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研究成果表明,交往活动对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对成年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影响。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不仅应为幼儿积极创设交往的空间,还应努力为他们营造主动交往的氛围。
记得女儿刚读幼儿园中班时,有一天她拿着我给她新买的万花筒,十分好奇,玩耍一阵之后,便想要弄明白万花筒的转动头里的奥秘,东掰西拧也没能把转动头弄开,便叫我帮助,我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解决问题,只得给她解释一番原理便算完事。女儿一脸的遗憾。中午从幼儿园回来,一见到我,便高兴地说:“我把转动头打开了,里面还有镜子呢!我还换了一些彩纸进去。现在多好看呀!”我十分纳闷,她怎么弄得开呢?会不会弄坏了呢?仔细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小朋友一起探索出的好办法:握着转动头外套,把万花筒上面使劲往下顶,转动头便很容易地被取下来了。我试了试,真是不错的办法。
由此更使我真切的感受到幼儿之间交往的重要性。由于孩子们之间年龄相当,思维水平相差不大,生活环境和经历十分相近,影响也就更为直接。交往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协作,快乐共享。的确,交往活动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力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儿不仅在交往中学习交往,也在交往中增长才干,培养健康的情感,特别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几乎都是在交往之中习得的。
然而,看看很多幼儿园的现状,却很值得我们关注。可以说,不少幼儿园都没有对幼儿的交往需求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注意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情境。幼儿一进园,便被要求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看看书,画画图,即使说说小话,由于不能离座,因而都失去了选择满意的交流伙伴的条件。专门的游戏课似乎是幼儿们交流的一个好机会,却依然只能在早已确定了的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就连很多时候走路,都被告诉要“小嘴闭闭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发展必然受到不良的影响。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以下的原因是比较突出的。
其一,幼儿园班额过大,当前一个班五六十名幼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而教室面积有限,每位幼儿的活动空间,特别是室内活动空间便十分狭小,从而失去了自由活动的保障。教师精力有限,人一多,照顾不过来,便只有限制,限制这限制那,以确保所谓的秩序和安全;其二,幼儿园办学的开放程度不高,家长和社会力量对幼儿发展规律和幼教规律缺少了解,对幼儿园工作介入不够,从而导致其对保教过程缺少真实的了解和有效的监督,容易使幼儿园自身满于现状,忽略了保教质量的真正突破,忽略了对幼儿作为“现代的人”的培养,从而缺少了对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发展最为关键的幼儿期的高度把握;其三,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一定程度的漠视。许多幼儿教师更多地把自己的保教工作仅仅当作一种工作,很少真正把它作为一种事业,因而容易出现得过且过,确保平安,只对管理者负责,较少地想到如何对幼儿个体负责,缺少了干事业的那种使命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那真是不行的。其实,幼儿园应该确保幼儿主动、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自觉为幼儿创设主动交往的情境。即使是在现有的许多不利情况(如班额较大)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一、教学要真正体现游戏为主原则
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奠基工程,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突出活动化、情景化。游戏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不断创新,富有童趣,富有娱乐性和启发性。游戏可以是由教师周密组织的,也可以是幼儿自发开展的。有的游戏,比如桌面游戏,可以是孩子先选伙伴再定座位,以便几个小伙伴更欢畅地交流,更好的合作,更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幼儿应该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
幼儿自制力差,喜好总是溢于言表,个性鲜明。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多给他们一些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和活动的机会。如果一味教师意愿,强调共性,那就必然忽视幼儿的个性,剥夺他们活动主人的地位,结果将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感性趣,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列队行走途中,不一定时刻都要求他们做到一言不发,实际上幼儿天性好动,这种要求他们要真做到了,那才是怪事。的确,我们的孩子似乎时刻都有要求,由于有些要求不合理,反而起了坏作用。孩子被弄疲了,该动时动不起来,该静时又静不下来。
三、在一日常规中,安排出孩子自由的空间
现在不少幼儿不太喜欢幼儿园,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幼儿园里的自由度不够,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在我们幼儿园的常规安排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孩子自由空间的安排,在要求上要留有余地。比如幼儿早上入园后,应允许他们在一定区域自由地活动,几个好伙伴或看看书,或说说见闻,或摆弄摆弄玩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个性,激发求知欲望,又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即使几个小伙伴自由的打打闹闹,玩玩喜欢的游戏,也是很好的事情。
四、尽可能多地丰富幼儿的活动用品
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还带有十分明显的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他们的交往活动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东西。所以,幼儿园要尽可能多地充实和丰富教玩具和活动用品,以便幼儿交往中有更多的选择的条件,为幼儿的交流提供更多的实质性的内容,充分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的幼儿园采用暂借幼儿个人的玩具和幼儿读本,即期初由幼儿每人带一样玩具和一本书到班上,暂借到班上,期末再拿回家,这样,一本书变成了几十本书,一个玩具变成了几十个玩具,不但是充实幼儿活动用品的好办法,也能潜移默化的促进孩子们集体观念的形成。
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交往的空间,积极营造孩子们自由交往的氛围,能有效的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它不仅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增强幼儿园对孩子们的吸引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展现幼儿园独特教育魅力和特色的需要,确实需要我们把它落到实处。
记得女儿刚读幼儿园中班时,有一天她拿着我给她新买的万花筒,十分好奇,玩耍一阵之后,便想要弄明白万花筒的转动头里的奥秘,东掰西拧也没能把转动头弄开,便叫我帮助,我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解决问题,只得给她解释一番原理便算完事。女儿一脸的遗憾。中午从幼儿园回来,一见到我,便高兴地说:“我把转动头打开了,里面还有镜子呢!我还换了一些彩纸进去。现在多好看呀!”我十分纳闷,她怎么弄得开呢?会不会弄坏了呢?仔细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小朋友一起探索出的好办法:握着转动头外套,把万花筒上面使劲往下顶,转动头便很容易地被取下来了。我试了试,真是不错的办法。
由此更使我真切的感受到幼儿之间交往的重要性。由于孩子们之间年龄相当,思维水平相差不大,生活环境和经历十分相近,影响也就更为直接。交往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协作,快乐共享。的确,交往活动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力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儿不仅在交往中学习交往,也在交往中增长才干,培养健康的情感,特别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几乎都是在交往之中习得的。
然而,看看很多幼儿园的现状,却很值得我们关注。可以说,不少幼儿园都没有对幼儿的交往需求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注意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情境。幼儿一进园,便被要求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看看书,画画图,即使说说小话,由于不能离座,因而都失去了选择满意的交流伙伴的条件。专门的游戏课似乎是幼儿们交流的一个好机会,却依然只能在早已确定了的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就连很多时候走路,都被告诉要“小嘴闭闭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发展必然受到不良的影响。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以下的原因是比较突出的。
其一,幼儿园班额过大,当前一个班五六十名幼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而教室面积有限,每位幼儿的活动空间,特别是室内活动空间便十分狭小,从而失去了自由活动的保障。教师精力有限,人一多,照顾不过来,便只有限制,限制这限制那,以确保所谓的秩序和安全;其二,幼儿园办学的开放程度不高,家长和社会力量对幼儿发展规律和幼教规律缺少了解,对幼儿园工作介入不够,从而导致其对保教过程缺少真实的了解和有效的监督,容易使幼儿园自身满于现状,忽略了保教质量的真正突破,忽略了对幼儿作为“现代的人”的培养,从而缺少了对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发展最为关键的幼儿期的高度把握;其三,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一定程度的漠视。许多幼儿教师更多地把自己的保教工作仅仅当作一种工作,很少真正把它作为一种事业,因而容易出现得过且过,确保平安,只对管理者负责,较少地想到如何对幼儿个体负责,缺少了干事业的那种使命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那真是不行的。其实,幼儿园应该确保幼儿主动、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自觉为幼儿创设主动交往的情境。即使是在现有的许多不利情况(如班额较大)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一、教学要真正体现游戏为主原则
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奠基工程,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突出活动化、情景化。游戏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不断创新,富有童趣,富有娱乐性和启发性。游戏可以是由教师周密组织的,也可以是幼儿自发开展的。有的游戏,比如桌面游戏,可以是孩子先选伙伴再定座位,以便几个小伙伴更欢畅地交流,更好的合作,更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幼儿应该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
幼儿自制力差,喜好总是溢于言表,个性鲜明。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多给他们一些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和活动的机会。如果一味教师意愿,强调共性,那就必然忽视幼儿的个性,剥夺他们活动主人的地位,结果将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感性趣,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列队行走途中,不一定时刻都要求他们做到一言不发,实际上幼儿天性好动,这种要求他们要真做到了,那才是怪事。的确,我们的孩子似乎时刻都有要求,由于有些要求不合理,反而起了坏作用。孩子被弄疲了,该动时动不起来,该静时又静不下来。
三、在一日常规中,安排出孩子自由的空间
现在不少幼儿不太喜欢幼儿园,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幼儿园里的自由度不够,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在我们幼儿园的常规安排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孩子自由空间的安排,在要求上要留有余地。比如幼儿早上入园后,应允许他们在一定区域自由地活动,几个好伙伴或看看书,或说说见闻,或摆弄摆弄玩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个性,激发求知欲望,又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即使几个小伙伴自由的打打闹闹,玩玩喜欢的游戏,也是很好的事情。
四、尽可能多地丰富幼儿的活动用品
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还带有十分明显的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他们的交往活动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东西。所以,幼儿园要尽可能多地充实和丰富教玩具和活动用品,以便幼儿交往中有更多的选择的条件,为幼儿的交流提供更多的实质性的内容,充分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的幼儿园采用暂借幼儿个人的玩具和幼儿读本,即期初由幼儿每人带一样玩具和一本书到班上,暂借到班上,期末再拿回家,这样,一本书变成了几十本书,一个玩具变成了几十个玩具,不但是充实幼儿活动用品的好办法,也能潜移默化的促进孩子们集体观念的形成。
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交往的空间,积极营造孩子们自由交往的氛围,能有效的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它不仅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增强幼儿园对孩子们的吸引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展现幼儿园独特教育魅力和特色的需要,确实需要我们把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