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下思辨能力的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关注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开展思辨能力培养的优越性,具体分析如何构建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思辨能力;合作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them under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Then it analyses how to construct a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orient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ooperative Learning; College-English Teaching
  【作者簡介】李伟(1982.06-),男,汉族,安徽濉溪人,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合作学习与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2017aujyxm087)阶段性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但很少关注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语言使用方面,强于获取信息,而输出质量不高。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孙有中看来,思辨能力的核心要素包括创新精神。因此,培养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又兼具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对应的英文名称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因此也有学者将其直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我国外语界普遍接受文秋芳等的观点,将之称为思辨能力。按照美国特尔斐项目组的定义,思辨能力是指对信息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的能力。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当前我国思辨能力研究主要涉及英语专业学生,而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原因如下:
  其一,思辨能力的培养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201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以反思为核心的思辨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指导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承担起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任务理所应当。西方发达国家将思辨能力培养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无论是英国牛津、剑桥等校新生入学选拔,还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校使命,都将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指标和核心价值。
  其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例如,主要教学内容仍旧是单词学习、课文讲解等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未见明显改善等。蔡基刚和刘晓民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概况为,教学目标定位错误,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活等。大学英语教学忽视或是未能有效进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使用外语时的批判性思维普遍较弱,学生的语言交际仅限于日常生活的简单对话,交际时不注意分析思考,判断和推理能力不强,所用语言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诚然,大学英语课时较少,无法与英语专业课时相比,并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交际水平不高,但是笔者认为,只要精心设计课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能够达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思辨能力的优势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策略,指的是采用异质学习小组形式,有效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通过合作学习,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课业表现会有显著改善,学生也可以学到如何与人合作互助等。合作学习得到师生的认可,它在培养思辨能力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
  第一,合作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同个人学习模式相比,合作学习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成绩。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可以得到满足,因此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意愿,愿意搞好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作学习模式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心理准备。
  第二,合作学习提供了思辨能力训练的适合环境。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让其他小组成员理解并接纳自己的主张,就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积极组织思路并以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和语言作出解释。学习过程可能会出现分歧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成员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以理服人。因此,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深层次的思维技能,也提升了谦虚、包容等的情感特质。
  三、构建促进思辨能力培养的合作学习课堂
  建立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正式开始学习前,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明确思辨能力的概念和要素。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应掌握有关认知的知识并对认知的过程进行调节。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学生若是元认知水平比较高的话,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更高,学习也更有效率。教师不必开设专门的课程,只需在开展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合作学习活动之初,帮助学生了解和明确这些基本概念和要素;在每次练习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加以强化。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避免诸如“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之类笼统、模糊的表述,否则,课堂教学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而无论学业和思辨能力培养均无法收到实效。一些教师误以为,只要针对课文主题设计一个讨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就可以称之为培养思辨能力。但问题在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并不一定清楚完成该项任务到底涉及思辨能力的哪些分项能力?在完成此项任务后,学生能否对于思辨建立清晰的概念也存在很大疑问。要想让思辨能力教学工作收到实效,必须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孙旻在文秋芳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思辨力核心技能及分项技能进一步分类。该分类标准具体直观、便于操作,笔者认为可依此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另外,在该分类基础之上,也便于制订可测可量的考核标准。
  第三,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些教师可能认为,学习只要是以小组形式进行 , 自然就是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座位邻近学生组成小组 , 根据所授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和讨论。而在学生小组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在忙于准备其他教学任务,或者只是参与一组的学习讨论,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参与小组讨论中,可能只是对学生提供的答案指出对错,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能在再次提问仍旧得到错误答案后,就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不善于帮助学生仔细分析问题,因势利导,识别和搜寻理据,对自己的回答进行纠正和补充;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只是给出褒奖,而不会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或是反思刚才答案的改进之处。结果是在没有教师监控的小组,小组成员可能组内仍是各自为政,或是整个学习任务由学习较好学生负责,其他学生要么无所事事、要么讨论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内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通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论证,同时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小组。
  比如,在讲授课文“Iron and the Effects of Exercise”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下列任务“How does exercise cause iron deficiency?”这项任务,可以同时培养孙旻思辨力核心技能及分项技能分类表中的分析、推理、评价等多项能力。课上,可以首先对涉及的思辨分项能力具体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将该任务进一步分解。如,要求学生阐释铁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对锻炼进行归类并给出归类标准(如运动强度)、分析影响人体缺铁的各种因素、并且要求学生必须对支持的观点找到理据进行论证、对反对的观点也要运用理据进行反驳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困惑于如何才能“think critically”了。
  在分组时,教师应注意将学生人数控制在4~6人。人数多于6人,可能无法保证小组全体成员的参与时间与锻炼机会,而过少的小组成员人数则无法保证引入足够的不同意见,无法保证合作与质疑的充分展开。教师应注意突出分组的异质性,即,小组中保证一定的男女比例、成员个性应有所不同、小组中应包括成绩高中低都有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内成员间合作互助。同时,为使小组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应努力保证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避免出现某个小组都是成绩较好学生或同一性别学生组成等情况。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全程监控,及时引导,尤其要关注如下问题:小组讨论是否始终与所领任务密切相关?小组全体成员是否都参与其中?是否围绕分解的问题展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无困难?需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其他答案?是否在达成学习目标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应抽出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小组学习的情况。分析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如何改进等等。
  四、结语
  将大学英语课程、合作学习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思辨素养的发展。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教育参与者坚定信心,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采用正确的培养模式,同时充分考虑诸如学生特点、教师授课风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一定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03):49-58.
  [2]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37-43.
  [3]Facione N C. The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 (CCTDI)[J]. 1992.
  [4]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306-308.
  [5]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 2013,000(005):59-66.
  [6]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01):32-35.
  [7]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00(008):38-41.
  [8]孙旻.中国高校英语演讲学习者思辨能力发展个案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国际间各层面交流越来越密切,但是国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在逐年改进,但是依然不如人意,这当中最大的根源在于英语教学。虽然近年来外语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手段,但是教学结果始终差强人意。本文力图通过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普遍模式及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困境研究,探索出适合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方式,以期为大学英语教育相
【摘要】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实现,故而,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小学英语课堂素质教育的实现,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王艳婷,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教育家斯
一、教学分析  《English around the word》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1。本节课是词汇新授课,其中大部分单词和短语经常出现在高考题中,同时是新课标要求掌握的,所以掌握本节课内容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词汇学习感到枯燥,课堂上不活跃,所以要设置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探
【摘要】英语学科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推动了初中教育工作者对初中英语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概述以及意义,并简单阐述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法;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孙风芹(
【摘要】思辨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个体不断提升和优化自我、提升自身竞争力必不可少的能力。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却没有重视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思辨能力都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本文基于这个视角,从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弊端出发,简要提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能力;教学方法;学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然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伟大重任,其中大学英语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十分重要的载体。然而,高校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表现为传统思政教育影响力不断降低、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未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大学英语老师总体育人水平较低,为了确保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完善英语教学大纲,添加德育教育要求、提高教师德育意识,改善教师德育水平、
【摘要】当今时代,初中生的培养重点落在了全面素质教育上,初中阶段的教育模式不断进行改进,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重点从书本上的单词、课文渐渐地向综合的英语运用能力而过渡。而这一转变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提问技巧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所以课堂提问技巧是当前英语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初中英语;策略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对于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促使中小学的各个学科教学呈现出全面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也使得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并且,由于新课改的多年推广,积极的课程教学评价也逐渐深入到各个学科中来,特别是对于小学英语课堂的体验式教学评价,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就小学英语的体验式教学评价展开论述,并就构建生态课程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
【摘要】在初中阶段,开展英语阅读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學,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肖美凤(1973.08-),女,汉族,福建邵武人,福州市长乐区航城中学,中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
【Abstract】The Bibl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s of Christianity, is the core of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treasure house of English idioms,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English languag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