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品种选择
参照安徽省农委小麦主导品种,结合淮北地区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引进、示范与推广,现已筛选出比较适于淮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皖麦52、泛麦5号、连麦2号、开麦18、烟农19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二、播前准备
1 精细整地
高产田块要达到“深、细、透、平、实、足”六字要求。深,即适当逐年加深耕层到25-35厘米;细,即耕细耙透,不留明暗坷垃;透,即犁深犁透。不漏耕漏耙;平,即在耕地前粗平,耕地后复平;实,即表土细碎,上无坷垃,下无卧垡;足,即保足口墒,达到表土墒情适宜。
2 清理病害
在整地同时要做好土壤处理:(1)可以撒施安克瑞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2)可选用3%的辛硫磷颗粒或3%的乐斯本颗粒,每亩1.5~2公斤拌土5公斤于耕犁前撒施防治地下害虫。
3 科学施肥
亩产600公斤的产量应每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8~9公斤,氯化钾10~12公斤,锰肥1~2公斤、硫酸锌肥1~2公斤、硼肥0.3~0.5公斤(微肥两年施一次)。
4 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药剂拌种。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 40%甲基异柳磷50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 硕丰481,对水3公斤用喷雾器均匀喷雾拌种5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即可播种。
三、科学播种
1 适期播种
根据淮北地区气候特点和近几年气候变暖的情况,半冬性品种一般于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于10月15-25日播种为宜。
2 精量播种
半冬性品种播量一般8-9公斤,每亩基本苗16万-18万,弱春性品种每亩播种量9-11公斤,每亩基本苗18万~20万。
四、冬前管理
此期保证小麦苗全、苗匀,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六叶一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根,群体茎蘖数80万左右。
1 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严防“疙瘩苗”与“秃头苗”,确保苗全、苗匀,缺苗断垄或漏播应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厘米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天冷时不能移栽,移栽后要浇水。
2 化学除草 施药期一般在小麦四叶一心。杂草2~4叶期前后,日平均气温5℃以上。根据杂草种类选用不同除草剂:看麦娘、野燕麦、毒麦、狗尾草等为主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骠马乳油50毫升;播娘蒿、猪殃殃、大巢菜、荠菜等为主的阔叶杂草,每亩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0.8~1.0克;泽漆、麦家公、婆婆纳、繁缕等为主的杂草,每亩用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
五、中期管理
1 追施拔节肥
拔节肥要因苗制宜,合理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一般在3月中下旬),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0公斤。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肥量亩用尿素2~3公斤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 化控防倒 高秆品种和群体较大的田块,在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前期对群体较大、生长过旺麦田,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对水30~50公斤进行化控,或亩用壮丰安30~40毫升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雾要喷匀,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
六、后期管理
白粉病、叶枯病、锈病是危害小麦叶片特别是上部三片功能叶,发病后会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千粒重,病害发生期用20%粉锈宁500毫升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赤霉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病害。若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多阴雨天气。可能造成大流行,应提前喷药预防。一般亩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3%纹霉净粉剂50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注意喷药时应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七、适时收获
收获过早水分大,灌浆不充分,会降低于粒重和品质:收获过晚易折秆掉穗落粒。损失大。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劳力、机械、天气等情况及时抢收、避免损失。
参照安徽省农委小麦主导品种,结合淮北地区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引进、示范与推广,现已筛选出比较适于淮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皖麦52、泛麦5号、连麦2号、开麦18、烟农19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二、播前准备
1 精细整地
高产田块要达到“深、细、透、平、实、足”六字要求。深,即适当逐年加深耕层到25-35厘米;细,即耕细耙透,不留明暗坷垃;透,即犁深犁透。不漏耕漏耙;平,即在耕地前粗平,耕地后复平;实,即表土细碎,上无坷垃,下无卧垡;足,即保足口墒,达到表土墒情适宜。
2 清理病害
在整地同时要做好土壤处理:(1)可以撒施安克瑞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2)可选用3%的辛硫磷颗粒或3%的乐斯本颗粒,每亩1.5~2公斤拌土5公斤于耕犁前撒施防治地下害虫。
3 科学施肥
亩产600公斤的产量应每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8~9公斤,氯化钾10~12公斤,锰肥1~2公斤、硫酸锌肥1~2公斤、硼肥0.3~0.5公斤(微肥两年施一次)。
4 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药剂拌种。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 40%甲基异柳磷50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 硕丰481,对水3公斤用喷雾器均匀喷雾拌种5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即可播种。
三、科学播种
1 适期播种
根据淮北地区气候特点和近几年气候变暖的情况,半冬性品种一般于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于10月15-25日播种为宜。
2 精量播种
半冬性品种播量一般8-9公斤,每亩基本苗16万-18万,弱春性品种每亩播种量9-11公斤,每亩基本苗18万~20万。
四、冬前管理
此期保证小麦苗全、苗匀,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六叶一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根,群体茎蘖数80万左右。
1 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严防“疙瘩苗”与“秃头苗”,确保苗全、苗匀,缺苗断垄或漏播应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厘米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天冷时不能移栽,移栽后要浇水。
2 化学除草 施药期一般在小麦四叶一心。杂草2~4叶期前后,日平均气温5℃以上。根据杂草种类选用不同除草剂:看麦娘、野燕麦、毒麦、狗尾草等为主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骠马乳油50毫升;播娘蒿、猪殃殃、大巢菜、荠菜等为主的阔叶杂草,每亩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0.8~1.0克;泽漆、麦家公、婆婆纳、繁缕等为主的杂草,每亩用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
五、中期管理
1 追施拔节肥
拔节肥要因苗制宜,合理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一般在3月中下旬),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0公斤。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肥量亩用尿素2~3公斤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 化控防倒 高秆品种和群体较大的田块,在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前期对群体较大、生长过旺麦田,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对水30~50公斤进行化控,或亩用壮丰安30~40毫升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雾要喷匀,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
六、后期管理
白粉病、叶枯病、锈病是危害小麦叶片特别是上部三片功能叶,发病后会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千粒重,病害发生期用20%粉锈宁500毫升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赤霉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病害。若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多阴雨天气。可能造成大流行,应提前喷药预防。一般亩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3%纹霉净粉剂50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注意喷药时应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七、适时收获
收获过早水分大,灌浆不充分,会降低于粒重和品质:收获过晚易折秆掉穗落粒。损失大。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劳力、机械、天气等情况及时抢收、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