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语文
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
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具体表现
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少到知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
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谈到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时言简意赅地指出其最核心
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
,在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这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
围绕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把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使他们愿学会学,从而获得最大发展?笔者认为可从
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这次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这说明,课程的功能,由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原来单纯地传授知识一个支
撑点,变成了三个支撑点,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与
方法,最后还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培养,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目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采取有效的方式
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教
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带来观念的更新,因为观念影
响着教师的知觉和判断,而这些又影响着教师的课堂行为。新课改呼唤新理念,那就是:教师要选择和创
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权利,
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和
容器。这就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
习惯;就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枷
锁中解放出来,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明确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课堂训练与检测,选择互动的学生应有所侧重。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字词的掌握是重点,因此
,字词的训练尽多地照顾学困生,多给他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有种成功感,喜悦感,让他保持对语文
课堂强烈的学习兴趣。而那些好学生,字词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他们十分想要挑战的项目;而对于朗读
方面,应体现一个层次性,先让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读,老师适时点拨,让他有所进步后,再请好同学展示
读,这样一来,不仅让差的有了进步,又给好生搭建了一个自如展现的平台。也使整堂课有了不断进步的
过程;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则需要集体的智慧结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探究与讨论的兴趣。往往在这
个时候,学困生,可能会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设一个思维过度的阶梯,他们会有畏
惧,烦躁,乏味之感。害怕和老师互动,担忧自己被老师抽中,烦躁自己很迷惘。这些情绪在课堂上都是
消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所以在处理教学难点的时候,想要关注那些差生,讨论交流就是最好的方式
之一。让他们在小组里,学会倾听,其实,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至少可以让他们有了一丝头绪。会明白一
点。而且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也让他学会了与人合作。经过讨论之后的交流,好学生理解的更深更透,而
那些学困生也会得到进步。这就是一种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整体处理课堂教学内容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整体处理一篇课文中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等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不应
将这些教学内容互为割裂,即脱离语言环境的孤立识字,只是疏通内容的阅读,单纯的句式训练等。整体
处理教学内容的另一层含义是指阅读教学应坚持从整体入手,从大整体到小整体,最后再回到大整体,即
引导学生整体读文,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再通过对课文中若各个小整体的细致阅读,加深对课文的
感受、理解,最后再整体阅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粗浅到深入,从局部到全面。因此教学中不应
有过多、过散的随文分散识字,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将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
悟。
以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为例,在此阶段课堂教学中要整体处理阅读与巩固拼音、识字的关系。儿歌是识
字的语言环境,结合识字还要学习汉语拼音,让互为分离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融合成一体。
首先,识字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应注意凸现生字的教学。其次,要注意将识字和拼音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在识字的同时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学习拼读,两者互为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学习字母时 ,教师可有意识选取相关音节的字拼读,学生可以跟读,使学生对音节有所感觉。
四、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围绕教材,以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中去,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教
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我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讨论,到
底"蘑菇该奖给谁呢?",孩子们各抒己见。带着孩子们不同的说法,我们进入了学习课文,对文中的三次
對话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最后讨论"为什么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在熟读课
文以后,老师当导演,让几个同学上来表演课本剧。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其实我们班也有像小白兔一样
的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学
习,探讨,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深化了认识,同时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有读有比,有说有演,学生的学习效果很
好。
五、课堂活动应动静交替
课堂活动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整堂课是喧哗的,热闹的,一直像表演某个情景剧那样
让学生兴奋不已。课堂的确需要活跃的东
西出现,但也需要安静的东西在里面交替填充,动静结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有个思维的空间,也让他短暂
的注意力有一个分散的时间。一个孩子,要让他整整坐一节课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告诉
我们,这是很难做到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长期处于思维状态中,这是单调枯燥的。所以,
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创设动静皆宜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构思:你这节课,你认为哪些教
学环节需要小朋友静下心来思考的,需要仔细品位的内容,你就要给他们安排一个安静思考的时间,当这
个问题不能通过个人的读读想想感悟出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降低这个
难度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呢?如果继续让他们自己思考下去,他们会感到烦躁,疲惫,不太愿意再次思
考。在这种情境下的再次思考,效果甚微。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应给学生一点点拨,一点提示,也可以
换种思考方式改变这种沉重的气息,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四人一小组相互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
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困惑的地方,让他们在合作的,质疑,探究的氛围下共同解决这个
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增添孩子学习的兴趣,缓和一下课堂的紧张,沉闷的气氛。让孩子在合作的
氛围中学习,消除因个人不会解决问题的无助与挫败感。二是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懂得
了道理,还能感受到团结,合作,交流的幸福与成功体验。
六、课堂上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
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
需要给予他们及时亦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我
们不难发现:经常得到别人肯定与表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
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师的表扬的孩子则不是很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
确,他们往往声音很小。我们还可以从自己身上深深体会到:当你在某一方面干的出色,被别人认可,赞
赏的时候,可能成人在表情或肢体上没有孩子那样太大的反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你很开心。也
许这种表扬更加激发了你对被别人肯定的这方面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大人的成长需要激励,更何况小
孩?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真诚的鼓励他,肯定他!小学低年
级的语文课堂上,是学生积累生字和词语的主要阶段,他们在表达上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化
,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想要做到多样化确实需要动一翻脑筋。如何不重复使用一句表扬语,如何发现孩
子回答问题时的特别可取之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口头表扬?什么情况下使用书面评价?什么时候使用肢
体语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摸,身体的靠近,握手,
掌声的鼓励等等,这些形式各样的肢体语言都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动作或
表情,其实,这些给予孩子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做一个有心,有情的语文老师,你的课堂就会心心相
印!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使我们师生双方的收益都达到最大化,是
我们每一位教师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
习的独立体,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著,多一点钻研,
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而我们的教育也
就是在不断的付出中,不断的反思中,滚滚向前!
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语文
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
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具体表现
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少到知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
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谈到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时言简意赅地指出其最核心
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
,在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这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
围绕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把握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使他们愿学会学,从而获得最大发展?笔者认为可从
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这次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这说明,课程的功能,由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原来单纯地传授知识一个支
撑点,变成了三个支撑点,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与
方法,最后还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培养,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目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采取有效的方式
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教
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带来观念的更新,因为观念影
响着教师的知觉和判断,而这些又影响着教师的课堂行为。新课改呼唤新理念,那就是:教师要选择和创
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权利,
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和
容器。这就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
习惯;就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枷
锁中解放出来,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明确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课堂训练与检测,选择互动的学生应有所侧重。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字词的掌握是重点,因此
,字词的训练尽多地照顾学困生,多给他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有种成功感,喜悦感,让他保持对语文
课堂强烈的学习兴趣。而那些好学生,字词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他们十分想要挑战的项目;而对于朗读
方面,应体现一个层次性,先让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读,老师适时点拨,让他有所进步后,再请好同学展示
读,这样一来,不仅让差的有了进步,又给好生搭建了一个自如展现的平台。也使整堂课有了不断进步的
过程;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则需要集体的智慧结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探究与讨论的兴趣。往往在这
个时候,学困生,可能会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设一个思维过度的阶梯,他们会有畏
惧,烦躁,乏味之感。害怕和老师互动,担忧自己被老师抽中,烦躁自己很迷惘。这些情绪在课堂上都是
消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所以在处理教学难点的时候,想要关注那些差生,讨论交流就是最好的方式
之一。让他们在小组里,学会倾听,其实,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至少可以让他们有了一丝头绪。会明白一
点。而且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也让他学会了与人合作。经过讨论之后的交流,好学生理解的更深更透,而
那些学困生也会得到进步。这就是一种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整体处理课堂教学内容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整体处理一篇课文中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等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不应
将这些教学内容互为割裂,即脱离语言环境的孤立识字,只是疏通内容的阅读,单纯的句式训练等。整体
处理教学内容的另一层含义是指阅读教学应坚持从整体入手,从大整体到小整体,最后再回到大整体,即
引导学生整体读文,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再通过对课文中若各个小整体的细致阅读,加深对课文的
感受、理解,最后再整体阅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粗浅到深入,从局部到全面。因此教学中不应
有过多、过散的随文分散识字,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将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
悟。
以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为例,在此阶段课堂教学中要整体处理阅读与巩固拼音、识字的关系。儿歌是识
字的语言环境,结合识字还要学习汉语拼音,让互为分离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融合成一体。
首先,识字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应注意凸现生字的教学。其次,要注意将识字和拼音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在识字的同时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学习拼读,两者互为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学习字母时 ,教师可有意识选取相关音节的字拼读,学生可以跟读,使学生对音节有所感觉。
四、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围绕教材,以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中去,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教
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我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讨论,到
底"蘑菇该奖给谁呢?",孩子们各抒己见。带着孩子们不同的说法,我们进入了学习课文,对文中的三次
對话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最后讨论"为什么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在熟读课
文以后,老师当导演,让几个同学上来表演课本剧。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其实我们班也有像小白兔一样
的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学
习,探讨,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深化了认识,同时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有读有比,有说有演,学生的学习效果很
好。
五、课堂活动应动静交替
课堂活动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整堂课是喧哗的,热闹的,一直像表演某个情景剧那样
让学生兴奋不已。课堂的确需要活跃的东
西出现,但也需要安静的东西在里面交替填充,动静结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有个思维的空间,也让他短暂
的注意力有一个分散的时间。一个孩子,要让他整整坐一节课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告诉
我们,这是很难做到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长期处于思维状态中,这是单调枯燥的。所以,
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创设动静皆宜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构思:你这节课,你认为哪些教
学环节需要小朋友静下心来思考的,需要仔细品位的内容,你就要给他们安排一个安静思考的时间,当这
个问题不能通过个人的读读想想感悟出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降低这个
难度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呢?如果继续让他们自己思考下去,他们会感到烦躁,疲惫,不太愿意再次思
考。在这种情境下的再次思考,效果甚微。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应给学生一点点拨,一点提示,也可以
换种思考方式改变这种沉重的气息,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四人一小组相互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
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困惑的地方,让他们在合作的,质疑,探究的氛围下共同解决这个
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增添孩子学习的兴趣,缓和一下课堂的紧张,沉闷的气氛。让孩子在合作的
氛围中学习,消除因个人不会解决问题的无助与挫败感。二是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懂得
了道理,还能感受到团结,合作,交流的幸福与成功体验。
六、课堂上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
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
需要给予他们及时亦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我
们不难发现:经常得到别人肯定与表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
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师的表扬的孩子则不是很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
确,他们往往声音很小。我们还可以从自己身上深深体会到:当你在某一方面干的出色,被别人认可,赞
赏的时候,可能成人在表情或肢体上没有孩子那样太大的反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你很开心。也
许这种表扬更加激发了你对被别人肯定的这方面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大人的成长需要激励,更何况小
孩?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真诚的鼓励他,肯定他!小学低年
级的语文课堂上,是学生积累生字和词语的主要阶段,他们在表达上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化
,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想要做到多样化确实需要动一翻脑筋。如何不重复使用一句表扬语,如何发现孩
子回答问题时的特别可取之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口头表扬?什么情况下使用书面评价?什么时候使用肢
体语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摸,身体的靠近,握手,
掌声的鼓励等等,这些形式各样的肢体语言都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动作或
表情,其实,这些给予孩子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做一个有心,有情的语文老师,你的课堂就会心心相
印!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使我们师生双方的收益都达到最大化,是
我们每一位教师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
习的独立体,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著,多一点钻研,
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而我们的教育也
就是在不断的付出中,不断的反思中,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