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故事对儿童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儿童自发的和主动学习。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相对狭小,生活给他们提供的信息逐渐难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从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中重组和产生新的信息。因此,儿童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愿望比成人更强烈。故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故事教学的定义
笔者认为:故事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故事创设英语学习场景,并通过模拟场景进行互动练习。同时,辅以歌曲、情景剧、图片、游戏等丰富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运用完整的情节故事和情景设置,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实的语言情境,最终使学生学会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来反应和沟通。本文就来谈谈故事教学的意义以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
1.故事教学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故事教学符合小学高段学生身心特点。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他们迫切希望有一种形式能够综合运用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简单的情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冗长的阅读材料对他们来说又稍显枯燥乏味。故事材料,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正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3.故事教学能够满足高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模仿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从词、句的学习转为段、章、篇的学习,从简单的跟读转为有较高难度的阅读,他们渴望用英语做更多的事情。故事教学为满足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提供了条件:学习材料更加丰富,富有逻辑,充满智慧,故事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阅读理解的能力;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系统地运用语言,听力训练更是充满了挑战;学生还可以通过复述、表演故事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故事教学为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教学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学习。这种改变不仅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教师、学生共同选择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计划,优选学习方式,用大家喜欢的材料,使用双方都感觉快乐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故事教学,采用大家都喜欢的故事为教学材料,语言丰富,教学方法多样,不仅学生爱学,教师也爱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将激发双方更大的潜能,给了彼此更广阔的空间。
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运用
1.运用故事学单词。译林新版《英语》3A Unit6 Colour的重点是学习颜色类单词,针对本校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过颜色类单词,在教授本课单词时,我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七种颜色,而是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七种物体身上,并把他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我就用英语告诉学生说: “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延伸。紧跟着,我拿出了一个棕色的猴子图片,给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我又介绍说:“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 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这只棕猴子是个卖水果的。你知道她卖些什么水果吗?)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我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三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后来,随着小偷white fox(白狐狸)、警察black cat(黑猫警长)和警车blue car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颜色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故事学句型。句子的表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轻松、灵活地掌握句子呢?简单的英语故事中的语句一般都具有重复性的特点,而且这样的故事情节非常清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于是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句子的表达。如在操练句型Is that a...?No, it isn’t. It’s a...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Winnie和Tu Tu去森林里玩,一路上他们看见许多动物。从没到过森林的Tu Tu不停地提问题。
Tu Tu:(看见一匹马)Is that a sheep?
Winnie: No, it isn’t. It’s a horse.
Tu Tu: (看见一头狮子) Is that a horse?
Winnie: No, it isn’t. It’s a lion.
...
最后,Tu Tu看见一只老虎,他一边走一边问:“Is that a panda?” Winnie大惊:“No, it isn’t. It’s a tiger!Help!”
这样,本来单调的句型操练便因为有了生动的故事情节而变得其乐无穷,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所学句型。
3.运用故事学语法。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要学的是一门外来语言,由于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儿童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很难自然地习得英语。正因为如此,适当地给儿童英语学习者讲解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更为准确地表达内心思想,而目有利于他们发展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以儿童喜爱的方式帮助他们感知、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是作为英语教学者必须思考的。故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具有情景真实、便于组织和实施等一系列的优点。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多运用故事教学法,充分体现“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的新型教学理念。
一、故事教学的定义
笔者认为:故事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故事创设英语学习场景,并通过模拟场景进行互动练习。同时,辅以歌曲、情景剧、图片、游戏等丰富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运用完整的情节故事和情景设置,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实的语言情境,最终使学生学会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来反应和沟通。本文就来谈谈故事教学的意义以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
1.故事教学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故事教学符合小学高段学生身心特点。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他们迫切希望有一种形式能够综合运用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简单的情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冗长的阅读材料对他们来说又稍显枯燥乏味。故事材料,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正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3.故事教学能够满足高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模仿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从词、句的学习转为段、章、篇的学习,从简单的跟读转为有较高难度的阅读,他们渴望用英语做更多的事情。故事教学为满足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提供了条件:学习材料更加丰富,富有逻辑,充满智慧,故事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阅读理解的能力;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系统地运用语言,听力训练更是充满了挑战;学生还可以通过复述、表演故事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故事教学为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教学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学习。这种改变不仅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教师、学生共同选择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计划,优选学习方式,用大家喜欢的材料,使用双方都感觉快乐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故事教学,采用大家都喜欢的故事为教学材料,语言丰富,教学方法多样,不仅学生爱学,教师也爱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将激发双方更大的潜能,给了彼此更广阔的空间。
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运用
1.运用故事学单词。译林新版《英语》3A Unit6 Colour的重点是学习颜色类单词,针对本校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过颜色类单词,在教授本课单词时,我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七种颜色,而是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七种物体身上,并把他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我就用英语告诉学生说: “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延伸。紧跟着,我拿出了一个棕色的猴子图片,给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我又介绍说:“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 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这只棕猴子是个卖水果的。你知道她卖些什么水果吗?)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我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三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后来,随着小偷white fox(白狐狸)、警察black cat(黑猫警长)和警车blue car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颜色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故事学句型。句子的表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轻松、灵活地掌握句子呢?简单的英语故事中的语句一般都具有重复性的特点,而且这样的故事情节非常清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于是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句子的表达。如在操练句型Is that a...?No, it isn’t. It’s a...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Winnie和Tu Tu去森林里玩,一路上他们看见许多动物。从没到过森林的Tu Tu不停地提问题。
Tu Tu:(看见一匹马)Is that a sheep?
Winnie: No, it isn’t. It’s a horse.
Tu Tu: (看见一头狮子) Is that a horse?
Winnie: No, it isn’t. It’s a lion.
...
最后,Tu Tu看见一只老虎,他一边走一边问:“Is that a panda?” Winnie大惊:“No, it isn’t. It’s a tiger!Help!”
这样,本来单调的句型操练便因为有了生动的故事情节而变得其乐无穷,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所学句型。
3.运用故事学语法。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要学的是一门外来语言,由于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儿童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很难自然地习得英语。正因为如此,适当地给儿童英语学习者讲解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更为准确地表达内心思想,而目有利于他们发展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以儿童喜爱的方式帮助他们感知、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是作为英语教学者必须思考的。故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具有情景真实、便于组织和实施等一系列的优点。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多运用故事教学法,充分体现“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的新型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