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进行分析后,探讨了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思路,包括创新教学目标,树立就业导向型的教学意识;丰富实践技能,明确以实践导向性的教学意识;加强教师培训,牢固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识;建立考核机制,开展就业质量评比活动等途径。文章拟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 实践探索
1 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尚属摸索阶段,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导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还没有完全发挥出高职院校的特长,在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之下竞争力不足。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的数量还在呈直线上升,2010年已超过400万,而另一方面却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社会需要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充实到生产管理的第一线。所以,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拟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践探索
2.1 创新教学目标,树立就业导向型的教学意识
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工作。要想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该首先从教学抓起,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并且要树立就业导向型的教学意识,让学生时刻感觉到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树立了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很显然,衡量高职学校办学水平,其标准就是看培养的人才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学与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教学方式。从源头上创新教学方式,准确定位,突出以“就业导向型”为主的教学意识,以提高动手能力做为教学目标,以符合社会需求做为培养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更多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 丰富实践技能,明确以实践导向性的教学意识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主要是具备更多的实践操作经验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践操作能力是考核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所以,教学要充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习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及时的在生产中得到检验。让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同学们贴近工作岗位第一线。比如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同学们深入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中进行观摩、学习锻炼。比如学习计算机课程,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网络公司、平面设计公司、电脑公司等单位,直接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中去。在实习中让同学们找到知识上或者能力上的欠缺,教师再有的放矢的组织学生系统的进行学习;实践显示,知识只有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又返回理论的不断相互印证与升华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们从心底认识到这个知识点在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有效的贴近职业需求。
2.3 加强教师培训,牢固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直接决定着教学方向的导向性。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第一要务就是要提高教师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与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理论知识的精神程度要求要稍差,但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自学能力、社交、语言表达、意志品质、团结协作能力方面要求更高。所以,各高职院校,应该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从思想上培养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树立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结合理念;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对各自专业领域实践技能与市场需求的把握,在这方面可以分专业的把教师定向的派往一线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授课变的内容丰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4 建立考核机制,开展就业质量评比活动
完善对就业工作的考核工作,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开展各院系就业质量的评比工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一份有失公平的考核制度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良性运行。相反,一份恰当的考评机制,对于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促进也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对于就业工作也一样,要把对就业工作成绩的重视落实到制度上。对于就业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就要给于奖励。而对于在就业工作中不作为,或者工作效果差的,就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于批评[3,4]。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职称评聘采用的是看科研成果,看论文数量,而很少有人重视就业工作。其实,对于高职院校中的职工,尤其对于一些思想工作人员,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可以在职称评聘与考核中,适当的把就业工作加进去。这是对高职院校中完善职称考评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奖惩分明”和“公平公正”的具体诠释。
3 结语
实际上,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校的观念、价值导向、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但落实到最根本上,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生就业质量,还是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技能。这更多的要求学校在教学目标的树立、师资培养力度的加大、就业工作考核的公平公正等诸多方面不断的完善[2]。同时,提高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能力,本身也是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考验,这对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师资等很多方面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安志远.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
[2]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EB].
[3] 李昕阳. 浅谈高职院校当前就业指导协调工作[J].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 实践探索
1 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尚属摸索阶段,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导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还没有完全发挥出高职院校的特长,在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之下竞争力不足。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的数量还在呈直线上升,2010年已超过400万,而另一方面却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社会需要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充实到生产管理的第一线。所以,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拟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践探索
2.1 创新教学目标,树立就业导向型的教学意识
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工作。要想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该首先从教学抓起,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并且要树立就业导向型的教学意识,让学生时刻感觉到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树立了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很显然,衡量高职学校办学水平,其标准就是看培养的人才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学与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教学方式。从源头上创新教学方式,准确定位,突出以“就业导向型”为主的教学意识,以提高动手能力做为教学目标,以符合社会需求做为培养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更多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 丰富实践技能,明确以实践导向性的教学意识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主要是具备更多的实践操作经验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践操作能力是考核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所以,教学要充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习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及时的在生产中得到检验。让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同学们贴近工作岗位第一线。比如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同学们深入与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中进行观摩、学习锻炼。比如学习计算机课程,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网络公司、平面设计公司、电脑公司等单位,直接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中去。在实习中让同学们找到知识上或者能力上的欠缺,教师再有的放矢的组织学生系统的进行学习;实践显示,知识只有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又返回理论的不断相互印证与升华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们从心底认识到这个知识点在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有效的贴近职业需求。
2.3 加强教师培训,牢固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直接决定着教学方向的导向性。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第一要务就是要提高教师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与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理论知识的精神程度要求要稍差,但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自学能力、社交、语言表达、意志品质、团结协作能力方面要求更高。所以,各高职院校,应该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从思想上培养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树立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结合理念;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对各自专业领域实践技能与市场需求的把握,在这方面可以分专业的把教师定向的派往一线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授课变的内容丰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4 建立考核机制,开展就业质量评比活动
完善对就业工作的考核工作,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开展各院系就业质量的评比工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一份有失公平的考核制度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良性运行。相反,一份恰当的考评机制,对于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促进也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对于就业工作也一样,要把对就业工作成绩的重视落实到制度上。对于就业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就要给于奖励。而对于在就业工作中不作为,或者工作效果差的,就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于批评[3,4]。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职称评聘采用的是看科研成果,看论文数量,而很少有人重视就业工作。其实,对于高职院校中的职工,尤其对于一些思想工作人员,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可以在职称评聘与考核中,适当的把就业工作加进去。这是对高职院校中完善职称考评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奖惩分明”和“公平公正”的具体诠释。
3 结语
实际上,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校的观念、价值导向、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但落实到最根本上,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生就业质量,还是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技能。这更多的要求学校在教学目标的树立、师资培养力度的加大、就业工作考核的公平公正等诸多方面不断的完善[2]。同时,提高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能力,本身也是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考验,这对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师资等很多方面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安志远.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
[2]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EB].
[3] 李昕阳. 浅谈高职院校当前就业指导协调工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