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城镇化之中无法忽略的重要人群,切实解决好这一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及其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职业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素质提升的强烈需求,推动新生代农民的市民化转化进程。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就要求网络在农民工职业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优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积极创新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运用网络的技能方法,从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本文列举了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优势,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创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创新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教育 创新
鉴于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东南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农民群众到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就业。因为年龄等方面的因素,改革开放之后进城务工的老一代农民工近年来已经逐步淡出了当前的城镇劳动力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劳动力市场之中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与传统农民工的最大区别是这一群体绝大部分人拥有高中或者中职以上的文化教育程度,十分熟悉甚至精通电脑、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时代的工具。运用网络手段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就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最为先进的技术信息,从而切实降低受教育者到现场学习的相关成本,而且不会受到地域以及空间之限制,对于改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结构来说影响巨大。
一、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業教育的主要优势
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于2015年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标志着中国将进入到网络大发展的新时代。近年来,互联网如同魔法一样,无论加了什么,均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互联网+教育”自然也是一样。在此环境之下,职业教育也必然会出现全新的变化,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造福。笔者觉得,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推动农民工群体的个性化职业教育。实施网络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实际产物。鉴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规模也在持续提升。传统意义上的培训教育是把学习者从各地聚集至某个课堂之中,再由教师对其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这样一来,教育资源及其功能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人群之中。网络教育则是使用互联网络技术把信息传给所在地点各异的受教育人士,实现教育资源的对外扩展。近年来以微课、慕课以及在线课堂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网络教育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育之制约,推动培训教育的情景化、仿真化。对工作十分忙碌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投入网络教育之中,只需上网可以利用自身空余的时间来投入学习。因为每名农民工的学习水平以及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网络教育中还可依据个体之间的差异来制定出个性化培训方案,从而实现培训内容与个人的能力相匹配。二是能够通过开放性网络平台让农民工群体享有更加多的学习选择。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如今十分开放的网络之中具有极为丰富的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的特征是公共属性,对于受教育者的实际年龄、工作经历以及身份等作过多的制约,那些十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库通过共享方式加以存在,从而让用户们能够平等地享有各类学习资源。这样一来,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条件进一步下降,这样一来,网络教育就能够拓展学习者的范围以及数量。在开放性网络之中,屏幕代替了黑板,让那些经济能力比较差的新生代农民工们能够上网找到合理的资源开展学习。同时,开放性网络能够让农民工们更加从容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机构,切实改变了传统教育中需要到现场报名的状况,可以用在线报名、注册以及缴费等形式来简化职业教育的入学环节。三是能够创新网络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因为网络所带来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方式也在持续变化。最早期的网络教育是由教师将事先录好的视频传至网上,这样一来只可实现相关知识的传播,却难以开展实际双方交流,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成效自然不会显著。如今,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实时沟通,从而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工在职业教育学习中所遭遇的实际问题。当然,网络还能推动职业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变革,并且那些实用化与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产品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机构应当依据学习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各类学习路径。比如,职业教育相关机构可应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向农民工们发送职业教育学习链接,分享各类资源,从而帮助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能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各项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创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可行性
当前,全球范围内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化职业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具有很好的操作性。首先是由于光纤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图像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能够确保信息输送具有较高的质量,而这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的。多媒体技术能对信息实现传输、录制、播放等一体化,便于新生代农民工们使用。其次是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利用网络条件下职业教育资源的有利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和传统农民工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往往接受过相应程度的教育,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相当熟悉,特别是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技术愈来愈普及的情况,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只要使用手机即可更为快速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手机上,从而更好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最后是新型信息技术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因为网络技术具备了开放性之特点,所以开放远程教育能够摆脱以往职业教育规模之制约。在受教育人数上不会受到什么限制,所以也就能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成效。网络技术具备极为丰富的特点,传统教学往往采取的是面对面教学法,显得相当枯燥无味,这会让新生代农民工心生厌倦情绪,而网络技术的大量引入,各类音像技术之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可运用QQ、微信、电子邮件等社交软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和教师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们答疑解惑。 三、创新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对策
1.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学习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十分艰巨的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各城市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其个体素质之提高也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和谐发展。互联网时代造成了非常大的变革,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城市当中立足,就应当积极适应以上变化,就一定要形成终生教育之观念,主动接受在职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应当紧紧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学习网络相关知识,而不是只会用电脑、手机等终端上网聊天或者游戏。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电脑操作能力,尤其是要持续提升自己运用网络接受在职继续教育之能力。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协调相关主体,一起切实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高运用网络的技能方法。例如,在农民工人数较多的开发区、社区等处,当地政府可以积极鼓励社区人员或者志愿者等免费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网络运用技巧或者服务,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到网络方面的技能,从而为利用互联网实施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这一群体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能够发展壮大以来。
2.大力创新网络职业教育产业。互联网+时代教育是对以往传统教育的一种改进与补充,值得进一步提倡与推广。网络职业教育产业化要以市场为主要导向,切实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求,依据其实际情况为这一群体创新相应的职业教育类产品,并且落实好宣传工作。与此同时,网络职业教育市场提供的创新产品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尽量用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实惠的价格等以吸引更加多的农民工参加网络职业教育,并且强化网络课程管理以及评价,持续提升参与者的学习成效,从而让网络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互联网职业教育运作者应当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开发出更加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需要的教育类产品。为了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产业,就要求更好地体现政府所具有的宏观调控职能,政府要持续增加对网络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予以更多的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3.发挥优势积极净化当前网络环境。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载体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强烈变革,然而不管网络职业教育取得什么样的发展,就当前形势而言,网络职业教育尚难以全面代替传统课堂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是对以往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然而,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够高、网络在线方式难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监督、农民工职业教育学习成效难以得到保证等实际问题,所以还需要网络职业教育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规范的课程,保障培训的进度。网络教学还可和企业实施联合教育,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实践性学习的良机,而且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实用型人才。当然,在互联网+时代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虚拟环境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部分不良影响。少数社会上的不法人员运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渴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心理,通过网络散步不实信息,甚至假冒知名大学的牌子,給出快速取证、包毕业等虚假承诺,这样一来就会给农民工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至于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失去了对职业教育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农民工们提升信息鉴别力,政府也应当持续净化互联网环境,从而为农民工们提供真正的职业教育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技术大发展,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提供很大的帮助。成长于网络时代的新一代农民工在其自身知识层次、思想意识以及个人经验等诸多方面均与老一代农民工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这就为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形成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对进一步改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素质能力结构,推动其就业层次实现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能够更好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思想意识与技能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奉越. 移动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新路径[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陈文龙. 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9).
[3]孙学敏,朱凤丽.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
[4]臧 娜. 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初探[J]. 职教通讯,2011(7).
[5]董阜平.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
[6]苏兆斌,程 璐,孔微巍. “互联网+”视域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
作者简介:高晶晶(1983.01—),女。民族:汉,山西省侯马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教育 创新
鉴于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东南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农民群众到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就业。因为年龄等方面的因素,改革开放之后进城务工的老一代农民工近年来已经逐步淡出了当前的城镇劳动力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劳动力市场之中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与传统农民工的最大区别是这一群体绝大部分人拥有高中或者中职以上的文化教育程度,十分熟悉甚至精通电脑、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时代的工具。运用网络手段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就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最为先进的技术信息,从而切实降低受教育者到现场学习的相关成本,而且不会受到地域以及空间之限制,对于改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结构来说影响巨大。
一、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業教育的主要优势
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于2015年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标志着中国将进入到网络大发展的新时代。近年来,互联网如同魔法一样,无论加了什么,均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互联网+教育”自然也是一样。在此环境之下,职业教育也必然会出现全新的变化,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造福。笔者觉得,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推动农民工群体的个性化职业教育。实施网络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实际产物。鉴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规模也在持续提升。传统意义上的培训教育是把学习者从各地聚集至某个课堂之中,再由教师对其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这样一来,教育资源及其功能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人群之中。网络教育则是使用互联网络技术把信息传给所在地点各异的受教育人士,实现教育资源的对外扩展。近年来以微课、慕课以及在线课堂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网络教育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育之制约,推动培训教育的情景化、仿真化。对工作十分忙碌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投入网络教育之中,只需上网可以利用自身空余的时间来投入学习。因为每名农民工的学习水平以及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网络教育中还可依据个体之间的差异来制定出个性化培训方案,从而实现培训内容与个人的能力相匹配。二是能够通过开放性网络平台让农民工群体享有更加多的学习选择。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如今十分开放的网络之中具有极为丰富的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的特征是公共属性,对于受教育者的实际年龄、工作经历以及身份等作过多的制约,那些十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库通过共享方式加以存在,从而让用户们能够平等地享有各类学习资源。这样一来,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条件进一步下降,这样一来,网络教育就能够拓展学习者的范围以及数量。在开放性网络之中,屏幕代替了黑板,让那些经济能力比较差的新生代农民工们能够上网找到合理的资源开展学习。同时,开放性网络能够让农民工们更加从容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机构,切实改变了传统教育中需要到现场报名的状况,可以用在线报名、注册以及缴费等形式来简化职业教育的入学环节。三是能够创新网络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因为网络所带来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方式也在持续变化。最早期的网络教育是由教师将事先录好的视频传至网上,这样一来只可实现相关知识的传播,却难以开展实际双方交流,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成效自然不会显著。如今,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实时沟通,从而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工在职业教育学习中所遭遇的实际问题。当然,网络还能推动职业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变革,并且那些实用化与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产品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机构应当依据学习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各类学习路径。比如,职业教育相关机构可应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向农民工们发送职业教育学习链接,分享各类资源,从而帮助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能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各项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创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可行性
当前,全球范围内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化职业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具有很好的操作性。首先是由于光纤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图像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能够确保信息输送具有较高的质量,而这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的。多媒体技术能对信息实现传输、录制、播放等一体化,便于新生代农民工们使用。其次是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利用网络条件下职业教育资源的有利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和传统农民工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往往接受过相应程度的教育,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相当熟悉,特别是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技术愈来愈普及的情况,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只要使用手机即可更为快速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手机上,从而更好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最后是新型信息技术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因为网络技术具备了开放性之特点,所以开放远程教育能够摆脱以往职业教育规模之制约。在受教育人数上不会受到什么限制,所以也就能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成效。网络技术具备极为丰富的特点,传统教学往往采取的是面对面教学法,显得相当枯燥无味,这会让新生代农民工心生厌倦情绪,而网络技术的大量引入,各类音像技术之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可运用QQ、微信、电子邮件等社交软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和教师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们答疑解惑。 三、创新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对策
1.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学习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十分艰巨的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各城市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其个体素质之提高也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和谐发展。互联网时代造成了非常大的变革,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城市当中立足,就应当积极适应以上变化,就一定要形成终生教育之观念,主动接受在职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应当紧紧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学习网络相关知识,而不是只会用电脑、手机等终端上网聊天或者游戏。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电脑操作能力,尤其是要持续提升自己运用网络接受在职继续教育之能力。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协调相关主体,一起切实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高运用网络的技能方法。例如,在农民工人数较多的开发区、社区等处,当地政府可以积极鼓励社区人员或者志愿者等免费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网络运用技巧或者服务,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到网络方面的技能,从而为利用互联网实施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这一群体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能够发展壮大以来。
2.大力创新网络职业教育产业。互联网+时代教育是对以往传统教育的一种改进与补充,值得进一步提倡与推广。网络职业教育产业化要以市场为主要导向,切实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求,依据其实际情况为这一群体创新相应的职业教育类产品,并且落实好宣传工作。与此同时,网络职业教育市场提供的创新产品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尽量用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实惠的价格等以吸引更加多的农民工参加网络职业教育,并且强化网络课程管理以及评价,持续提升参与者的学习成效,从而让网络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互联网职业教育运作者应当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开发出更加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需要的教育类产品。为了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产业,就要求更好地体现政府所具有的宏观调控职能,政府要持续增加对网络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予以更多的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3.发挥优势积极净化当前网络环境。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载体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强烈变革,然而不管网络职业教育取得什么样的发展,就当前形势而言,网络职业教育尚难以全面代替传统课堂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是对以往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然而,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够高、网络在线方式难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监督、农民工职业教育学习成效难以得到保证等实际问题,所以还需要网络职业教育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规范的课程,保障培训的进度。网络教学还可和企业实施联合教育,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实践性学习的良机,而且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实用型人才。当然,在互联网+时代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虚拟环境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部分不良影响。少数社会上的不法人员运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渴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心理,通过网络散步不实信息,甚至假冒知名大学的牌子,給出快速取证、包毕业等虚假承诺,这样一来就会给农民工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至于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失去了对职业教育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农民工们提升信息鉴别力,政府也应当持续净化互联网环境,从而为农民工们提供真正的职业教育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技术大发展,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提供很大的帮助。成长于网络时代的新一代农民工在其自身知识层次、思想意识以及个人经验等诸多方面均与老一代农民工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这就为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形成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对进一步改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素质能力结构,推动其就业层次实现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能够更好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思想意识与技能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奉越. 移动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新路径[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陈文龙. 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9).
[3]孙学敏,朱凤丽.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
[4]臧 娜. 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初探[J]. 职教通讯,2011(7).
[5]董阜平.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
[6]苏兆斌,程 璐,孔微巍. “互联网+”视域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
作者简介:高晶晶(1983.01—),女。民族:汉,山西省侯马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