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女神的吻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高原的阳光,我的眼睛,第一次失语。
  秋日高原阳光乍看明晃清亮,但它是热情的,即便是带着墨镜,也感受到了它的穿透力,紫外线松针般射向你,外衣被刺穿了,内衣被刺穿了,直到你的心腑。前来迎接我的解放军战士小吴,把洁白的哈达围在我的脖子上。这一刻,哈达也亮得像太阳。
  我用眼光把四面梳理了一遍,眺望的眸子里,映入的风景一片异样。江是雅鲁藏布江,山是冈底斯山。江山之间,碧蓝的天空、大朵的白云、纯白的雪峰、冷黑裸露的山峦、白墙红檐的寺庙都在太阳光辉下放着光彩,恍惚是从梦里浮现出来的,我一下子虚浮起来,脚脚都像踩在空处。
  我想,应该是这纯粹的阳光、清洁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稀薄的氧气使我的双脚正在丈量的土地永远都像世外般遥远。这样的视野并非人间所有,也许这就是造物主特设的场所。五彩经幡在冈底斯山荒裸的脊上安静地摆动,异样的地理和文化,引领我、启示我向着一种新的精神领域。
  那一刻,我不再迟疑,凭着先前就拥有的直觉,随着强悍的高原紫外线,第一次穿越了这世界屋脊上的空间,来到了一个自己完全陌生,却又似乎与心灵早已相约的地方。
  阳光,是高原赐给旅人的一份独特礼物。从你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就给你全身心的拥抱。军人老罗一年有半载扎在西藏,他结实的脚板丈量了西藏整个边地,高原的太阳在他的双颊留下了红红的吻印。
  老罗问我的行程安排。
  我不假思索,下意识地对老罗说,明天,向着太阳走吧!
  好!第一站到日喀则。那里的珠穆朗玛峰离太阳最近。
  头涨、眼凸、气短、胸闷、恶心、嘴唇发紫。大清早,高原反应还在身体中作祟时,我已经颤颤抖抖地站在喜玛拉雅山北麓、海拔5030米的岡巴拉山口上。
  人不住地喘息,我还有旅伴都站在山梁上,默默地等待着,等待一缕缕阳光把大地照亮,把精神和眸子点燃。
  四野是寂静的,这寂静那么空旷。
  先看到的不是鸟儿,也不是太阳,而是雄伟连绵的雪山。峰顶金红透亮,山腰一片橘红,色彩不停地流变着,难道这就是多次在梦中出现过的化外仙景?眼前又猛地一亮,太阳跳出金山对面的山脊,放出万道金光,一下就打破了那仿佛亘古的寂静,点亮了青藏高原的神话篇章。太阳升起来,升起来,雪域万物在圣洁中沐浴,通透的美丽把纯净与雄伟都融化到我的心里。开始,感觉这里是整个人世间最寂静的早晨;现在,又觉得这个水晶一样的时空汇聚了整个世界的金光。苍茫群山尽在眼底。阳光普照,她照耀着的山峦、荒野、寺庙是宁静的;照耀着的行人、牛羊、玛尼堆、风马旗是平静的;她照耀着的三步一拜、虔诚地匍匐、磕长头的信徒,心也是安宁的。只有阳光普照下的寂静里,人的心里有安宁感,江山会呈现出神圣的境界。
  阳光又把雪山煮得沸腾起来,一列列披着金光的雪山长上了神明的翅膀,向着辽远飞去,一直到与天际交界的地方。阳光弹响喜马拉雅万峰的音阶,蓝紫色的山峦一层一层、一级一级梯次上升。
  我只想尽量看得更远,不眨眼地注视,任高原反应在身体内肆意。日近中天,目光望见的高原大地只剩光明与阴暗,界线是那样的分明。
  青藏高原的时令很难说清,阴处寒凉的地气像一块森然冷玉,但你只要走到太阳下,会立刻暖和起来。碉堡一样的民居,在炽白的太阳下固执地沉默着,涂白的墙面白得跟天上的阳光一样耀眼。人们坐在屋外晒太阳,太阳把高原人的双颊舔得黑里透红。此刻,无论你怎样评价他们,憨头憨脑也好,面如炭黑也罢,他们并不理会。只是,你别挡住了属于他们的阳光。
  阳光中,他们默默地朗诵着六字真言。与他们交谈闲聊,个个谦逊、随和。整个上午或下午,他们都处在一种宁静的状态中。光明与黑暗,最简单,最朴素,是原初的生命色彩。只要面对光明,最远处的是太阳,最近处的也是太阳。太阳的舌头绵绵地舔着高原万物,高原人的脸,高原的寺庙与房屋都被阳光染红,那是高原特有的红,暖洋洋的。这天,格外明媚的天空启发了我。一阵阵浮现很清晰,太阳的舌头舔过的脸颊上,泛起娇艳的红晕,害羞地躲闪,露出纯净无邪的笑容。
  我沉沉陷入遐想,思想被太阳的舌头给淹没了。随着太阳的轮回,我们在黑暗里描写光明,然后在迷失中清醒,命运里的东西一些在长生一些在消失。或许是缺氧,我有些迷糊,在这块大地上,到底是大自然创造了黑暗与光明,还是人的灵魂创造了光明与黑暗?高原反应的原因,我终究无法宁静于心。阳光暧昧、炽热,一些秘密或许可以豁然开朗,而我就是无法静止。思想顺沿着光芒的路径,回溯到少年的时光,一栋苍老的屋子里。早晨,少年时的我在举起双手,久远的阳光倾泻在老屋前的空地上,左脚踩在太阳的光明中,右脚还停留在老屋的阴影里,把手伸进去,光芒波动着,紫外线便舔遍每个褶皱,双手变得通红剔透,干干净净……
  好形容也容易概括,阳光是高原女神的舌头,它无言地延展着,静静地向苦难者伸展着,在高原的风里,把一个青藏舔得庄严肃穆圣洁。
  仿佛一切已落地成定局。
  周围的人依旧稀少,阳光中的天空依旧地蓝着,干干净净地等待鸟儿飞过。
  细杆小瓣、弱不禁风的格桑梅朵在太阳里,开得灿烂。
  高原反应让躯体虚软,可我就是舍不得离开,哪怕再多看一眼。可以说,我的人生履历表上已经填满旅行的脚印,心里居然还有如此感受,使我惊奇。手抚着玛尼堆的石头,听着经幡在紫外线的驭动中猎猎作响,一种此生足矣的感觉充斥整个心腑。在这样的地方,就是走上一生一世,我的灵魂不会感到失望,身躯也绝不会觉得疲倦。
其他文献
2008年,蔚县秧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有300多个地方剧种,一个小小的县,能单独创造、形成一种地方剧种,确实是不简单的事情。郭沫若先生1958年看了蔚县秧歌《花亭会》之后,大加赞赏,称之为“百花丛中一点红”。若论这一剧种的代表性艺人,王芝兰便是当代名家之一。  王芝兰,1944年生于蔚县下战乡西桥沟村,她在六姐妹中排行老三。为了能吃上饱饭,13岁(1957年)父亲送她到当时的蔚
工业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方便,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促进乡村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节约资源、可循环持续利用、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绿色生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运用到农业之中。循环农业经济是在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在农业种植和农业产业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目的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赢。循环经济作为一种
‘天使无籽2号’是2013年以自交系‘WS-4-69-L’为母本、以自交系‘WD-10-4-R’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黑皮中小果型圆果无籽西瓜一代杂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圆球形,果形圆整丰满,不空心,果皮墨绿色覆不明显隐形条带,易坐果,单果质量3.5~4.1 kg,单株可坐果2~4个,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皮厚1 cm。果皮坚硬,不裂果,瓤色深红,瓤质细嫩爽口,品质佳,耐贮运。一般667 m
火场上,最危险的时候,谁冲在第一线呢?  他们!  他们是谁?  他们是火场上“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消防官兵!  2017年3月27日下午,河北电视台演播大厅“中国梦·赶考行”第四期365百姓故事汇总决赛暨《河北好故事》特别节目正在进行,九号选手将消防官兵《勇敢无畏家国情怀》的“故事”讲给大家。九号选手是一名消防军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赢得一阵阵掌声与喝彩。  那天的演播现场,九个人九个故事,九个人
阿婆、果树和鸟  文/杨培铮  巷子深处有座小楼,楼前有两棵三层楼高的玉兰树,满树繁花,花香一次次把我和雪吸引过去。楼前还有一棵黄弹树、桑树和芒果树,都已青果累累。阿婆说,这些果树结的果子可甜了,家里大人小孩都爱吃。阿婆说,等果子成熟了,他们也都回来了,等我孙子放假就都回来了。  雪问,他们住哪里?  在福州呢。  傍晚,阿婆总是斜靠在玉兰树下的藤椅里,朝着巷口的方向张望。突然不知从哪儿飞出一群麻
几年前,在组织编纂《廊坊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的《廊坊民间艺术卷》征稿时,我畅读了左各庄杆会的神秘和珍奇。  廊坊市文安县左各庄,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大清河蜿蜒北过,历史上以地势低洼、十年九涝而闻名远近。“银浪轰雷逐,百里渺无极”“三年人在水,百里洼生鱼”“洪水横流,饿殍载道”“庐舍为墟”的记载,浸透了勞动人民的辛酸。艰辛的生存环境塑造了古洼人倔强勇敢、坚定不屈的个性。据《文安旧志》记载,这里的人们“质
大解,原名解文阁,1957年生,河北青龙县人,现居石家庄。主要作品有长诗《悲歌》,小说《长歌》,寓言集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入选300余种选本。  今年5月,诗人大解出版了一部寓言体故事集,名字叫《别笑,我是认真的》。25日,他以《反抒情时代的诗歌策略》为题在河北文学馆作了精彩演讲,这场演讲却与他的新著并无直接关系。诗人刘向东在开场中说,大解是出类拔萃的诗人,他对生命和存在的领悟,达
【摘 要】 所谓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但要让一个人爱上阅读,需要多方合力,智慧引导,持之以恒。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创设宽松式、玩乐式的阅读空间”“师生共读,其乐融融”“纯粹的不带目的性的阅读,润读于无声”这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 宽松式;玩乐式;师生共读;润读于无声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犹药也,
保定直隶总督衙署展厅有个画展,我去看的那天,正赶上下雪,展厅空荡荡的,冷气逼人,除我之外,只有一个人俯身在展厅中间的桌子上,匆匆写稿子。彼此招呼、说话,并没影响他继续写字。后来知道,他是在展厅值班,利用这点时间写随笔,报社马上有人来取。我说不改改,再抄一遍?他说不用,一遍就行。我想挺牛啊,有点倚马可待的意思。这个人,就是王军云。  后来熟了才知道,王军云是朋友圈里公认的才子,沉稳、谦和,思维敏捷,
《果树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农林水产类权威学术期刊,中文园艺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CABI等20余种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结果,《果树学报》的影响因子达0.954,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果树学报》着重选发密切结合我国果树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