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包括: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培养学生参与情境实践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重视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情境
近年来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在国内的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并不少见,在国外它也己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体验式学习强调情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重视学习者的体验与体验中的自我思考,这对小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合理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培养学生参与情境实践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一)现实情境的调动。现实情境指的就是现实中客观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其中包含着语文学习所需要的“情”和“意”的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素材,既可以让学习者在这种现实的情境下感受到山河大川的美,也可以认识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或是产生对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认同感。在小学语文《四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四季的特征与相关知识,通过收集关于春、夏、秋、冬的图片、录像带等等了解多方面的四季,更可以通过去往郊外采集花朵、果实或种子来展示四季。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比如画画、书法、唱歌、舞蹈、编儿歌、童话剧表演等等来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起自己平时对四季的感受的积累来学习课文的内容,达到体验式学习最好的效果。学习者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者获得的体验是人的天性使然的主动体验的行为,是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成果,所以这种体验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便更容易深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学习方式比教师生硬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效果好得多。
(二)模拟情境的构建。模拟情境的构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重要的情境构件来模拟现实的情境,来创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新的情境,让学生在置身其中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这种模拟的情境来获得全新的情感反应和感性认识。这种“模拟”实际上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计划将之重置优化的一种情境,充满着学习者的目的性、理性与感性。这与学习者对知识、审美和情感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学习主体进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会因为产生共鸣而在现实与模拟的交互统一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达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体验式学习的模拟情境具体说来,可以是语文课本基础上对文本的改变,也可能是教学主体与客体互动表演的一个事件情节,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而建构的一幅图画或是一段视频等等。比如: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想象大森林的场景,将森林的小花小草小树制作成道具,具化森林的形象。课前可将动物头像的玩具挂在教室的周围,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大家观察被布置成为森林场景的教室。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角色,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转化文意为自己的体悟。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使学习者在“模拟情境”中获得机械教学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超越了基础的抽象的“知识”而上升到了一种具体的感受,从而升华了学习者的综合语文素质。
二、重视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形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模式化。有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可能多年来只用一种备课方式和教课方式,导致教学方式很僵化。如果教师自身都不能与时俱进的及时改换教学方式,因材因地因时施教,就很难很好的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更别说获得更为深入的新鲜的情感体验。僵化的教学方式还很有可能同时僵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模式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打破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
(一)问答法。问答法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问答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表达自己的疑惑与看法。这个方法自古以来就被很多大学问家用来教授学生。像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孟二人都是这方面的大师。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不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思想看法直接的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多种旁敲侧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很有启发的。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通过一系列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一方面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授课内容充满好奇与期待,另一方面也启发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将课堂教学引入深处。这种问答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要指导,但是也不能过分的指导,否则会因为过分干预和控制干扰学生的自由思考与探索。比如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的教学导入语中,老师可以在已经营造的森林情境中这样引导学生“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两只小狮子正在等着我们,它们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戏剧法。将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戏剧的角色扮演是一种可以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合适的课文,指导学生将作品改编为戏剧形式的文本,并且进行角色扮演。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想象力,更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改编的过程中学会主动体验与探索文本的内涵。这种鲜活生动的角色扮演更可以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亲身融入角色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文本之下的情感。戏剧法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中像《两只小狮子》这种戏剧化、角色明细的课文。小学生对于角色扮演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更容易接受和执行。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入情入境。如《三个儿子》一课的教学也可采用戏剧法,让学生通过扮演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情,模仿角色的语气与动作,演绎文章的剧情。这些一系列的体验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刻的体会文字中的情感。
结语:本文着重以小学语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体验式学习实行的原则和实践策略,以进一步指导体验学习的实际操作。现阶段关于体验式学习的探讨日趋增多,而这些探讨多数也局限于理论的探讨层面。小学语文的体验式学习研究还有待更加细致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笔者能够再接再厉地深化此项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著.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
[2]杨四耕:《体验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情境
近年来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在国内的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并不少见,在国外它也己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体验式学习强调情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重视学习者的体验与体验中的自我思考,这对小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合理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培养学生参与情境实践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一)现实情境的调动。现实情境指的就是现实中客观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其中包含着语文学习所需要的“情”和“意”的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素材,既可以让学习者在这种现实的情境下感受到山河大川的美,也可以认识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或是产生对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认同感。在小学语文《四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四季的特征与相关知识,通过收集关于春、夏、秋、冬的图片、录像带等等了解多方面的四季,更可以通过去往郊外采集花朵、果实或种子来展示四季。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比如画画、书法、唱歌、舞蹈、编儿歌、童话剧表演等等来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起自己平时对四季的感受的积累来学习课文的内容,达到体验式学习最好的效果。学习者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者获得的体验是人的天性使然的主动体验的行为,是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成果,所以这种体验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便更容易深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学习方式比教师生硬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效果好得多。
(二)模拟情境的构建。模拟情境的构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重要的情境构件来模拟现实的情境,来创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新的情境,让学生在置身其中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这种模拟的情境来获得全新的情感反应和感性认识。这种“模拟”实际上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计划将之重置优化的一种情境,充满着学习者的目的性、理性与感性。这与学习者对知识、审美和情感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学习主体进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会因为产生共鸣而在现实与模拟的交互统一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达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体验式学习的模拟情境具体说来,可以是语文课本基础上对文本的改变,也可能是教学主体与客体互动表演的一个事件情节,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而建构的一幅图画或是一段视频等等。比如: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想象大森林的场景,将森林的小花小草小树制作成道具,具化森林的形象。课前可将动物头像的玩具挂在教室的周围,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大家观察被布置成为森林场景的教室。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角色,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转化文意为自己的体悟。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使学习者在“模拟情境”中获得机械教学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超越了基础的抽象的“知识”而上升到了一种具体的感受,从而升华了学习者的综合语文素质。
二、重视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形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模式化。有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可能多年来只用一种备课方式和教课方式,导致教学方式很僵化。如果教师自身都不能与时俱进的及时改换教学方式,因材因地因时施教,就很难很好的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更别说获得更为深入的新鲜的情感体验。僵化的教学方式还很有可能同时僵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模式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打破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
(一)问答法。问答法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问答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表达自己的疑惑与看法。这个方法自古以来就被很多大学问家用来教授学生。像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孟二人都是这方面的大师。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不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思想看法直接的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多种旁敲侧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很有启发的。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通过一系列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一方面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授课内容充满好奇与期待,另一方面也启发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将课堂教学引入深处。这种问答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要指导,但是也不能过分的指导,否则会因为过分干预和控制干扰学生的自由思考与探索。比如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的教学导入语中,老师可以在已经营造的森林情境中这样引导学生“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两只小狮子正在等着我们,它们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戏剧法。将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戏剧的角色扮演是一种可以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合适的课文,指导学生将作品改编为戏剧形式的文本,并且进行角色扮演。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想象力,更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改编的过程中学会主动体验与探索文本的内涵。这种鲜活生动的角色扮演更可以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亲身融入角色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文本之下的情感。戏剧法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中像《两只小狮子》这种戏剧化、角色明细的课文。小学生对于角色扮演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更容易接受和执行。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入情入境。如《三个儿子》一课的教学也可采用戏剧法,让学生通过扮演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情,模仿角色的语气与动作,演绎文章的剧情。这些一系列的体验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刻的体会文字中的情感。
结语:本文着重以小学语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体验式学习实行的原则和实践策略,以进一步指导体验学习的实际操作。现阶段关于体验式学习的探讨日趋增多,而这些探讨多数也局限于理论的探讨层面。小学语文的体验式学习研究还有待更加细致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笔者能够再接再厉地深化此项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著.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
[2]杨四耕:《体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