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中学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差、兴趣不足等客观现实,探讨了如何从兴趣、基本功、激情、鉴赏力、节奏感和实践强化等六方面采取有效教学措施,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舞蹈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0
  一、培养舞蹈表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舞蹈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和训练方法,舞蹈素养得以提高,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应以满足幼儿舞蹈教育需求为目的,故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舞蹈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舞蹈教学技能,以适应今后的幼儿舞蹈教育工作。简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会跳、会编和会教。因此,掌握舞蹈基本技能,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就成为提高学生舞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对象的现状
  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质情况进行摸底,2012年9月本人面向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的2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主要是舞蹈基础、兴趣和天赋三大类别,采用了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设问形式进行,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达95.8%,根据统计结果,反应出来的问题堪忧。
  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合调查问卷开放式问题回答情况,结合封闭式问题统计,反应出如下问题:
  一是学生舞蹈基础偏差、起点较低。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舞蹈或接受舞蹈训练。表现出来的现状就是音乐、舞蹈素养普遍偏差,缺乏基本的乐感、美感和节奏感。这严重地制约其今后的舞蹈学习过程的习得能力。
  二是学生对事物认知滞后,兴趣不大。对于舞蹈这一没有接触过的新生事物,多数同学反应滞后,兴趣不大,缺乏主动,上课不认真,训练怕吃苦,课后不坚持。这些制约着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心态浮躁,急于求成。平时不注意掌握动作要领,不苦练基本功,不将动作技巧学习与领会作品意境相结合,只求形式和形似,不求神韵和神似,一旦伤病困扰或难出效果,就厌烦训练甚至动辄放弃。这是制约学生舞蹈表演水平的心态原因。
  三、有效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措施探索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为语言的“心智交流”表达艺术,作为舞蹈学习者,需要在身体表现、节奏体现、情感再现方面综合发力,才能真正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因此致力于从兴趣、基本功、激情、鉴赏力、节奏感和实践强化等六方面采取教学措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一)培养浓厚的舞蹈兴趣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提高舞蹈学习兴趣是学好舞蹈的第一步。
  一是调动情绪,树立信心,唤起舞蹈情感。教学中多着眼于学生的每个小小进步上,如在学生们每做完一个动作时及时补上“不错”“很好”“有进步”的评语,学生们的身上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情,增强她们学习舞蹈的自信。同时,“大家比以前有进步了,如果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之类的赏识总结,更能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自信,为调动舞蹈情绪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以情激趣,以趣激法。注意关心学生身心情况,让学生感到亲切,心理放松,或者安排一些有趣的舞蹈内容,或者设计一些舞蹈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如在学习舞蹈《尝葡萄》时,让学生们“重返童年”,尝试以维族小姑娘的身份,在自己的葡萄园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尽情地看葡萄、摘葡萄、尝葡萄。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在表现中得到成就感。
  (二)抓好乐感、节奏感培养,打好舞蹈表演能力基础
  音乐是激发舞蹈表演欲望的钥匙。节奏的力量在于打动人心。舞蹈用肢体表现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从而演释出舞蹈的内涵,因此对学生进行乐感与节奏感培养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常用听音乐跟拍节奏进行练习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基本的舞蹈音乐经常采用一些4/4、3/4、2/4拍和柔板、慢板等不同节奏类型的音乐,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打出各种节奏型,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提高乐感,比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快慢的变化等等。
  此外,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和渗透也极为重要。对此,需要教师经常播放一些优秀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逐渐潜移默化,实现艺术渗透。如在欣赏《江河水》这个舞蹈时,先分析舞蹈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体会乐曲中悲伤哀怨的情绪,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诸如什么是乐感、如何根据乐感发挥想象力塑造舞蹈形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塑造出舞蹈形象,使音乐与舞蹈高度统一。
  舞动节奏也是训练乐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在音乐节奏的适应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先以身体的局部动作来体现音乐的各种节奏,再以自由组合动作体现各种节奏音乐。在聚合分散的流动练习中,强调动作的变化和节奏处理,来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体验水平。
  (三)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根本
  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巩固过程坚持不懈。通过“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复习考核”三个进程对学生动作姿态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舞蹈的基本功习得效率。
  首先,介绍幼儿舞蹈的名称、内容、基本特点、舞蹈配乐,明确手形、脚形、手位、脚位、基本步法和基本动作要领,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的方法。
  接下来由简至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地对动作进行分解训练,完成整套动作。如将幼儿舞蹈的腰部组合训练分解成提腰、松腰练习、地面、地面开跨加提腰松腰练习四个步骤来训练。又如将幼儿舞蹈二拍舞步组合训练分五个步骤:前进步练习、后退步练习、横移步练习、横追步练习、前四步合练。各种舞蹈采用适合的分解过程进行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习得效率。   最后,采用多种形式,互助式、提问式、帮带式进行复习,纠正重点动作,巩固动作技能。使学生能从老师的纠正与指导中掌握动作的要点和规范。如幼儿东北秧歌组合训练,纠正、巩固训练组合中的主题动作:“跳踢步”、“小燕展翅”、“单指”、“半蹲”,从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始终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富有激情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关键
  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创造舞蹈表现情绪,激发舞蹈激情。
  1.创设情境,丰富各种情感体验,体会领悟舞蹈情感。在课常上多创造美的意境,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如教授蒙族舞蹈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描述情境:眼前是辽阔的草原,遍地都是牛和羊、悠扬的马头琴声在草原上飘荡,并以对骏马和雄鹰的讴歌寄托对大自然的钟爱之情。
  2.分析舞蹈动作、挖掘舞蹈内涵。“马步”、“驼步”“抖肩”“碎肩”、“柔臂”等舞姿则是草原生活的真实写照,教授学生为了表现出蒙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点,要做到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下巴稍抬,手型以平手为特点,“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当学生们深入意境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理解了舞蹈意境后,表演情绪就会逐渐到位,舞蹈激情得到激发。
  (五)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力,促进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有了鉴赏力才知道动作的对错、作品质量的高低,才可能带领幼儿进入真正的舞蹈世界。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舞蹈肢体美感及审美意识。
  形体课上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别专业体态和自然体态,鉴别对错,找到美。在“基训”中,让学生从艰苦的、枯燥的训练中找到美感。教师把美的教育贯穿整个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造型都有主题、有思想、有情感、有美,充分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掌握好舞蹈的基本功。在视频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完作品后从自己觉得优秀的东西中挑选出来,不断的模仿,练习,加上自我创新,才会达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发展。
  (六)创造展示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平台
  舞蹈教学需要通过舞蹈艺术表演的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组织学生们多接触社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比赛,当地文化艺术节、牛仔服装节、旅游节暨嘉年华、校庆文艺晚会等等,都是很好的学生舞蹈展示平台。学生们通过在这些平台上的锻炼,获得比赛、演出成功后的喜悦,能进一步增强学习舞蹈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其在人格完善、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从兴趣、基本功、激情、鉴赏力、节奏感和实践强化等六方面采取措施,是提高现今职业中学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然而,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跳、会编和会教这一培养目标,仍需要在舞蹈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从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侧重的五个方面,《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年第1期
  [2] 刘敏,试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大众文艺》2012年16期
  [3] 鞠小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文学教育(中)》2010年第09期
  [4] 陈小燕,“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03期
  [5] 金日勋,新理念下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21期
  [6] 高伊依,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思考,《华章》2011年20期
  [7] 刘心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改革思考,《神州》2011年第09X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纪律与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4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1、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学校现有体育也步入了改革大潮中,传统武术散打课程开发设置已成为热点。因此,本文基于高校及大学生实际,在健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散打课程的开发设置进行了简要探讨,以期能为散打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的顺利推动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武术散打;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教改科研资助项目:普通高等学校散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加大了重视力度,不断地对各个学科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求不断地发展教育事业,让学生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接受和理解知识,而最好的让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方法就是让学习的知识生活化,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知识才不会与生活脱节,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下面这篇文章就针对了高中生物这门课程有关“生
摘要:学前音乐教学的开展需要深入分析幼儿身心成长特点,符合幼儿成长规律,选择适当适合活动类型。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音乐作品的选择,还应针对幼儿年龄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与标准。  关键字:学前音乐教学;感知能力;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孩子感知能力是指通过感观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是自身根据认知的判断,对外界刺激的回应。孩子感知能力的培养要针对其身心成长特点,符合其成长规律,通过家
摘要: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的一部分,有着中式建筑的共性,但也因独特的民族、独特的地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表现着北方民族建筑文化的强烈个性。从中所体现的是他们的观念意识、格局气质、精神风貌。  关键词:古风遗意;满族民居;“帐篷式”住宅  【中图分类号】K871  1、古风遗意、质朴率直: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己鲜明特色。在考古发掘的实物证例中,旧石器时
摘要:室内体育课较之室外体育课,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室内体育课主要进行体育理论的教学,为体育实践活动打基础,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从而不断提高室内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课;室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气候属亚热带北缘山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系
【中图分类号】G420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单单是学生绘画技法的训练,也不是仅仅对学生绘画技能的评价,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形式来达到一种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面对这一状况,美术新课程呼唤评价机制的改革。  为了改善和促进农村高段学生的美术发展,淡化美术作业评价的甄别、选拔作用,突出美术作业评价的改善、促进功能,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能够接受新的美术评价的理念,熟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