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之间为什么爱嫉妒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ver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女对自己相貌、气质的自信往往是在与同伴的对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标准则是男性视角。一旦在对比中处于劣势,少女的自信心便会受损,进而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退、做事心不在焉等消极表现。值得强调的是,在对比过程中,少女之间很容易产生敌意,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行为。
  不算初恋的初恋
  小楣今年17岁,是珠海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因长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在妈妈孙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孙女士大致介绍了小楣的情况,说小楣本来学习成绩很好,名次大致稳定在班里第10名左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学期以来,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最近一次考试,小楣的名次已经下滑到班里第23名、年级300名开外。“这是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孙女士无比忧虑地说,“历年来高考,这所高中的一本院校录取人数都在300名上下,小楣的成绩快要出安全区了!”
  更让孙女士担心的是,小楣以前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歌唱得特别好,学校的每次联欢会,她都代表班级上台表演,被同学们称为“金嗓女神”,可是近一个学期以来,小楣的情绪持续低落,话少了,歌也不怎么唱了,要唱也是哀伤的曲调。孙女士说:“我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会变得很奇怪,喜怒无常,但喜怒无常总要有个原因吧?如果找不到原因,那只能理解为患了某种心理疾病。”说完,她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瞪了女儿一眼。
  小楣怯怯地瞟了妈妈一眼,不情愿地说:“就是没有什么原因嘛,我又没有什么事瞒你。”
  听小楣警惕的语气,再看她不自然的表情,我猜出了八九分:小姑娘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定有什么事瞒着妈妈。于是,我要求孙女士回避,我来单独与小楣交流。
  我试探小楣:“听说现在的中学生早恋的很多,你们学校是不是这样?”
  小楣脸红了,不敢抬头看我。她极力控制自己,搪塞道:“我不知道。我是好好学习的学生。”
  我笑道:“其实男女中学生互有好感很正常,没有好感才不正常呢。”
  我开明的态度渐渐赢得了小楣的信任。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上个学期,她和班里的男生马键交往密切,因为都喜欢唱歌,表演节目时还搭档过,所以有不少共同话题。“虽然他没有向我表白,但我知道他喜欢我。”小楣说,“我相信,他向我表白是迟早的事,我甚至想好了怎样委婉地拒绝他,怎样鼓励他好好学习,个人感情等高考以后再说。”
  “你是一个理智的女孩。”我夸奖道。
  “可能就是因为太理智了,才让徐嘉嘉坏了我的好事!”小楣恨恨地说。原来,一个学期前的那个暑假,马键跟父母一起去坝上草原自驾游,巧遇徐嘉嘉一家。因为两家父母早就认识,两家孩子又是同班同学,索性结伴旅行。十多天的旅行过程中,马键和徐嘉嘉接触很多,还拍了很多照片。“他们一起骑马,一起支帐篷,一起烤肉,还一起以落日为背景摆Pose秀亲密!”小楣难掩嫉妒,“开学后,马键不怎么搭理我了,整天跟徐嘉嘉腻在一起。本来,徐嘉嘉是我最好的朋友,同一个宿舍,床挨床,我们无话不谈,后来她可能也察觉到了什么,总是躲着我,可见做贼心虚!”
  我说:“听起来很像韩剧的剧情呀,他们真的是在恋爱吗?”
  小楣说:“这还用问,一眼就看得出。我妈喜欢看韩剧,我偶尔看两集,但是没想到,类似的故事真的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问:“你是因为气愤才心情不好的吗?”
  小楣沮丧地说:“我有什么好气愤的?马键又没有向我表白。我只是感觉自己很失败,吸引力不够,不然也不会被别的女生夺走初恋。”
  我说:“这不能叫你的初恋,本来就没有开始嘛。”
  小楣强忍眼泪,哽咽道:“就是啊,没开始就品尝到了失恋的苦涩,您说我冤不冤?我哪还有心情学习?最难受的是,我心里有苦却跟谁也不能说……”
  我把纸巾盒推到小楣面前,引诱她哭出来。只有等她把心里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我才能开始分析、疏导。
  嫉妒同性是本能
  小楣的烦恼,等她长大后再看或许显得荒唐可笑,但对一个17岁少女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痛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女性的自信心是从幼年开始建立的,在成长过程中,某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会对女性的自信心构成严重威胁,甚至有可能让自信心瞬间崩溃。小楣的情绪异常,正是自信心接近崩溃的表现。另外,少女的心理非常敏感,其中还夹杂着自以为是的成分,很容易夸大事实,产生误判,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少女交往,这种敏感会更加强烈,产生的误会也就更多。女性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很好地阐释了女性自信心是如何的脆弱:
  4个女孩ABCD去参加舞会,其中,ABC都是舞迷,而D对舞会不感兴趣,是被同伴硬拉来的。4个女孩坐在舞池旁边的小桌旁,一边喝汽水一边等男士来邀舞,ABC兴奋中透着紧张,D很淡定,不时取笑同伴。一位男士过来邀请A共舞。A喜出望外,B和C因为没有被第一个挑选,有点失落,D则无动于衷。一位男士过来邀请B共舞,C慌乱起来,D有点同情C。一位男士过来邀请C共舞。C暗暗出了一口长气,D用眼神祝贺C。独自坐在小桌旁,D伤心起来,她想,自己一定是姐妹中最丑的一个,否则为什么没人来邀请她?想着想着,她哭了起来。一曲终了,ABC回到座位旁,对D的嫉妒感到很奇怪,问D:“你不是不喜欢跳舞吗?”D回答:“我可以拒绝,但他们为什么不邀请?你们拉我来,难道是为了羞辱我吗?”
  少女对自己相貌、气质的自信往往是在与同伴的对比中建立起来的,标准则是男性视角。一旦在对比过程中处于劣势,少女的自信心便会受损,进而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退、做事心不在焉等消极表现。值得强调的是,在对比过程中,少女之间很容易产生敌意,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行为。上面这个案例中,ABC本来是好朋友,但在吸引力的竞争中难免有嫉妒之心,就连无心竞争的D,最后也落入嫉妒的陷阱。小楣就像女孩D那样,本来不打算早恋,但在她的想象中,自己与同学徐嘉嘉的吸引力竞争中处于下风,于是自信心遭到了严重伤害,出现了长时间的情绪低落。
其他文献
法 国儿科专家现在提倡一种“袋鼠式”育婴方式,即父母与婴儿“皮肤贴皮肤”。这种育婴方式起源于哥伦比亚。那里的早产儿很多,但经济条件的限制使早产儿不可能长时间待在暖箱里,于是母亲们就代替了机器,用自己身体的热度来培育婴儿,效果出奇的好。用这种方式培育的孩子比在暖箱中成长的孩子更健康、更安静。尽管脆弱的早产儿有时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但需要父母的帮助。而暖箱会把父母与婴儿隔离开,这是很残忍的。  儿科
在长年的咨询工作中,我一直向家长们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长身上,要改变孩子,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有的家长接受这个理念,家庭教育逐步走上正轨;有的家长不接受这个理念,或虽然接受但不愿改变自己,家庭教育举步维艰,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遗憾的是,前者是极少数,所以家庭教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也是极少数。  对于那些希望改变自己但缺乏勇气的家长,我总要讲范女士的故事。  全职妈妈的梦想  范
【编者按】  2016年2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此标准推论,城市中的留守儿童同样数量惊人。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递增,父母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变大,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有媒体曾针对中国“80后”父母亲子陪伴现状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七成的“80后”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在超
美 国的心理学家总结了一些家长成功的教子经验,认为培养成功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七件事:  第一件事: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想要让孩子长大以后成功,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就教会他做家务。前斯坦福大学新生学院院长朱莉·利思科特·哈伊姆认为:孩子在家里不做家务,那就意味着有人替他做了,这样孩子缺失的可不仅仅是必要的家务活动训练,更失去了学会“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完成”这个道理的机会,还有就是社会责任感——每
儿子是我的冤家  李先生今年41岁,是一位电器工程师,因与儿子小磊长期关系紧张,无力缓解,找到我问计。小磊今年17岁,上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中上等。受父亲影响,小磊对各种电器格外着迷,物理成绩突出。  李先生回忆,他与儿子关系紧张可以追溯到一年半前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当时,中考成绩刚刚公布,小磊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他心仪的市一中,只能就读升学率略逊的中学,还要拿两万元的择校费,所以心情郁闷,整天
案例  大刘的儿子刘伟是一名高一学生。刘伟对大刘说他的数学老师上课爱闲扯,从中国扯到世界,从地上扯到太空,从朴槿惠扯到特朗普,等等。老师还说这是他上课的一大特色,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是这种方法刘伟很不适应。刘伟多次做了统计,发现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会闲扯25分钟再上课。一节课只有45分钟,白白浪费了半节课时间。最后20分钟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时间有限,老师只好蜻蜓点水把课上完。可是老师讲得太快,难
紧急求助:  老师家访发现惊人秘密  午休时,我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王老师是一所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也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她向我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案例。  王老师说,她班上刚转来一名新生小强,长得清秀瘦弱,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合群,学习成绩很差。刚来一个多月,经常有任课老师反应小强完不成家庭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总是睡觉或抠东西,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最近几天,小强干脆不来上学了。王老师放心不下,决定去
在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非常高,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带,这造成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以为满足孩子的要求,就能让孩子快乐,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焦健却指出,其实被溺爱的孩子很痛苦。  焦健说:“溺爱孩子的家长有一种特点,不想让孩子不高兴,不想让孩子遇到问题,所以溺爱实际上也是剥夺,剥夺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表面上看是爱,实际上是害。”焦健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很容易在集体中遇到问题,导致
迷信,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原始和愚昧,从事迷信活动的也往往是老年人,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迷信活动越来越没有市场,但是,当迷信披上时尚的外衣,您能敏锐地识别吗?对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时尚的迷信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北京初二女生小叶的故事给广大家长朋友敲响了警钟。  一段时间以来,小叶的妈妈发现女儿精神状态萎靡,不敢一个人睡觉,做事提心吊胆,作业错误百出。经不住妈妈的盘问,小叶道出了实情。原来,最近
2014年11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张江杰收到了来自法国政府的专利授权,准予他将“脑电波控制假肢系统”产品投入当地市场销售。不久前,张江杰的这项发明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馆参展,在近600项来自世界各地的发明中一举夺魁。而批量生产并投入西方市场,预示着他的发明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年仅20岁,张江杰就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绩,他的成功秘籍是什么?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张江杰作为一个“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