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德育为先的学校内涵式发展,使“幸福教育”成为“幸福福田”华章的最美诠释。
教育事关未来,重视教育是打造“幸福福田”的需要,是福田投资环境的需要,是中心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形势需要。《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学校自主办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为发展特色,以“公平、多元、开放、优质”为主要特征的“幸福教育”品牌。
中共福田区委书记刘庆生到教育系统调研时指出:“‘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作为以改革开放自居的深圳,作为首善之区的福田,要真干,真试,真探索。只要是有利于教育教学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基,我們就要大胆地去做,去创新。强教育是一种高尚的理念,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提出“四大战略”力推福田教育改革,制定“六大策略”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四大战略”就是“创新战略、城市战略、名校战略、科研战略”;“六大策略”就是“转观念、强科研、重德行、国际化、激存量、调增量”。
为积极落实《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实施“幸福教育”品牌战略,2011年1月,福田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福田区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该文件包括以“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为首的11个行动计划。这个“人”,要以“德行”为基础,要把“做人”的基本价值观从小就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学校教育要抓住根本,重德行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将“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
围绕改革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促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福田区主要通过以下方法与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丰富德育内容。加强以文明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体验、团队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德育五大平台,推进中小学生道德素质提升。二是改进德育途径。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加强实践体验,设立100万“校外实践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校外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三是加强德育基础建设。抓好“名班主任培养计划”,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立,实施全员普法,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制定《福田区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指南》和《德育工作文件选编》。四是改革德育评价。开展“德育达标校”和“德育示范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制定《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奖”评选暂行办法》,并成立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德育创新奖”的评选。
通过实施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福田区中小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目标引领下,各种素养明显提高。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提高教育品质,必然要求教师本体的发展。福田区积极深入地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在解决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德,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福田区2010年起组织实施“加强中小学校德育能力建设计划”,有如下几项举措:
树立德育理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提升学校德育能力为主题,广泛宣传“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班主任专业发展”“合力联动、教化育人”等先进的德育理念,指导德育工作科学发展。
研究德育课题。以“强化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为主题,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开展针对德育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德育课题研究,帮助学校通过对德育工作的总结提升、工作反思、问题研讨,凝练德育先进理念,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培养德育骨干。以专业成长为主题,通过集中培训、工作论坛、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指导校长、主任更新观念,提高专业能力。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计划”和“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打造德育品牌。引导学校逐步树立特色和品牌意识,立足本校实际,发掘和用活当地及本校教育资源,培育自身个性。组织开展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及时总结,不断推广创新成果。
创建新型模式。指导学校建立“合力联动、教化育人”工作模式。指导学校与宣传、出版部门合作,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评选“阅读之星”活动;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合作,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作用,综合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与妇联及家长委员会合作,科学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德育规范管理、科学发展。推广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试点经验。通过督促检查、分层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督促德育工作薄弱学校改进工作,规范学校德育管理。
随着德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理论界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传统德育的转型就是走向现代公民教育。2012年11月,福田区正式启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
公民素养教育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最终是否确实培养出了合格的公民为衡量标准的教育。合格的公民,要求思想、价值观念、处事方式等方面素养内化为公民自身的素养。这样的素养,一经内化,就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无人监督,公民也能按照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标准来做事。
福田区开展公民素养教育正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力培养在民主、法制、道德、科学、文化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均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和建设“法制化智慧型高品质的国际化先导城区”这一战略目标,加强国际理解和公民素养教育,把“做人”的基本价值观从小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2012年11月,福田区正式启动“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项目”,通过学科渗透、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意识、尊重平等意识、关爱互助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培育学生成为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
教育事关未来,重视教育是打造“幸福福田”的需要,是福田投资环境的需要,是中心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形势需要。《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学校自主办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为发展特色,以“公平、多元、开放、优质”为主要特征的“幸福教育”品牌。
中共福田区委书记刘庆生到教育系统调研时指出:“‘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作为以改革开放自居的深圳,作为首善之区的福田,要真干,真试,真探索。只要是有利于教育教学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基,我們就要大胆地去做,去创新。强教育是一种高尚的理念,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提出“四大战略”力推福田教育改革,制定“六大策略”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四大战略”就是“创新战略、城市战略、名校战略、科研战略”;“六大策略”就是“转观念、强科研、重德行、国际化、激存量、调增量”。
为积极落实《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实施“幸福教育”品牌战略,2011年1月,福田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福田区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该文件包括以“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为首的11个行动计划。这个“人”,要以“德行”为基础,要把“做人”的基本价值观从小就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学校教育要抓住根本,重德行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将“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
围绕改革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促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福田区主要通过以下方法与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丰富德育内容。加强以文明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体验、团队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德育五大平台,推进中小学生道德素质提升。二是改进德育途径。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加强实践体验,设立100万“校外实践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校外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三是加强德育基础建设。抓好“名班主任培养计划”,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立,实施全员普法,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制定《福田区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指南》和《德育工作文件选编》。四是改革德育评价。开展“德育达标校”和“德育示范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制定《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奖”评选暂行办法》,并成立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德育创新奖”的评选。
通过实施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福田区中小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目标引领下,各种素养明显提高。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提高教育品质,必然要求教师本体的发展。福田区积极深入地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在解决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德,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福田区2010年起组织实施“加强中小学校德育能力建设计划”,有如下几项举措:
树立德育理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提升学校德育能力为主题,广泛宣传“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班主任专业发展”“合力联动、教化育人”等先进的德育理念,指导德育工作科学发展。
研究德育课题。以“强化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为主题,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开展针对德育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德育课题研究,帮助学校通过对德育工作的总结提升、工作反思、问题研讨,凝练德育先进理念,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培养德育骨干。以专业成长为主题,通过集中培训、工作论坛、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指导校长、主任更新观念,提高专业能力。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计划”和“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打造德育品牌。引导学校逐步树立特色和品牌意识,立足本校实际,发掘和用活当地及本校教育资源,培育自身个性。组织开展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及时总结,不断推广创新成果。
创建新型模式。指导学校建立“合力联动、教化育人”工作模式。指导学校与宣传、出版部门合作,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评选“阅读之星”活动;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合作,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作用,综合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与妇联及家长委员会合作,科学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德育规范管理、科学发展。推广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试点经验。通过督促检查、分层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督促德育工作薄弱学校改进工作,规范学校德育管理。
随着德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理论界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传统德育的转型就是走向现代公民教育。2012年11月,福田区正式启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
公民素养教育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最终是否确实培养出了合格的公民为衡量标准的教育。合格的公民,要求思想、价值观念、处事方式等方面素养内化为公民自身的素养。这样的素养,一经内化,就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无人监督,公民也能按照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标准来做事。
福田区开展公民素养教育正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力培养在民主、法制、道德、科学、文化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均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和建设“法制化智慧型高品质的国际化先导城区”这一战略目标,加强国际理解和公民素养教育,把“做人”的基本价值观从小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2012年11月,福田区正式启动“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项目”,通过学科渗透、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意识、尊重平等意识、关爱互助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培育学生成为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