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李泽钜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5岁高龄的李嘉诚,刚过了龙年本命年后,李氏家族却出乎意料地选择撤离——出走内地与香港,投资英国。
  李嘉诚去年明确了自己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计划后,大儿子李泽钜作为长和系的实际掌控者,拥有2900亿港元身家一跃成为华人新首富,并开始从幕后走向幕前。李泽钜近日抄底欧洲,吸引诸多眼球——他大刀阔斧地收购英国电网、供水网络两大业务和天然气供应商WWU,英国媒体惊呼,称李泽钜“几乎买下了英国”。
  在过去一个月中,包括计划中项目,李泽钜家族从减持香港嘉湖银座商场,到出售香港百佳超级市场、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及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等,如果全部完成,可套现400多亿港元。
  一时间,李家“(大)陆港撤资”的话题引起轩然大波。仅今年上半年,李泽钜在欧洲就完成4宗并购,共耗资人民币196亿元。到目前为止,李氏家族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3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李氏家族的万亿商业帝国似乎正撤离他深耕的这片土地,转而西进。
  这在香港人看来并不奇怪——过去的十多年间,舆论对于李家撤资的质疑从未平息,几乎成了每年长和系记者会的必答题。超有耐心的李老先生则永远不厌其烦地表明:不会撤资。
  但不信的人总是比信的多。长和系的最新动作,被解读为李嘉诚看空内地楼市,要借此撤出在内地的投资,转战欧洲。此外,亦有香港业内人士分析,一贯不喜欢投机政治的李嘉诚,坚持自己在商言商、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路线。
  李泽钜撤资内地的同时,其对旗下唯一一家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的减持也在加速。自8月9日以来,长园集团已经4次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长和投资的减持公告,合计套现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长和投资曾在去年3月做出过“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且不减持”的承诺,但出乎投资者意料的是,今年迎来的却是股东大手笔减持。
  为此,李家旗下公司长江实业的董事郭子威被迫面对媒体,在北京对猜测进行了回应,公开否认退出内地楼市,表示国内外的投资机会同样都在关注,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
  目前,整个欧洲陷入债务危机泥潭,资产价格处于历史最低位,而李泽钜,恰好抓住了这一软肋作为其全球化运筹的重要策略:先切入英国打开一个缺口,再覆盖欧洲大陆,逐渐实现把控。
  李家名下的两大上市旗舰平台长和系——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是其最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据Wind资讯提供数据显示,仅长江系旗下香港上市的公司总市值就高达10000亿港元。作为“香港梦”的代表,李家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他们为什么要撤离内地与香港?
  然而,在局外人看来,无论李氏家族做出何种重大决策,其背后一定是李嘉诚本人的决策,两位接班人,包括确定为接班人的长子李泽钜,在公众视野中依然是在父荫下未完全独立的树苗。

无法摆脱的影子


  虽然李氏家族接班计划早已公布,然而,只要李嘉诚一日健在,似乎李泽钜真正的接班就无法完成。
“李嘉诚大规模投资布局欧洲,并非坊间传闻那么邪乎。我们要看清楚李家的真实困境和战略布局。”亚太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江濡山说。

  就在9月5日,正当新鸿基217亿元拿下中国上海徐家汇中心地块、创下上海土地总价的新高时,李家的长江实业,却悄然准备卖掉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
  今年以来,中国楼市房价持续飙高,让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后市“看多”预期加强,加入土地争抢大军。李家抛售内地资产的举动,也成为业内“空军”拿来分析楼市风险加剧的论据,暗示内地的房地产繁荣即将进入尾声。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表示,长和系追求的是资产绝对值最大化,李家的选择是全球性的,或认为当前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欧洲国家机会更好。
  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十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811.6亿元,同比增长149.3%。土地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3259元,同比增长151.4%,已持续11个月同比正增长。
  此举让中国地产大佬王石也疑惑不解,这位中国知名房企万科董事会主席曾在微博上直言,(但其发言针对的依然是李嘉诚而不是李泽钜):“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 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这位李超人究竟在打着什么算盘?缘何抛售中国北上广物业?
  李泽钜陆续出售两地的资产,长实及和黄已分别计划抛售百佳超级市场、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及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等,若全数出售,可为长和系带来逾300亿港元收入。市场估算,百佳估值介乎30亿-40亿美元(即234亿-312亿港元)、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亦传叫价60亿元人民币(即76亿港元)、西城都荟的交易价则约32.68亿港元(连同贷款转让)。
  除抛售其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资产,李泽钜同时还在通过其他方式变相减持在港资产。置富产业信托日前公告称,打算出价58.49亿港元,向李家控制的长江实业收购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这意味着通过此次资本运作,长江实业变相减持嘉湖银座近70%的股权。
  在李泽钜这一轮转让的资产中,零售及商业地产项目成为主要对象,且大多经营效益明显有下跌的趋势。如创办已经40年的百佳超市,截至2012年底,在中国内地、香港的门店合计有345家,营业额虽高达217亿港元,毛利却只有2%-3%,约占和黄集团整体收入的5%。
  值得注意的是,在捂盘十余年后,长江实业才在2008年推出“誉天下”第一批别墅。而在2010年底在拿到上述南京地塊后,和黄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开始缓慢开工。李泽钜在多个内地城市的大手笔“套现”的同时推出上述项目,也被疑为“套现落跑”。   与父亲一脉相承,李泽钜对风险极度谨慎,李嘉诚有句经典言论是“用90%的时间考虑失败”。与此同时,他也是跨越周期的投资高手,采取多元化的稳健策略,低买高卖。随着“长和系”近两年来大手笔投资欧洲,近期又在内地频繁抛物业套现,无不体现了李嘉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思路。
长实旗下的香港码头工人罢工历时40天。最后,和记黄埔屈服于压力加薪9.8%才解决了劳资纠纷。摄影_陈海平

  尽管李家出售百佳超市的谜底还要等待最终揭晓,但潜在买家已进入第二轮阶段的角逐,此前进入名单的8个潜在买家目前已缩减为4个,分别是澳大利亚Woolw orthsLtd.、泰国首富谢国民旗下的卜蜂集团、中资的华润创业以及日本的永旺集团。
  此前一直表现低调的卜蜂集团突然高调起来,其董事长谢国民近日明确表态,考虑收购百佳以支持卜蜂在内地的业务发展。与此同时,知情人士透露前沃尔玛中国区总裁、今年4月起担任卜蜂莲花执行董事兼副董事长的陈耀昌,近日亲自出席了与百佳相关的活动。而谢国民与李嘉诚,正是潮汕老乡,种种迹象表明,百佳最终买家,可能就是这匹突然杀出的黑马。

  尽管李嘉诚、李泽钜和长和系的高管一直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收购,但公众还是将它解读成“撤退”。这些担心都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表露无遗,2010年时,和黄欧洲业务只占有和黄集团盈利比重的19%,到了2012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了34%。
  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李嘉诚的财富缩水了1000亿,1996年大盗张子强绑架长子李泽钜,持枪入室勒索走十亿,这都没能动摇李超人对香港的信心。
  为此香港投资界的人士分析称,这次江湖老神仙或许闻到了不寻常的味道,察觉到香港和中国内地营商环境在恶化,房地产泡沫危机在加大,才使他决心弃港投欧。或许,李嘉诚的逃离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李嘉诚大规模投资布局欧洲,并非坊间传闻那么邪乎。我们要看清楚李家的真实困境和战略布局。”亚太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江濡山说。
  李嘉诚、李泽钜的商业主战场,早就悄然撤离香港。这3年内,李嘉诚在香港仅有两次参与并购。2010年,和黄从华润集团手中耗费57亿港元增持国际货柜码头的权益。今年3月7日,和记港口信托再次支付39亿港元收购亚洲货柜码头股权的所有权益。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收购不到3个月,香港就爆发了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码头工人罢工运动,前后历时40天。最后,和记黄埔屈服于压力加薪9.8%才解决了劳资纠纷。截至6月底,和黄港口业务的EBITDA按年仅微升2%。
  资本开支的高低决定了公司资源投放的优先顺序,李泽钜宁可忍受连续8年的亏损(2003-2011年)也要继续投资欧洲3G业务,这本身已充分证明了欧洲在他心中的地位。
  在大陆,作为中国金改风向标的上海自贸区,10月份将正式挂牌。李嘉诚日前加入到这场讨论中,他说,香港已经成为中国实际上的离岸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对香港来说是一个重大威胁。尽管有李嘉诚的这一表态,但该计划仍备受质疑,尤其是在迄今仍没有确定细节公布之际。
  而日前对长园集团的大幅减持,似乎更能说明李氏家族去意已决。此前正因为笼罩了李嘉诚的光环,长园集团被市场冠以“李嘉诚”概念股,不少投资者也都将此作为买入公司的依据之一。但随着李家在长园集团上的大幅减持,长园集团成为李家抛弃的对象,公司所谓的“光环”优势也不复存在。
  值得玩味的是,在完成收购WWU后的业绩会上,当记者让李嘉诚谈论香港的营商环境时,他笑着说:“商人不谈政治。”而他此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则是,“对我来说,不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对社会有正面动力。”
其他文献
江苏的清江浦和山阳县,在清末之前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与苏州光复时的平静不同,清江浦、山阳县的易帜,都发生了血案。被新军与绅商推举为江北临时都督的蒋雁行,杀了回清江浦支持革命的陈兴之;出任山阳县知事的前知县姚荣泽则杀了革命党人周实与阮式。    他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的驸马巷,小名叫大鸾。  他家本是浙江人,祖父来山阳当知事,就此落地生根。父亲常年在外谋事,很少回家。母亲是前清河县知事万青选的女
快与慢  2011年12月,张仁良出现在新疆喀什一个工地现场。他的职务是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是喀什100多名上海援疆干部的领导层成员。2012年元旦刚过,张又履新喀什地委副书记。此时,距离他被撤职处分,刚满半年。  张仁良是上海前任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2010年11月15日,一场大火烧毁了其辖区胶州路一栋教师公寓楼,酿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的惨剧,直接经济损失过亿元。  在去年6月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25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亲欧盟的示威者持续举行示威集会,抗议政府暂停入欧谈判。部分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示威活动存在演变为暴力冲突的可能性。  11月29日,是乌克兰和欧洲“订婚”的日子,经过四年艰苦谈判,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本要和欧盟领导人当天在立陶宛首都签署《欧盟联系国协议》,开始启动乌克兰加入欧盟之前的准备过程。但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宣布无限期推迟签订该协议。乌
广东江门市政府宣布,经“慎重考虑”,对引发争议的核燃料厂(中核鹤山龙湾项目)不予申请立项,终止引进。就像此前宁波、启东、什邡所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江门市政府再次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公众一抗议,项目就叫停。  这仿佛荡秋千,忽左忽右,一百八十度变换位置。看起来,二线城市在大项目面前,发展出了一种机会主义策略。如果公众反响不大,就迅速拿下,大干快上。如果引发公众抗议,且情绪激烈,那么哪怕项目到手,也干脆扔
1922年6月16日凌晨,广州城东北方向传来三声炮响,从睡梦中惊醒的市民但见总督府火光冲天,谙于那个年代动荡时局的人或者继续倒头大睡,或者抄起细软夺路出城。  一片兵慌马乱中,一个剪西装头的中年男子,裹在一件过大的长衫里,由一个年轻人导引着,沿着今天中山纪念堂北路芒果树路,经连新路,拐上了桂香街,被迫停在一道粤军隘口前。几番盘问后,兵哥听信了那个年轻人的解释,他身后面如土色的长者是夜起病急,要送医
在德国作家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的《香水》中有过这样一段话,用以描述主角格雷诺耶强大的生命力:  日复一日,他把自己顽强和执拗的全部能量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他仅把它们用于按照扁虱那样的态度来战胜面临的冰冻期;他坚韧不拔地、知足地、不引人注目地在最小的、但又是小心照料的火苗上把握住生命希望之光。  这让我有时不由得想起中国人,或者像潘石屹这样的中国人。  经历过“文革”、自然灾害
全球最大的魔方马赛克画“盛澳方华”于12月7日至31日在澳门展出。这幅画长达67米,由89040个魔方拼砌而成。用魔方如何作画?设计师Josh Chalom将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南都周刊:澳门一号广场外展出的“盛澳方华”,除了是世界最大魔方画外,还有什么特别?  Josh:首先,是它的材质,这幅画是用魔方砌成,观众一看到它,很容易会勾起他们童年的快乐回忆;其次,我们的魔方画都是挑观众很熟悉的图画
唐小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的新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1930年代天津《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上海《申报》的“自由谈”两个专栏(刊)为个案,比较自由主义和左翼知识分子群体对公共舆论、现代政治和自我身份的不同理解,同时比较了这两个群体在言说风格等方面的不同。推开这两扇小小的窗口,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中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可以体察到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的最为根本的历史困局。  《大公报》
曾被下达活不过三个月的“死亡书”,但五年后,凌志军不仅活下来,还活得很健康。在他记述自己抗癌经历的《重生手记》中,他说,“做一个聪明的病人,远比做一个听话的病人更重要。”  “我要和家属谈一谈。”当医生神色凝重地看着灯箱上的颅脑和胸部胶片,对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凌志军明白了其中蕴含的言外之意。  那一天是2007年2月12日。医生在凌志军的颅内发现两处病灶,疑为“脑瘤”,两天后又在他的左肺发现肿瘤
廖伟棠  香港作家、诗人。曾出版诗集《野蛮夜歌》、《八尺雪意》等,文集《衣锦夜行》。  举国体制,人海战术,在我国除了足球项目,好像屡试不爽,最近听说该战术将投入一个伟大的事业:万人遴选百人冲击诺贝尔奖,简称“万人计划”。  据说这“冲击”也包括哲学社科甚至文学方面的尖端阵线,我不懂数理化,只知道中国离诺贝尔最近的就是文学——文学得过奖,而且,都和举国体制无关。就拿莫言来说吧,如果不是“计划生育”