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补课补掉孩子的潜能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人民网报道,日前,晋中市教育局印发“十项规定”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从4月1日起试行,旨在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禁止补课年年在说,可禁止不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回顾我国的教育史,几乎从建国伊始到“文革”结束,教育都在镣铐中踟蹰前行。恢复高考以后,人们重新发现了教育意义,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然而,由于从一开始就播下了功利主义的种子,在看似回归教育本意的道路上,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逐渐演变成知识对孩子的控制。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纵然有“减负”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旗帜,但终究未能阻止应试教育施加于孩子的重重负累,补课便是首当其中的一个表现。
  许多家长有一句似乎无可辩驳的理由,即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要补。然而,他们却没有弄明白一个道理,补课补掉了孩子们的潜能和天赋,补掉了他们心中的童话和梦想。所谓明天的快乐和幸福,不仅有名利和金钱,还有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这或许是比名利和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今天孩子们把时光都浪费在碳素笔之上,把丰富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都在教科书上,在24K的纸张上创造他们的人生和未来,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在这样的教育中还能够看到希望吗?把祖国的希望和命运放在用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人身上,我们还能放心吗?
  让我们回到新闻报道,追问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补课”都应该被禁止?在我们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对于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寻求课外教育资源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然而,只要这种教育不是违背孩子意愿的,或许也是应当允许的。有许多研究表明,今天的学生虽然不赞同补课,但他们同样不赞成完全取消补课。他们所希望的补课,恰恰就是能在课余时间给自己一些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培养。因此,要不要补课,要怎样补课,都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真实利益出发来考量。
  今天的教育者需要认真反思和思考,什么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什么又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从而去追寻适合孩子的教育,而非塑造适合教育的孩子。我们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现在,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往往输在冲刺线上”。当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的时候,教育就不再那么功利了,孩子们也会真正得到解放。
  责任编辑/江晨曦
其他文献
:彭局长,您好!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命脉。2013年,肇庆市提出“学典立德,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请问肇庆市教育局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开始这项工作的?  彭银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存在着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方式上强调知识灌输的问题,使德育出现单一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倾向,教育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以来,党的十八大有关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多
浙中武义的百年名校壶山小学是金华市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因它经常掀起教育改革的浪潮,被视为当地学校改革的风向标。近几年,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壶山小学以“德育为先、志趣为重、轻负高质、乐读有效”的理念为导向,积极构建“乐读”校园,即家长与教师的“乐导”、学生的“乐学”、学校的“乐考”(简称“三乐”)。“三乐智慧教育”概念一提出,即火花迸射,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乐导——家校携手比翼飞
每到期末,家长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分数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白学生的成长态势。  不过,以往的分数单,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简化为一个个分数,不同学科对应着一个分值,看似简单、客观,但其实笼统而单一,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情况,难以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作用。为了拿到高分,学生可能只关注应试内容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自身全面发展,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拿到高分,学生可能只关注如何
《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德育为先的学校内涵式发展,使“幸福教育”成为“幸福福田”华章的最美诠释。  教育事关未来,重视教育是打造“幸福福田”的需要,是福田投资环境的需要,是中心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形势需要。《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
李辽宁:完成“一个转变”,凸显“三大功能”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课要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必须完成“一个转变”,凸显“三大功能”。    完成“一个转变”:从关注单一价值主体  向关注多元价值主体转变    思政课的主要目标,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学生掌握马克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而社团正是继承、传播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年来,安溪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安溪一中”)缤纷多样的学生社团,竞放异彩,为高中生活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26年:文学芳园,一枝独秀,历久弥芳  云帆文学社是学校众多
校园与“超市”风马牛不相及,但凡事都有“规律”可循。超市有大空间,人生活要逛超市;校园有大空间,孩子们进校园要“逛荡”,要生长。皆有大空间,皆有生活着、生长着的人,校园与超市得以链接。现借用此文,说解南通市城中小学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行为养成“生活超市”之诞生  环顾“超市”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虽有二十年之久,但仍一派繁荣,网络超市更是风生水起。超市为什么兴旺发达?归纳之即为“自由”二字:
特色品质学校建立的实质,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家校合作的目标。基于此,邯郸市复兴区百花小学(以下简称“百花小学”)以特色品质学校创建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养习教育为特色办学方向,以学生成长为落脚点,努力构建特色品质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一所学生喜欢,满足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学校。  “养习教育五大纲领”是我校不变的主线,即:养正品之习、养笃学之习、养审美之习、养运动之习
呼伦贝尔,一座得名于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的城市,与俄罗斯、外蒙古接壤,在雄鸡似的中国地图上,呼伦贝尔就是这只雄鸡殷红的冠子。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作为草原人,呼伦贝尔的教育工作者知道马儿不能一步跨过辽阔的草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  中小学生处在人生起步阶段,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格外重要,因为孩子的良好习惯就是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江苏徐州有位名叫李子艺的13岁女孩,她多才多艺,无论是面塑、泥塑,还是画画、剪纸,都很擅长。她的《西游记》人物面塑作品被日本半田市博物馆收藏。令人吃惊的是,她并未特意学过这些,更说不上受过正规训练。她母亲是著名的民间艺人,父亲喜爱画画。她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她妈妈说:“一两岁时她就看着我在外面摆摊捏面塑,自己也在旁边拿面捏着玩,我根本没有教过她,三四岁就能捏成型的人物、动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