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现实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读这册厚重的《100个人的中国梦》,不禁想到了1932年底《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出的四百多封征稿信,主题为“新年的梦想”,共有一百四十多位知识分子应征,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关于未来中国及个人生活的集体“梦游”与畅想。
  八十多年过去了,又有一百个人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开始了一场新的集体“梦想”。这些做梦之人,与上次身份较为单一的知识分子相比,他们来自全国各个领域——农民、教师、军人、作家、记者、艺术家、医学家、出版家、企业家、宗教人士、环保人士等。其中既有耄耋长者,也有青年才俊;既有名满天下的知名人士,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作家王蒙、奥运金牌得主熊倪、著名导演丁荫楠、著名影视演员唐国强、博士大使袁南生等,两院院士便有十多位,也有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的普通一员,如报社记者、杂志编辑、山村教师、公司出纳、大学生志愿者等。
  这一百位做梦之人,虽然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层次,但他们都是一些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可以想见的是,将他们的各色梦想汇在一起,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该是怎样的丰盈多姿与异彩纷呈!
  因此,一读之下,便不忍释手。高铁梦、城市梦、科学梦、律师梦、文化梦、出版梦、戏剧梦、强国梦、有机农业梦、绿色公益梦……不同的人生追求,独特的拼搏之路,童话般美丽的梦境,令人目不暇接。个人的专业与爱好是有限的,而好奇、探索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渴求、兴奋与激动,与阅读相伴,直到该书的最后一页。
  合上书卷,久久不能释怀。那些赤子之情、瑰丽梦想、奋斗足迹仍在眼前浮现、闪耀。
  著名作家王蒙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中国梦,具体而微——中国梦体现在更加公平,而不是“拼爹”;国民不仅要买得起高级奢侈品,更要有与中国文化相匹配的气质;要有高端的文化成果,而不是一大堆破碎的段子……
  知名教育学专家肖川梦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变得友善、信任与宽容,消灭城乡差别,假冒伪劣产品销声匿迹,中国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头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世界知名的品牌、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智慧与德行成为一个人受人尊敬的唯一理由;蔡光先教授希望中医药国际化,将中药开发成超微颗粒,配上相应的中药伴侣,在咖啡馆推广,让喝中药像品咖啡一样;湘雅名医卢光琇培育了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了优生优育与人民的健康,她的梦想是创建、完善中国的生殖遗传学体系;中科院、世界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一直关注生态环境,为合理利用及保护生态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他追求的是在中华大地实现“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绿色梦;作为一名军人,国防大学军事学博士赵勇的中国梦是与强军联系在一起的,航空母舰是国家综合实力、海军实力的象征,我们有了辽宁舰,但这只是一个开端,还要建造更多的国产航母,组建航母编队,驶向蔚蓝而浩瀚的大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吴思科的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是造福世界之梦,是推动人类进步之梦;中科院、世界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的梦想是合理利用空间技术,让中国飞得更远,飞出地球,探测月球,探测太阳系,探寻宇宙奥秘……
  哪怕同样或近似的梦想,也因不同的起点、环境、条件等而各具特色。同是杂交梦,袁隆平追求的水稻杂交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正逐步成为现实;湖南临澧县农民沈昌健的油菜杂交科研之路,经过两代人几乎整个家庭的全部投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沈昌健还为此而当选了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但他的“超级杂交油菜”,离心中的目标“还有一大步”。
  一百个人的梦想,看似斑驳杂乱,实则内容集中,可用强盛、文明、和谐、美丽、和平等五个主题予以概括。无数斑斓的梦境,贯穿其内里的,有着一条脉络清晰的主线——那就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因为梦想的美丽与诱惑,便须顽强拼搏,使美梦成真。人生因梦想而灿烂,因奋斗而充实,因实现而富有价值、凝成永恒。
  我以为本书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所在,就是百年之后,那时的人们回望,看看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做了些什么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都实现了吗?
  《100个人的中国梦》,无疑将成为一个时代的写真,一段历史的见证。
  (《100个人的中国梦》,张天明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中恰当地融入数学史料知识,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博古通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史知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奋进、前行。  【关键词】巧用;数学史;数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3-0024-02  【Abstract】The knowled
屈指算来,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三四年,时间过得真快啊。最初的写作动机如今已想不起来了,恍若曾卓在诗作《悬崖边的树》中所描述的:“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曾老那些优美而又令人感伤的诗句在我脑海里反复吟咏,久久回旋。如果说我仿佛变成了悬崖边的一棵树,那么在悬崖之下,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苍茫的深
生前傲岸孤寂的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也许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当今文化界评介和学术界言说的热点话题。窃以为在海内外文化人当中日渐升温的“陈寅恪热”,与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寻觅与重建显然有着某种同构和默契。面对社会的浮躁、喧嚣和无序,面对价值理念淡漠和道德伦理失范,一部分冷静沉稳的文化人,开始把视点投注到与“终极关怀”相关的命题上,思考起“塑造理想人格”和“重构人文精神”一类的严肃话题。在这种背景下,三联书店出
历史几乎遗忘了明恩溥。  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32),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等地,兼任《字林西报》通讯员。1905年辞去教职,留居通州写作。明恩溥在华生活五十四年,特别熟悉下层农民的生活,对中国也较有感情,是最早建议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的人,并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台湾著名教会历史学家魏外扬先生曾于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发表《明恩
在中国教育史上,香港达德学院因为办学的时间较短而鲜为人知,可是她辉煌的业绩、办学的教育方针和先进的理念却不容小觑。该学院创办于1946年10月,1949年2月23日遭港英当局取消注册而被迫封闭。虽然她只存在了两年半多一点的时间,但是她就像划过黑夜长空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使人眼前为之一亮。这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和许多民主党派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在达德学院的讲坛上,汇集了一
在笔者的印象中,“传统”一词时常与“现代”相对应,有时甚至成为守旧的同义语。好比说一个人守旧似不太好听,于是就委婉地说他“很传统”。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界颇以“反传统”为时髦,许多中青年作家开口闭口“现代派”,动不动就批评一些惯用的表现手法太传统,不屑一顾。可自九十年开始,忽然掀起一股读经热,传统又逐渐吃香起来;如今就连发表文章申报课题,若涉及传统文化也格外容易通过。  其实,世界上二百多个国
2012年2月23日上午8时38分,一代古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享年一百零一岁。作为活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五位“掌眼人”之一,徐邦达与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合称为“全国古书画鉴定五人小组”,与谢稚柳合称“南谢北徐”。随着各位鉴定家的一一作古,徐邦达的离世堪谓一个时代的终结,留给业内的是永远的怀念和传说。  徐邦达,浙江海宁人,1911年农历
李方桂  李方桂山西昔阳县人,1902年出生于广州,1987年8月病逝。先生中学入的是北京师大附中,1921年就读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以优异成绩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由于在该校医预科也读拉丁文、德文,引发他对研究语言学的浓厚兴趣,遂改学语言学,取得学士学位。他随即进入芝加哥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师从该校最著名的人类语言学家Edward Sapir及结构语言学派的开山大师Leonard Bloom
1977年恢复高考,是牵动千百万中国人的重大事件。我这个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因此奉调去了当地一所中学,成了一名代课教师。  那年各地中学涌进了大批社会青年参加复习班,当时的学校还不像今日的教育界这样有经济头脑,并不向新来的社会青年收费,学校都是无偿地为这些一度失去高考机会的青年提供热心帮助,指导他们复习功课。由于那时的中学很少,所以沿海某市郊区的一所中学,一下子增加了二百多名参加复习、准备高考的
一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当代文学,我选择用“匮乏”二字。这种“匮乏”和当今市面繁荣的文学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不乏优秀的作家作品,还有很多作家获得过很多国际大奖,甚至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都无法掩饰其“匮乏”的实质,那就是精神上的蘼顿和使命上的缺失。  中国当代作家们大多是一群“饥饿的儿女”,先天的“匮乏”注定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起点是低的,特别是那些当今文坛上占据主流位置的五零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