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高校课堂 情境 体验 多角度 质疑 学法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一节高效思品课堂的不竭动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无论是进行知识能力训练还是创新意识培养,都离不开设问这一教学艺术。教师能否熟练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发现。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启心智的大门,激发学习热情,从而真正焕发政治课堂的活力。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意识教育,以适应高校课堂的社会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首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就是碰撞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视频短片、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问的浓厚兴趣。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要营造一种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与教师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应精选教学案例,让学习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所选的案例应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绽放出七彩的光芒。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疑问,学会思考,善于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每个学生的思考欲望,让每个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与目标。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大胆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和资源,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其情感、直觉等自主地体验教学情境,通过体验、讨论、感悟、反思而形成道德信念并最终外化为道德行为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要求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如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就引导他提出离生活最近的问题,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就要求他们提出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丰富学生的感知。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对比,演绎,论证得出结论。我在教学《沃尔特有修改》这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了《伟大的历程》纪录片,让学生先了解“一大二公”“浮跨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就能够大胆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就连C层的同学都提出了3-5个问题。
三是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提问,深层次的理解问题。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与问题配套的答案,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只有一种。所以,在讨论时,注意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想出多种解决方法。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教师,不是让学生学会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学会为以后的实战做准备,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灵活地掌握知识,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重点不在于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探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因为不断思考而日益变得新鲜而敏感,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与经验。
四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就是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才能深入领会知识;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才会提升学习效果。对所学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地思考、应用,才能得到巩固与提高。技术才能娴熟。然而,世间虽然有万物,却并不是每一物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具体哪些才是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则需要我们好好地分析一下,然后才能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择。而对于已经学过的东西,也应该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弄清它们的前因后果及彼此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否则,即便学习了,思考了,你仍然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奥妙。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梳理问题意识路线
课堂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听课是学好政治课的关键环节。在思品课学习中囊括了大部分的知识点,包括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等,这些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抓关键词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是通过特殊词语加以强调的,如“标志”、“基础”、“核心”等。凡是这些特殊词语涉及的内容,我们都应该作为重点去把握。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探索、发问。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没有探索,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探索、发现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的种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上课要引导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使学生善疑、善问、善探索、善释疑。
在教学中针对某一框题进行提问时,要给学生一个提示。我在教学《党的基本路线》一节时,告诉学生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提问。即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样,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框架就一目了然了。让学生大大方方提问,轻轻松松解决,快快乐乐学习。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一节高效思品课堂的不竭动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无论是进行知识能力训练还是创新意识培养,都离不开设问这一教学艺术。教师能否熟练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发现。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启心智的大门,激发学习热情,从而真正焕发政治课堂的活力。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如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意识教育,以适应高校课堂的社会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首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就是碰撞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视频短片、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问的浓厚兴趣。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要营造一种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与教师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应精选教学案例,让学习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所选的案例应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绽放出七彩的光芒。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疑问,学会思考,善于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每个学生的思考欲望,让每个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与目标。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大胆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和资源,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其情感、直觉等自主地体验教学情境,通过体验、讨论、感悟、反思而形成道德信念并最终外化为道德行为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要求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如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就引导他提出离生活最近的问题,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就要求他们提出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丰富学生的感知。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对比,演绎,论证得出结论。我在教学《沃尔特有修改》这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了《伟大的历程》纪录片,让学生先了解“一大二公”“浮跨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就能够大胆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就连C层的同学都提出了3-5个问题。
三是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提问,深层次的理解问题。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与问题配套的答案,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只有一种。所以,在讨论时,注意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想出多种解决方法。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教师,不是让学生学会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学会为以后的实战做准备,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灵活地掌握知识,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重点不在于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探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因为不断思考而日益变得新鲜而敏感,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与经验。
四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就是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才能深入领会知识;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才会提升学习效果。对所学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地思考、应用,才能得到巩固与提高。技术才能娴熟。然而,世间虽然有万物,却并不是每一物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具体哪些才是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则需要我们好好地分析一下,然后才能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择。而对于已经学过的东西,也应该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弄清它们的前因后果及彼此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否则,即便学习了,思考了,你仍然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奥妙。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梳理问题意识路线
课堂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听课是学好政治课的关键环节。在思品课学习中囊括了大部分的知识点,包括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等,这些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抓关键词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是通过特殊词语加以强调的,如“标志”、“基础”、“核心”等。凡是这些特殊词语涉及的内容,我们都应该作为重点去把握。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探索、发问。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没有探索,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探索、发现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的种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上课要引导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使学生善疑、善问、善探索、善释疑。
在教学中针对某一框题进行提问时,要给学生一个提示。我在教学《党的基本路线》一节时,告诉学生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提问。即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样,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框架就一目了然了。让学生大大方方提问,轻轻松松解决,快快乐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