心。这里的黄色月亮意象是浑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没有变形、扭曲,是符合故事发展的情境。
二、阴冷、恐怖的蓝色月亮
与黄色不同的是,蓝色不是月亮的本色,它属于冷色系统。张爱玲对蓝色有种与生俱来的偏爱。“我第一本书出版,自己设计的封面就是孔雀蓝,没有图案,只印上黑字,不留半点空白,浓稠得使人窒息。以后才听见我姑妈说我母亲从前也喜欢这颜色,衣服全是或深或浅的蓝绿色。……遗传就是这样的神秘飘忽……”,在她的小说集《传奇》写的序言中,一开始就说“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在张爱玲眼里,她的月亮也可以是蓝色的。这种蓝色月亮与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情境是相得益彰的。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月亮是阴冷、恐怖的蓝色。“乔琪趁着月光来,趁着月光走。月亮还在中天,他就从薇龙的阳台上,攀着树梗枝……整个的山洼子象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的水沸了,咕嘟咕嘟的直响。”这是薇龙第二次见到乔琪,在知道了乔琪对婚姻的态度后所见的月亮。薇龙作为一个纯洁少女,置身于姑妈和乔琪的淫邪环境中是不自在的,然而又不由自主地走进没有光的所在,扑入由姑妈、乔琪等淫邪组成的蓝色“月亮”中。“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在薇龙的眼里,这“蓝阴阴”的月光是阴冷而包含着杀机的。这样的月光是杀气腾腾的,好像一个四面埋伏的陷阱,专候着落入陷阱的猎物。其实,在这篇小说里,姑妈和乔琪等淫邪组成的环境就如同一个四面埋伏的陷阱,薇龙是猎物。月光像“一团蓝阴阴的火”,烧得山洼子“咕嘟咕嘟”作响,只等着猎物薇龙下锅了。于是在乔琪带来的阴谋的蓝月光里,薇龙“她的人己经在月光里浸了个透,淹得通体透明”。薇龙在这样的蓝月光下全军覆没,在最后做了情欲和金钱的俘虏,彻底地丧失了自己的人格。
三、其他色彩的月亮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除了用“蓝色”、“黄色”来描绘月亮的色彩之外,还用了“红色”、“白色”等月亮。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就有这样的红色月亮:“梳头发的时候,他在头发里发现一弯剪下来的指甲,小红月牙,……昨天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没有,应当是红色的月牙。”这里没有直接写月亮,是振保见到情妇的指甲从而想到前天晚上的月亮也应该是“小红月牙”。张爱玲把娇蕊剪下来的指甲类比为“小红月牙”,“小红月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爱的象征,实际上却隐喻着爱的破碎与丧失。这里的“小红月牙”其实是振保与娇蕊发生关系后,在第二天早上梳头时发现娇蕊剪下来的一弯指甲,这指甲在他的眼里是“小红月牙”,这里用红色的月牙是暗示振保是爱娇蕊的,可在潜意识中又认为她是一个坏女人,因此,在他要为自己创造的符合社会常规的“对”的世界里没有她的位置。“在现实与厉害的双重压力下”(张爱玲语),振保最后抛弃了她,就像抛弃一把血乱的指甲,而他的生活,他的感情,也因为他的虚伪、冷酷、自私而变成一堆“碎片”。振保毁了自己的生活,也打碎了两个女人的情感世界,在这小说里月牙的“红色”不再是爱的象征,而是隐喻着爱的破碎与丧失,因而“红色”是代表着虚伪的。
可以说,张爱玲是用画家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文字记录这种感觉,自然而然色彩感比一般作家强烈得多。张爱玲对月亮的情有独钟,一方面是由于她孤僻的童年,月亮几乎是她最亲近的朋友,最忠实的伙伴,晚年的张爱玲的生命节律更是与月亮同步,月亮在她的生活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兔色;另一方面,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月亮都是女性的象征。张爱玲对月亮五彩斑斓的透视,亦如她对人生的见解一样,有着她个人的一己体验,因而月亮在张爱玲的笔下,意象是个体的,色彩更是张爱玲式的。张爱玲创造了她自己的传奇,正如其小说中的月亮一样,成为千古绝唱。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文集.
[2] 任茹文,王艳,张爱玲传.
[3] 于青,张爱玲传.
[4] 子通,亦青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