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山,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2007年9月,代兴灿经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被分配到景洪市景讷乡中学任教,先后担任团总支书记、政教主任、副校长、校长。2018年9月,被调到景洪市勐罕镇中学担任校长。工作期间,两次被评为景洪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师”,先后荣获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李拂一教育特别奖”、景洪市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西双版纳州“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自2007年9月任教以来,代兴灿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这个大舞台上,用心投入,奏响了人生的精彩乐章。在景洪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勤勉工作,甘为人梯。他无数次告诉自己,既然走进大山,就要用自己毕生的精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他用了24年的时间走出大山,当他能够自由地选择一份职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再次走进大山,他用14年的时间,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迎难而上,逆风翻盘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是干。在14年的工作中,无论代兴灿在学校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都一如既往地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
  2008—2017年,代兴灿在景讷乡中学连续十年拿到了景洪市教育教学质量奖。他所任教的班级每次考试都名列全市中学同学科前列。在景讷乡中学,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代兴灿工作两个月后就担任团总支书记,一年半后任政教主任,4年后担任副校长,8年半就当上了校长。当他调任勐罕镇中学校长时,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排名处于全市末位状态,无论是学校的学习风气,还是教师、学生的精神状态都令人担忧,导致学校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作为一名校长,代兴灿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着上级部门的信任,承载着一方家长的期望。从景讷乡中学傲人的成绩,到勐罕镇中学的百废待兴,他看到了这所学校迫在眉睫的改革大势。他遍访各个村的学生及家长,清楚地看到了家长和学生眼中想要的学校,了解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在教职工大会上,他信心满满地告诉全体教职工:“三年,三年的时间,勐罕镇中学一定能位列乡镇中学前茅!”对于一个刚刚走马上任的校长而言,很多教职工保持着质疑的态度,而他用默默的努力一步一步兑现着他许下的承诺。
  筚路蓝缕,身先士卒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对学情有了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代兴灿团结学校领导班子,通过数次会议对学校班级调配、教师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此契合学校的发展需求。同时,他充分发掘教师的潜力,结合教师的优势,安排相应的工作,把每一位教职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节为教师颁奖
  调配好了教师,他又着眼于德育工作。为了保证学生在第二天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他每天晚上带着班主任、政教人员、宿舍管理员驻守在宿舍,最晚的时候凌晨才从宿舍离开。为了督促学生备战体育中考,他每天早上和学生一起起床,守着学生出早操,及时对迟到或缺席的学生进行教育。
  代兴灿虽是校长,但在他眼里事无大小,学生没有穿校服,他督促着穿好;学生迟到,他进行教育;家长联系不上,他带着班主任去家里落实;卫生区不干净,他通知班主任和他一起打扫;连树丛里隐藏着的白色垃圾,他也能弯下腰一点一点掏出来。他的后背总是湿的,宿舍、教室、学校大门口,甚至是垃圾池,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背影。提起代兴灿,勐罕镇中学教职工的评价是:“他是我们见过最‘管事儿’的校长,也是我们见过最负责的校长。”发展之路犹如蜀道之行,崎岖难行,但仿佛没有什么能阻碍他前进的脚步。学校发展需要什么,他就在做什么。问题出来了,他就带着教职工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他始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打消了质疑的声音,赢得了教职工的认可和支持。
  漫漫家訪路,浓浓师生情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好地掌握学情,也为了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他带着学校的教职工,规划路线,组织队伍进行家访。无论是曾经在过的景讷乡中学还是现在的勐罕镇中学,只要有他的学生,都有他带着教师走过的痕迹。他给每一位教职工都分配了家访任务,要求班主任在一年的时间内将所有学生家访完。他是这样要求全体教职工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久而久之,家访仿佛成了所有教职工的日常工作。上课期间,老师就去近的地方家访;远的地方,老师就趁着周末,约上其他班的老师一起去。即使是假期,学校教职工的微信群里,也从来不会安静,一张张家访的照片里,记录着老师走过的一个又一个脚印。无论是泥泞的山路、瓢泼的大雨,还是陡峭的斜坡,都无法阻挡教师们家访的脚步,因为他们知道,校长正与他们并肩作战,走到一户又一户学生家里,走到一个又一个家长心里。
  以校为家,谋求发展
  代兴灿总是说,一个学校,就像一个家,家里缺什么只有自己才知道。
  在这三年里,代兴灿将学生原本单薄的校服换成了透气舒适的校服,当充满活力的蓝色新校服穿在孩子们身上时,连校园都仿佛更年轻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摩托车和汽车停到校园里的时候,代兴灿将原本荒废的土地重新规整硬化,成为整齐划一的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区还贴心地安装了充电装置。
  为了更好地给家长提供便利,解决校园道路拥挤的问题,在学校侧门给家长建设了遮雨纳凉的休息亭。同时,代兴灿带着音体美教师择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通过字画呈现在休息亭里,既为家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又将休息亭作为优秀文化宣传的阵地。
  为了提高学生的用餐质量,代兴灿带着后勤的教职工在学习基地投放鱼种,种植蔬菜,饲养猪,既节约了学校的开支,同时又保障了食堂使用的猪肉、蔬菜的质量,让师生吃上了放心、绿色、有机的蔬菜。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每次考试后,代兴灿都组织学校各个部门对成绩优秀和进步显著的学生及班级进行颁奖,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当学生、教师站在红毯上,开心地接过一张张通红的奖状时,这个学校正悄悄地发生变化。傍晚朗朗的读书声,远在校门之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如果有老师因病、因事请假,便会掀起一股“抢课之风”;课余时间,教师办公室从里面挤到了外面,后来,走廊上便多出了许多桌子和凳子,也多出了许多虚心求学的孩子和孜孜不倦的老师。   勐罕镇中学自2013年搬至新校区后便一直荒废的足球场,在代兴灿和领导班子的多番努力下,终于在2019年8月进行修整,改善了原先凹凸不平的球场,对球场进行平整,为下一步修建标准足球场打下了基础。
  激昂奋进,未来可期
  三年来,代兴灿不仅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他想要的教育,不仅仅是初中三年知识文化的教育,而是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在这条理想道路上,代兴灿始终团结全体教职工,集思广益,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坚毅的品质。他专门组建学校文化宣传小组,通过各种方式整理校史,将校史以文字、图画等形式展示在学校文化墙上。利用空白的围墙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如家风家教、中国文明史、学校发展史等。在走廊上安装书架,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校真正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第一阵地。
  2021年中考前的励志大会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九年级的励志教育。当九年级的学生向上45°举起励志信高声诵读时,整个校园都回荡着他们慷慨激昂的声音,与其说是朗读,不如说是“宣誓”。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有机会向自己宣誓、向未來宣誓:“我,不悔初衷;我,奋然前行;中考这道题目,我就是答案;中考这个舞台,我就是主角……”当老师穿着火红的衣服整齐划一地为九年级的同学们加油时,当七、八年级的学生用稚嫩的声音告诉学长、学姐“你们就是我们的榜样”时,当老师的演讲让台下的学生和家长潸然泪下时,这场活动的意义已经深深镌刻在孩子们的骨子里。代兴灿想让孩子们知道,此时的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所有人都在为他们呐喊加油。
  学业水平考试时,代兴灿带着老师,在进考场的通道上铺上红毯,配以向日葵,穿着红色的衣服,与每一位进入考场的同学击掌,一遍又一遍地为他们加油。能遇到这样的校长和老师,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公而忘私,爱生如子
  作为一校之长,代兴灿始终扎根在学校探索发展之路。他是一个豪爽的人,但也曾与朋友提及,作为校长,他问心无愧,可作为丈夫、父亲和儿子,他亏欠家人太多。他与妻子分居两地,学校工作繁重,聚少离多。家里上小学的女儿和刚上幼儿园的儿子也一直由妻子带着,女儿上幼儿园时,一直由妻子接送。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委屈地问过他:“爸爸,为什么你从来都不送我上学,放学的时候也不来接我,每次都是妈妈来接我,我的同学都说我没有爸爸。”女儿的话让他心如刀绞。家里的一双儿女是他捧在手心的宝贝,可是勐罕镇中学的1600多名学生他又如何割舍得下?
  他的后背永远是湿的
  中考体育的时候,曾有这样的一幕。他的小儿子抱着他的大腿哭闹着说:“爸爸,我想回家,我想回景洪。”他耐心地蹲下身告诉泪眼婆娑的小宝贝:“儿子,你要乖,大哥哥、大姐姐在打仗,爸爸要陪着他们,他们才会把敌人赶跑,才会打胜仗。”这是一份深沉的父爱。爱的不仅是他怀里的宝贝,还爱每一个穿着勐罕镇中学校服的学生。虽然他在学生面前总是一脸严肃,却在腿上受伤时,瘸着脚,爬上两栋教学楼的四层楼,然后,再走完四栋宿舍楼的每一层。
  乘风破浪,终济沧海
  在老师兢兢业业的奋斗中,勐罕镇中学仅一年,教学质量就有了显著的提高,2018—2019学年,九年级在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综合成绩排名全市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相比2018年,勐罕镇中学综合分值排名上升了7名。
  2019—2020学年,由于疫情席卷,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被称为“最难中考年”。为了保证开学后的教学质量,代兴灿在大年初三就早早地回到了学校,与学校领导共同商量疫情防控、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在2019—2020学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中,勐罕镇中学取得了平均分全市第五名,在全州乡镇学校中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
  在2020—2021学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综合分值全市第四名,全州乡镇第二名。在这次学业水平考试中,共有16位教师、33个班级荣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他曾经许下的承诺,在一次次的奋进中不折不扣地实现了。如今的勐罕镇中学,已经今非昔比。
  他是一个雷厉风行、言出必行的校长。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样的人,我们身边就有,他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让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以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品质,征服了勐罕镇中学所有的教职工,鼓舞了勐罕镇中学低迷的士气,激起了全校的斗志,重整了勐罕镇中学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也正是他这份“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魄力,带动了全校117位教职工,也带动了1600多名在校的莘莘学子。在代兴灿的带领下,勐罕镇中学改变了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更多家长的信赖,也为一个又一个孩子赢得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两个重要时期,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在社会发展中难以解决。一方面,国家不断增强对土地的调控力度,致使土地供应不断紧缩;另一方面,社会经济自身的快速发展,致使对土地的需求更加迫切,结果就是导致了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土地矛盾通过土地信访的渠道不断的被表现出来。本研究选择2013-2015年长乐区土地信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空间,时空交叉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按时间角度分析得出长乐区土地信访数量共
时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双减”“两负担”工作进行了全面而精准的部署。目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那么如何达到“有效”呢?我认为“双减”“两负担”工作重在治理“合理”,应在“理”字上做文章。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不能减到让学生没负担,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是治理到让校外
期刊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环节包括:提出研究问题→进行猜想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探索分析得出结论→实验反思与交流→知识应用巩固扩展。其中,“提出问题”便是其首要环节,足显“问”的核心地位。故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释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做到启发式提问与主动提问的有效结合,在“问”与“被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期刊
化归思想,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解决一个个简单的问题,最终实现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在数学疑难问题的讨论中,化归思想就是以解决问题的相关数学知识为前提条件,将大问题转变为小问题,步步化简,最终完整地解答该问题的一种方法.熟练运用该方法解题,可以提升学生成就感,同时让他们发现数学的魅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巧妙应用化归思想是必要的.  一、实现量的转化,使复杂问题
期刊
随着使用功能需求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建筑不断推陈出新,结构日趋复杂,局部新、高、重及大跨径建筑的不断涌现,超高超重模板支撑体系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时有出现。尽管在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尤其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支模架还需进行专家论证,但在高支模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全国每年仍不断发生安全事故。因而,对于高支模尤其是超高超重的支模架,开展施工计算及安全风险评价研究非常有必要。
  论文首先基于不同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规范,对江西文化中心高支模架工程进行施工技术经济比较;并在此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考化学实验基础大题是最具学科特色的综合性大题,可以对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基础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进行综合性考查。在此笔者将2021年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情境和考点进行对比,并对此类题目的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二、命题情境分析  历年的高考化学实驗题,其情境设置无非是五方面: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学术探究情境、实验探究情境、化学史料情境。 
期刊
波利亚说:“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怎样解题是数学教师永恒的探究课题.在此笔者对一道中考试题进行评析和多角度探解,充分挖掘一类几何问题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关联、方法的贯通,获得通性通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试题呈现  2020年武汉市中考第23题:  二、试题评价  1.立足学生基础,巧设问题梯度  本题是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和评分细则,都明确规定“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等相关标准。10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考场作文要想拿高分,就必须在“四题”(审题、拟题、扣题、点题)技巧方面下功夫。当前,新材料作文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趋势,而写好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法宝,就是熟练掌握并运用“四题”技巧,助你赢取作文高分。  下面以2021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作文题为例展开论述: 
期刊
优秀的班主任总能组建出战斗力强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学生自觉性强、学习态度端正。究其根底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强,这种核心竞争力源于先进文化的不断渗透。何谓文化?简而言之,文化就是以文化人。这种化,是同化,是感化,更是潜移默化。  班主任要意识到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和制度层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同时,推动行为和精神层面建设的不断深入
期刊
【编者按】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本期,我们来讨论“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是想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应试教育的局面。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达到“减负又提质”的目标,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学会正视并反思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