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课堂“演”成记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2006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线教师,理想课堂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境界。那么,究竟怎样的数学教学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呢?我认为,理想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像是一个大磁场,知识组成的无数条磁力线紧紧地吸引住學生们的心。他们在磁力线的吸引下,全身心地投入,主动探索、仔细观察、周密思考、充分想象。个性在快乐中张扬,能力在快乐中发展,“磁性课堂”由此而诞生。
  本文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磁性课堂是如何“演”成的。
  一、富有童趣的问题情境是前奏
  小学生年龄小,枯燥、单调、乏味的情境导入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对新知的学习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复习导入部分,我创设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景,同时提出:“游玩的时间会遇到一些困难,只有准备充分的小朋友才有机会去。”学生不由自主地纷纷投入接下来的复习练习中去。接着呈现“乘车出发”的问题情境:红汽车有40个座位,绿汽车有30个座位,我们一共有65人,够坐吗?引领学生情不自禁地去算一算:红汽车和绿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自然地进入课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探究主题。
  正是富有童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趣味性、挑战性,从而激起了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个个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
  二、多样算法的探究过程是高潮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研究“40 30”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记忆、经验和知识背景,自主自悟探索算法,课堂顿时精彩纷呈、热闹非凡。
  1.操作中感悟算理
  “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犹如空中楼阁,无法稳固。
  在探索40 30的计算方法前,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交流操作方法时分别说一说:“小棒为什么要一捆一捆地摆?”“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算珠?”使学生明确摆小棒时应该一捆一捆地摆也就是十根十根地摆;计数器拨珠子应该拨在十位上,因为它们都表示几个十。通过摆中想、摆中说,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亲身了经历“动手操作—突出重点—感悟算理”的学习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化归中生成算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以解决。有了摆小棒的经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十个十个地数数计算,也就是接着40往下数3个十:50、60、70,从而得到了数数的方法;有了拨计数器的经历,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40 30,4个十加3个十等于7个十,是70。“异中求同”,目标是一致的,在发散思维的前提下,“殊途同归”,在“润物细无声”中生成了算法。
  3.推理中升华算法
  推理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人们在探索新知识的时候离不开推理这种思维方式。在学习中,需要通过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把已知和未知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沟通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桥梁。
  学生有了丰富的操作和感知经验后,不由得建立了“4 3”与“40 30”的联系:几个一相加得几个一,几个十相加得几个十,因为“4 3=7”,所以“40 30=70”。有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方法,以此类推,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三、举一反三的拓展延伸是尾声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行将结束之际,并非宣告学习活动就此打住,也并非预示着布置些习题练一练就索然无味地草草收场。此时此刻我们就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添上重重的一笔,激起学生的思维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索的态势,让数学课堂在拓展延伸中变得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因此,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将“数学乐园”游玩的最后一站定为“乘气球”。热气球上依次出现:3十 2十、5百 4
  百、8千-5千的计算,让学生迁移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我接着放飞一个空气球:“你还能计算怎样的算式?”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生创意不断:4万 3万=7万、9亿-3亿=6亿……实践让学生感悟到:只要展开大胆的想象,我们的气球就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数学课堂不仅是在预设的圈子里精讲细练,也是在生成资源中探究延伸。也就是基于教材,进行必要的扩充和提升,容许有价值的“课外活水”补充课堂教学。当我们放手让学生开辟“山穷水尽”之道路时,必将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鲜活乾坤。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目前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现状,阐述了预习的重要性。从明确预习内容,分层次自选预习方法,精心设计预习表,预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坚持预习这些方面谈了几点预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预习策略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现状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居多, 缺少家长监
摘 要: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才能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从原先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出发,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要使品德与社会教育更加有效,教师就要在平时
目前,“数学思考才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普遍共识和积极行动。但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却常常发现种种尴尬:有的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却极少学生踊跃回答,大部分学生或保持缄默,或人云亦云,对“数学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问题,却为“绕开教学阻碍”“完成教学大计”,大部分知识或“浅尝辄止”,或“直奔结果”,“数学思考”是“徒有其表”而“毫无营养价值
摘 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想方设法提高作业设置的有效性,让学生“轻负高质”。为此,笔者积极思考,深入进行了高年级语文作业设置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探索实施,力争达到“‘业’不在多,‘效’到则通”的效果。关键词:作业设置;有效
摘 要:“生活即教育。”“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本文以《写一种水果》习作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谈如何让学生亲历实践,快乐习作:作前激发兴趣,涂上蜜;作中加强实践,品尝甜;作后欣赏提高,享受乐。  关键词:语文实践;兴趣;习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法”等观点,告诉我们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义务教育
摘 要:语文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由于其学科特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会出现乏味、枯燥等氛围。尤其是对高三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学生面临高考压力,课堂很压抑,如何提升课堂趣味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讨论趣味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趣味教学;高中语文;重要性  1.趣味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趣味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
摘 要:《问题解决的策略之转化》的教学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转化策略。教学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感悟转化的内涵,二要让学生体会转化运用的价值。教学方式方法上侧重于激活经验,感受转化价值,巩固转化认知,提升转化思维。  关键词:解决问题;转化价值;转化认知;转化思维  《问题解决的策略之转化》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问题解决策略单元中的一课,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属于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前,我深入钻研教材编写
新课程一直提倡的体验式学习,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体验中逐步掌握学习一般规律和方法的过程。观察、探究、调查、实践等体验式学习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使学生在多层面的体验中将道德认知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过程真正理解、提高认识,并内化成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呢?以学校同课异构《做
一、幼儿午睡难,难在老师家长之心  每当到了午休睡觉时间,各种问题状况便接踵而至:有的孩子在床上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翻来覆去;有的只要逮到机会就与旁边的小朋友窃窃私语;有的因为害怕午睡,一吃完午饭就哭闹。尽管新入园的幼儿对午睡有着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知晓午睡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多媒体可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绘声绘色的视频,其强有力的表现力,极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语言知识。对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时空进行扩展,给幼儿展示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在增加教学容量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幼儿理解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